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雲林古廟特輯

2007/07/15 23:25

雲林找古廟之外傳 記一段鮮少被人傳述的故事 西螺吳厝朝興宮
若按照之前所上傳的廟宇的標準而言,再怎麼降低,都不會出現這座廟宇。或許有人要問了,是不是我拿了朝興宮什麼好處,替為朝興宮打知名度。想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
那為什麼會再「雲林找古廟」這樣一個嚴格的個人標準裡,出現一座既沒有步口通樑也沒有木雕格扇門秀面的磨石子廟宇呢?

原因無他,只因為這座廟讓我成長,它帶給我思考的層面更深,更廣了。
在三川殿裡面的對看堵,有兩件碑文,一面是修建沿革,另一面是捐獻芳名錄及支用明細表。
讓我感動的是,這座廟在這次的建成,完全是村民齊心協力一同完成的。不論是小工或採砂,都是由莊民一齊出力;連匠師的工錢,最後也都以捐獻者的身份,出現在捐贈芳名之列。
你想,那些師父出門,不就是為了賺錢養家嗎?但碰到全村的人都投入在各種使得上力的地方;不計個人利益,只想替媽祖蓋座寬敞的廟宇,讓媽祖住得舒適,給來往的香客們,(每年大甲媽祖南下新港,二十年前是北港,還有其他各地的神明香客也會經過這個村落啊!)有個稍微方便的空間。匠師們捐出工資,(想像他們回家如何面對妻小;但是再苦也必需獨自承擔。)
你知道嗎?在民國五十二、三年間,大家的經濟應該不太好,原本預計花十八萬元,結果用了五十多萬。難怪朝興宮幾乎看不到裝飾性的作品。素面的三川殿只有龍虎對看堵和石獅、龍柱而己(全都是泥塑的作品)。有水車堵和玻璃剪黏(屋頂及鐘鼓樓和後殿是後來再修建的)。

雲林有很多村落裡的廟宇,都與這座風格相似,且年代相去不遠。雖沒有華麗的裝置藝術,但讓我們看到某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在朝興宮至少讓我看到,他們走過的一段歷史,他們忠實的把它留下紀錄,讓後人得知在吳厝曾經發生的一段人神一同走過的艱辛歲月。

吳厝,住在這裡的居民據說姓吳的不多,據說媽祖是從唐山請過來的,那批吳姓先民後來遷到四湖去了,留下莊名和媽祖。再後來廖姓先人來了,也住下來了。(網路這麼說,吳厝的鄉親們,這個故事可以說給我們聽嗎?有機會找你們聊聊天。)

網友:阿浩2007/09/03 14:47 回應

吳厝里位於西螺鎮西南角,東鄰九隆里,西毗二崙鄉田尾、湳仔二村,以新虎尾溪與虎尾鎮廉使里為界,北接下湳里。西元1723年(雍正初年)墾首閩人吳姓來此入墾。後因濁水溪南線支流屢屢氾濫成災,加以附近部落居民械鬥風盛,以致開墾未能成功,全部遷居四湖鄉一帶。

至1736年(乾隆初年)張齊伯、張楚伯於該地設水圳,接者由福建漳州府詔安縣廖姓人士相繼入墾,墾殖始成;至於吳厝地名則沿用今,意即吳姓人氏初開闢之地。故現今本里居民以廖姓居多。

吳厝於清代分為「吳厝庄」及「九塊厝庄」,日治時期才統稱「吳厝庄」,今分為「吳厝里」及「九隆里」。本里居民向來即以農為業,而稻米、蔬菜為其主要作物。民間信仰則以道教為主,有朝興宮廟,主祀天上聖母,係1723~1735年間(雍正年間)吳姓人士所奉祀,後由廖姓人士入替並建廟奉祀之。

吳厝這個地方應該是沒有姓吳的~居民反而幾乎都是姓廖(約八、九成左右)。

===================================

註:現於虎尾鎮三合里西邊的聚落亦名為吳厝庄仔,據說原本居住在空軍基地處,因建機場遷村至現址,不知與上述吳厝居民有無關聯?對此有研究者還希望提供資料。增其村史探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