close

土庫順天宮建築史與清代民變的關聯

2012/05/10 00:01
土庫順天宮與清朝幾次的事變有關嗎?我想這是可以深入研究的.

 

附錄一,土庫史料。

街市 塗庫街在縣西二十二里。

道光辛卯年成市。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年

橋梁 中港橋在縣里二十二西;長二丈、寬八尺。光緒元年,陳適均(父為陳必快。據雲林采訪冊中,大坵田堡節孝婦陳王氏條說是次孫,濟川。按修建通齊渠的年代而言,必較合理。)建。

安旅橋在縣西二十二里塗庫街後;跨通濟圳,為行旅往來之所。長二丈,闊一丈二尺。光緒元年,陳適均建。

義塚 在縣西方二十二里,土名潮洋莊。地長一里、寬二百步。咸豐十年,陳必湖(陳澄清的兄弟)置。

水利 通濟圳在縣西十四里。由斗六堡平和厝莊引虎尾溪水入圳,從西南而下;又由柑宅行三里至赤坵仔,分為南、北、中三圳。北圳至竹仔莊止,中圳至潮洋莊東三里止,南圳至半天藔莊五里止,回環二十五里,圍繞二十八莊,溉田八百餘甲。同治十二年,大坵田閤保公建光緒十八年陳濟川重修。

義塾 義塾在塗庫街順天宮左廊。光緒二年,里人陳適均與閤保議設。

祠 鍾毓社祠在縣西十七里大坵田東堡大崙腳莊祀文昌帝君神像。廟宇兩進,左右廊房十間。道光初,署彰化縣楊桂森捐建;收塗庫街荖葉糧稅,以備春、秋兩祭之費。

廟 順天宮在縣西二十二里塗庫街。廟宇四進,前殿粧塑聖母神像,後殿祀觀音菩薩神像。道光甲午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年),里人吳克己、陳必湖(陳澄清的兄弟)捐建;置本街番薯糧稅、米斗稅兩款,以供香火。

咸豐二年,廟貌破損;職員陳澄清重修,增建(左)廊十間。同治十二年,陳適均倡捐,添建右廊十間

 

〔整理〕歷代建築:

前殿,道光十四年,許蔭昌,陳必湖等召里人合建(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年)

 

後殿、增建左廊(本殿修),咸豐二年(1852年)壬子年),金懷德,(陳澄清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年續建後殿,但經過十八年到咸豐二年才完成。)(咸豐元年冬十月朔,並建敬聖亭?)咸豐三年兵事(賴逆犯嘉義,里人曾雞角應之),陳適均集鄉勇自固,境賴以安。

 

同治元年(1862),戴逆陷斗六,嘉人大恐;斗六破時,啞狗弄、嚴辦紮土庫街,民人罷市。適均集鄉團自固,(陳澄清)陳必湖見弄,賊偽降弄,是夜兵適均與鄉勇合力退之,從此再不敢犯,鄉境得安。

右廂,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年,陳適均合眾議建。(一說之前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年),廟裡有一張供桌是光緒元年,由本庄商號新耀恮號敬獻(有圖);也許此之增建也有兩三年的時間才完成。

義塾在塗庫街順天宮左廊左廊?)光緒二年,里人陳適均與閤保議設。

 

附錄加引~陳澄清小傳,連橫,台灣通史.

陳澄清,小名貺,嘉義塗庫人。性明毅,遇事果斷。有友十餘人,皆勇敢負氣,緩急可恃,遇之如手足。塗庫距嘉邑西北,當孔道。當是時,中原俶擾,淡、彰亦分類械鬥,有司畏葸,莫敢辦。澄清隱憂之,乃於所居竹圍外,築垣鑿濠,建炮壘,布竹釘,聚米鹽食物,為三年蓄,左右田園悉種蕃薯,栽山菁,以防不給。已而戴潮春起事,陷彰化,殺文武,進攻嘉義,各莊多被略。澄清獨起兵拒,附近粵莊暨鹽水港,聯防固守,倚以為重。同治元年秋七月,台灣鎮林向榮駐軍斗六,檄澄清運糧,嘗一日七戰,三襲敵營。向榮嘉之,賜五品銜,及名馬珍物。及斗六陷,攻塗庫。陳弄、嚴辨以眾踞街中,市肆皆罷。澄清設伏待,遣壯士蘇阿傳率十餘人,假旗號,逕至街中,呼曰:"我元帥諭爾等安堵,照常貿易,違者斬。"弄眾方駭顧,而阿傳遽大呼殺賊而出。弄率所部追之,伏兵盡起,扼險擊,阿傳奮勇鏖殺,殪數人。及歸,無一傷者。阿傳與吳嬰、陳瑞基、吳戇、王明俱善戰,衝鋒陷陣,弄等憚之,謂之"五虎"

初,潮春以書招澄清,不從。及弄據塗庫,誓必滅之。兄必湖挺身謁弄,弄露刃以見,必湖笑曰:"始吾以大哥為豪傑,傾心相向願效力。今乃知非欲成大事者,不然如愚兄弟亦足供指臂,而見拒如此。"弄曰:"女果從,吾豈相拒,但恐未必然爾。"必湖因說之曰:"我兄弟欲相從久矣,乘時建不世之業,此士之一時也。然不假重權,無以令眾,如肯畀一將軍,則明日當舉旗相應。"弄喜,延之坐,與談竟日,授以令,警備稍懈。必湖歸,即集義勇,約五鼓並力攻之。而是夜三更,澄清已遣人毀屋,阻歸路。弄見火起,知為所紿,踉蹌去,自是不敢復攻塗庫。

澄清之治軍也,禁賭,禁洋煙,禁奸盜,賞罰嚴明。多縱間諜,諗虛實,每出軍,不言所向,舉刃而前,既至,始下令突擊,故能以少勝眾。或問之,曰:"兵危事也,以奇用之。靜如處女,動如脫兔,臨機應變,而後有功。若大張聲勢,旗鼓喧闐,是使賊知,非所以制勝也。"又曰:"兵不在多,在勇敢。多則眾心不一,進退失據,雖有良將,無所用之。"故所用祇數十人,並養其家於竹圍內,與共甘苦,拒戰三年,毫無所損。侄適約居下莊,相去二里許,有眾三四十人,亦能戰。鄰鄉丁壯聽命者又六七百人,故能持久。潮春既平,澄清欲誅脅從,必湖止之。弟澄江攻元掌莊,中炮死。澄清力擊之,擒其渠十餘人,梟以祭墓。後任斗六門都司

 

陳必湖-陳澄清-陳澄江〔兄弟關係〕

適約(澄清侄)

 

陳必快

陳適均

濟川(必快次孫)

 

初,澄清起兵,埔姜侖莊生員劉豐慶,粵籍也,聞其義,每助鉛藥,故無乏,後為其叔阿霖所殺,澄清為復仇,談者以為有古烈士風。

連橫曰:嘉義之有塗庫,猶淡水之有翁仔社也。彈丸之地,雖不足以系大局,而羅冠英駐翁仔社,林日成不能破大甲而略淡水;陳澄清守塗庫,陳弄不能掠鹽水港以迫嘉義,非地之足恃,而人之可用也。不然,以斗六門之險,負山扼溪,可以自固,而林向榮竟全師以沒,成敗之機,何其異耶?冠英縱橫轉戰,抱義以隕,人稱其勇。若澄清之從容佈置,運籌決策,尤有名將之風焉。

 

寺 鳳山寺在塗庫街(縣西方二十二里)。廟宇兩進,祀保安廣澤尊王神像。建自道光年間;迨至光緒十七年,廟貌破壞,本街郭長發號出為捐題重修;尚未立石。

匾 「欽褒節孝」匾在縣西二十五里下潮洋厝莊生員陳濟川家。光緒十八年正月,應旌節孝婦陳必快之妻王氏立。

節孝婦 陳王氏,大坵田下潮洋厝莊人;父道公。年十八,歸陳必快為室,能盡婦職,得翁姑懽,生子適均。必快早歿,氏方二十五歲;設誓靈前,守節撫孤,代營子職。陳家業粗給,氏既寡,翁姑嘉其節,委以家政。氏垂簾課租,劃荻教子,侍奉翁姑能先意承志。自以年少居孀,終鮮叔伯,遂少歸甯;惟料量井臼,督婢紡績,雖內戚罕見。咸豐三年,賴逆犯嘉義,里人曾雞角應之。適均謀奉母避,氏不從,且勉以桑梓之鄉,墳瑩所在,既為男子,當集戚屬鄉里,聯團保衛。適均奉母命,集紳耆、聯丁壯扼隘口。賴逆數來犯,卻之,鄰里稱嘆。同治元年,戴逆陷斗六,嘉人大恐;適均集鄉團自固,賊不敢犯,鄉境得安。會林文察統師援臺,適均以鄉勇從,屢立功,得獎都司銜,戴藍翎。鄉人以氏事稟於嘉義縣潘文鳳,請旌如例。卒年七十有五。次孫濟川,今入泮。

陳黃氏,他里霧林仔莊人。父邦光,世守耕讀;母林氏,亦大族女,教子女必以禮。道光七年,氏年二十三,適塗庫街陳尚旺;夫婦相得,善事舅姑,和睦妯娌。三年,尚旺歿,氏以子幼,撫孤為重,矢志守節。定省外,不出中堂,閨門穆肅,鄰里咸稱。光緒元年,歿年七十。次孫榮松入邑庠。

陳黃氏,塗庫街人;陳光桶之妻也。父世長,母郭氏。十八歸陳;生一子,而光桶歿。氏年二十三歲,痛絕復甦,附尸大哭;以姑老、子幼,奉養無人,當代營職,不敢身殉。戚族見之,咸為下淚。既葬,氏閉門課績,移榻旁姑,以便奉事。遇歲飢,已啜粥,而姑饈膳豐潔。子長,急為完婚,教新婦善事祖姑。病不服藥;疾革姑臨視,氏於榻上叩首泣告姑曰:『媳之所以苟延殘喘者,以吾姑膝下無人可以付託奉事耳;今兒已成家,能承懽志,媳當從夫地下矣』!言畢氣絕,時年三十八歲。

吳林氏,父祥、母劉氏;塗庫人。年十八,嫁同里吳德謨;能伺姑顏色,先意承懽。逾年,生一子;又一年,德謨歿。氏既痛夫亡,又傷姑老,子須乳哺,不得身殉,哭益哀,鄰人為之下涕。葬夫後,奉姑益謹;非喚,不出中堂,人咸服其貞潔。現年五十二歲。

土寇 咸豐三年,賴逆犯嘉義;五月初六日,大崙腳莊曾雞角聚眾應之,堡內大恐。里人陳適均集鄉勇自固,境賴以安。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溪洲仔莊林明、新興莊陳遠糾不逞之徒,於三月十九日劫掠各堡以應。里人陳澄清等號召鄉勇緊扼隘口,使不得逞,屢挫賊鋒。

土寇張添,潮洋厝莊人,素無賴。同治元年,戴萬生陷彰化,圖竄南路,添糾不逞之徒陳寨等應之。添稱元帥,以寨為先鋒,率其黨從戴逆攻嘉義,不克;聞林文察援師至,遂逃歸。旋詣軍投誠,然實懷兩端。未幾,假歸,盤踞劫掠如故,為義勇所獲,正法。

陳丁順,大坵田人。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順起而應之。集黨百餘人,攻海豐堡職員張保於某家;會保外出,與鄉人議結團,丁順搜保不得,遂殺其子姪四人,飽掠而去。保聞亂,集丁壯圍追,敗之。時官軍已克斗六,張添為義勇所獲,陳寨投丁順,順納之。張保因丁順戕其子姪,誓欲報仇,約布嶼義勇同圍之;丁順負固不下,保誘其黨為內應,執以獻官正法。大坵田盜平。

 

省立臺北圖書館藏有抄本「戴案紀略」三卷及「施案紀略」一卷,俱為彰化立軒吳德功所著。前者系紀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戴萬生之事,後者系紀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施九緞之變。現經傳抄、標點,並為一冊付印,改題「戴施兩案紀略」。吳氏以當時之人、紀當時之事,這是本書之可寶貴處。如果要說本書的缺點,那就是抄本的通病:很多錯字與脫字。也許就因為錯字與脫字的關係,有些地方詞意似嫌不足;除了顯然的脫字或錯字經予補正或改正外,儘照原文刊出,未敢輕加更易。再則「戴案」卷下,系屬附錄性質,祗拿一些有關的文件「錄而附之」,大體都是沒有標題的;現仍照樣刊出,也未另加標題。

原抄本「戴案紀略」首有「東京府中村誠伯實」的序文,未及錄刊;原抄本「施案紀略」首有蔡德芳的序文,因它說到「戴案紀略」,所以提作全書的序文。

蔡序

  光緒十八年,劉巡撫修臺灣通誌,俞邑主奉命選舉釆訪委員。其地方官署、寺廟沿革等,分手辦理。惟撰施、戴二案,非熟於史乘義例者,難以勝任。吳君立軒,績學功深,熟於魯史書法,舉以擔任此二案,恢恢乎游刃有餘也。

  夫通誌雖限於臺灣一隅,其義例必考核精詳。故作史者必才識兼長,誌反叛之事必以年繫月、以月系日,庶綱舉而目張,宜實事求是,不得隨己之愛憎,任意褒貶,用意尤要含蓄。修入誌書,不可加以論斷,以待後人之評定。措詞不可粉飾,故為炳炳烺烺,以破其例。遠考歷代通鑑,近觀府誌林爽文等篇,皆此意也。作者守史書義例,步步著實,筆意悉仿綱目,洵合於誌書之例也。

  陳仲英太尊曾掌教翰林院庶吉士國史館協修官,學問淵博,見識高超,史鑑義例,素常討論。閱此二案紀錄,大加刮目。其中只易數字,並論凡作文字,非善用虛字者,不能靈動。施案一事,前日俞令幕友亦有擬作,非貪用典故,即承接不能圓轉。今吳上舍此作,俞令昨日親帶到署請示。予言其稿經先閱過,可速送呈臺北通誌局,必不批駁。本署亦欲加考語,可以安心,母庸刪改。憶當年上諭令各縣釆訪,命送到誌稿,細加研核,不得率爾呈送;一以慎重誌書,一以覘貴縣之學識。所以俞邑主送稿時戰戰兢兢,恐不稱上意。此書修入省誌,吳君可以名垂不朽矣。爰述往日情形為之序。

  香鄰蔡德芳序。

 

自序

  戴萬生作亂三年,臺灣道、鎮皆殉難。知府洪毓琛亦積勞病故。爾時,北至大甲,南至嘉義,地方盜賊蜂起,官軍南、北、中三路進勦,始克蕩平。其害較烈於林爽文。

  德功弱冠時,親見其事,每筆之於書。至光緒甲午,全臺纂修通誌;功忝與其役。爰取林卓人「東瀛紀事」閱之,所載北路攻勦之事甚詳,篇中略釆之。但其書各處爭戰,自為紀略,未合於志書之體,故仿綱目之例,自作亂以至平定,因年系月、因月系日,庶牟尼一串,瞭如指掌。且戴、林二逆作亂,始於彰化,而曾鎮在鹿港招撫義民,白沙坑二四莊、快官三十五莊、線西加寶潭莊、武東牛〈牛吉〉嶺戰事多闕。故就所見、所聞,並釆「陳陶村詩稿」所載三忠以及丁觀察曰健「治臺必告錄」所紀斗六等處殉難人員官銜姓氏纂輯其中。其間草莽效忠之殉難義民、積勞病故之員弁,准建入昭忠祠者,附載於下卷。庶忠臣義士不至與草木同腐矣。

  乙未以後,書籍多散佚,此稿幸得猶在,竊恐過此以往,搢紳先生莫能道其軼。爰亟登之,以俟輶軒釆訪焉。若云問世,則僕豈敢!

 

戴案紀略卷上(摘錄)

咸豐十一年辛酉冬,臺灣彰化縣戴潮春結會作亂。同月,大股賊陳弄、嚴辦率黃丕建攻土庫,五品銜義首陳澄清擊敗之。

咸豐十一年辛酉冬(之後,應是咸豐十二年間發生的事。)

澄清名貺,住土庫街外里許。林鎮紮斗六時,澄清輒為運糧,嘗一日三襲賊營,賊恨之。至是,斗六破,啞狗弄、嚴辦紮土庫街,民人罷市,清弟必湖(一說為兄)見弄,弄兩旁排鎗刀如林,必湖面不改色。說弄曰:始吾以大哥非草寇,故豪傑思欲歸之。今如此疑忌,是使人觖望也。弄以禮相待,與以將軍銜,並偽令一柄。是夜,以陳姓既降,遂不設備,至五鼓,忽街尾火起,喊聲震地,賊知中計,狼狽而奔。黃丕建又誘新民莊陳廷順帶賊數百攻土庫,清率壯士吳阿傳、吳戇、吳英、陳瑞基、王明時,名五虎,並傳集莊丁,夾擊之。丕建奔至海豐堡埔姜崙,覓食不得而逃,自是,與賊連戰三年,又得埔姜崙生員劉豐慶、鹽水港鋪戶相為犄角,籓籬愈固。

  吳立軒曰:陳澄清當戴逆倡亂時,即令附近鄉莊多種地瓜,遍插山菁,家中積粟數千石,銃藥充足,又結聯鹽水港埔姜崙,互相救援,附近數十莊,皆依為長城。土庫街生理,比前鬧熱加倍,安堵如故。其約束鄉民,以禁賭為先,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遠近皆服,事如長官。其行軍也,機關偵探甚密,凡出陣無人知其所往,數為林鎮運糧,賊恨之,猛攻數陣不下。清遂踞十餘莊,賊不敢窺伺郡治,恐清躡其後也。林卓人稱其有古名將風。諒哉。余嘗造其家,池亭水閣,鮮麗奪目,竹圍密如簀,無縫可入。其子孫皆讀書入泮,蔚然為名望家,而細詢當年戰爭,鄉人猶嘖嘖稱其能軍云(按澄清官至斗六都司)。

 

 

 

還在抄書~

 

一些關鍵的年代數字還沒找到正確的資料佐證.但土庫街曾被佔據的描述,或可參考.〔民人罷市,土庫順天宮位居市中,有可能被匪所據.土庫,成為匪義攻堅的街市.順天宮土庫媽應該都看在眼裡.光緒二年,陳適均倡首聚合里人建左廂,充作義塾,有這個可能.

 

後來,又經昭和年間重建,原樣又變了許多.但那些咸豐年間的碑文和牆壁上的墨寶,就變成重要的例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