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搶救文化古蹟事件簿

2012/10/29 12:54

 

 

北港聖 土庫定

土庫順天宮分靈

鎮宅平安的天上聖母

 


 

這塊石碑是在市場設立之後一年(1903)才立的,目前存放在順天宮廟裡左護龍.

 

 (一.昭和十年版/臺灣總督府警察局衛生課《臺灣的衛生》P73寫:第六項 市場/本島市場衛生取締規則於明治四十四年…..唯街路廟宇附近其交通繁忙場處,日用雜貨品,魚獸肉蔬菜類雜陳.不衛生…大正九年地方制度改定,地方團體移管經營….昭和九年中,全島市場數達二百九十三處.)

 

 (二. 大正4年3月28日/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出版《臺灣之魚菜市場》寫: 土庫市場,明治三十五年(1902)四月十七日,土庫庄/494坪/組合/野菜12/魚肉5/雜貨9/獸肉15/漬物無/飲食8/果物無/小間物無/其他32/總計79)

 

土庫市場,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十七日設立,在管理辦法出現之前就以經存在.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十八日火災後重建於現址,依然是市場功能.有人說燒過重建的就不具古蹟價值;但在這裡土庫市場所指的是功能性,而不只是建築物.

再以這份報告數字去盤對搬遷前的攤商店家,或許可以知道哪幾家是百年老攤(老店),經過那麼久,還剩哪些?

494坪的面積,和現今的面積相差多少?有人留下幾張老相片嗎?也許在初設市場那時庄長家,還保存幾張文獻資料.或許,有緣人還可以去借來翻拍,當史料,替土庫的未來,加分.

 

 (三.1903年出版的《臺灣雜記》說:市場首重管理

 

市場沒管理,是誰的責任?

 

 (四.民國99年7月14日(星期三)下午兩點到-4點半在土庫鎮公所會議記錄寫:〔民眾發言〕,其中第三位是這麼說的: 順天宮廟前的市場要遷建,土庫才能發展,不然道路太窄.目前攤商有些不願遷,政府解說,宣傳做的不夠.土庫市場遷建,經濟部已經核定了 3000多萬,但是反對者要提為歷史建築. 民眾發言:市場遷建抗爭問題,有人籌組自救會,但80%已同意進駐新市場,因此重續才會跑到了對外公開招租,且舊有市場為鎮公所所有,縣府文化處雖提到歷史建築,但如設歷史建物,不能拆,則會影響順天宮發展 公所袐書縣府不該用文化力介入土庫鎮未來的發展,影響道路拓寬.因為文資法可排除都市計劃法,一旦指定為歷史建物,但是又不管理維護,無異是〔文化流氓〕.)

 

一.(廟前市場要遷,土庫才能發展,不然路太窄.)是要路還是要廣場?

二.(攤商不願意遷)(80%已同意進駐新市場)我們從下方的事實來驗證當年的這些〔紀錄〕.

三.(舊市場為鎮公所所有,如設歷史建築,會影響XX宮的發展.)公所和XX宮的關係為何?兩造都是由〔公眾委託〕,管理公眾之事的組織,你們怎敢明目張膽公開表態到這種地步?

四.()無言可對.公部門對公部門的發言,老百姓不敢置喙.

 

本文開始~

土庫舊市場到今年剛好整整110年.110是報案的電話號碼.事有緊急,生命有危險的時候可以撥這支電話...

過去的記錄裡,關於〔市場〕~~他們是這麼說的...這些是我們透過正當管道從圖書館和網路找到的.

 把這些資料放在一起閱讀,我們發現一些問題,其中有時空產生的矛盾,有前後互相矛盾,也有立場的矛盾.這些矛盾,身為打字者,我們儘量不加入過重的個人觀點造成大家閱讀的〔矛盾〕.

 我們只想試著推演可能的狀況.

假設,市場真的拆掉,廟前有了廣場,人們是不是會把攤子席地而設,就在廣場做起買賣.像一百多年前一樣.賣菜,賣魚,賣豬肉,羊肉,漬物雜糧米食的.可能連山產野味在這裡都買得到.(如一所示)

 一百多年了,台灣經過三四次政權的轉移,市集型態,就各地市集景觀看來,似乎沒改變太多.人多的地方就有小賣攤商.早市,黃昏市,垃圾市,夜市.連新聞焦點所產生的臨時夜市都可以跟著時事而移動著.

 日本人在統治台灣的時候,帶來它本土(日本內地)都還沒實施的市場管理概念,包括法條和建築.

把原本聚集在廟口,廣場的攤販關入市場裡面,一來改善衛生習慣,有上水下水分流的設計建築,把傳染病病源做個去除.再則,統一管理之後,可增加政府收入.屠宰稅,貨物稅,市場管理費...

全台各地幾乎凡有市鎮的地方至少一鄉一市場,人多的還有第二,第三,第~個市場.建築型式依市集層級而有差異.這樣子整治管理,有沒有把台灣人的買賣習性改變了.

有,至少在日本人還沒打敗仗之前,台灣人學會了聽話有糖吃,學會什麼叫社會秩序.學會什麼叫衛生管理.這些我們從老祖父祖母口中得到驗證.接著偉大的國民政府來了,很快的台灣又回到清朝時代的習性.直到近來,超級市場的出現,讓人們多了一個選擇.

但原來在廟口廣場的那些小生意人消失了沒?沒有,他們依舊得為三餐溫飽,為小孩學費到處營生做買賣,哪裡人多就往哪裡擺去.人潮聚成昇平景像後,被觀光局處拿去行銷他們的觀光賣點.逢甲夜市,士林夜市,六合夜市,有些攤市也許從早市做到晚市.有時被當作市集活絡的像徵.

只是,當有需要時,他們會被淨空驅趕,會被警察開罰單,消防局,環保局都可以開他們罰單.進駐公設的市場做生意?客人不進來,只好往路邊回去了.市場又空下來了.市場越沒人走動,就越顯得破舊,有為者蓋新市場,把攤商集中管理~有些舊市場留下,有些拆掉.沒拆的,一座又一座蚊子市場出生.

新的市場又一座一座的蓋了起來.開幕期間必然熱鬧,可是三五年不到,人又跑到路邊,廣場去了.

黃昏市,糞圾市,一個比一個還熱鬧.

留下一座座蚊子和蒼蠅才會光顧的攤架.

 幾座被稱為〔文化流氓〕搶救下來的老市場,轉型成就了幾座藝文市集.讓幾代同堂的遊客,講點四腳時代的老故事.只不過,幸運的也沒幾家.

〔文化流氓〕並不是每個鄉鎮都會有的.

土庫舊市場還算是幸運,雖然被強制遷移了,它的生命力還在.

只不過,就怕缺氧太久,會不會把土庫拖成一座〔腦死〕街市?

拆了舊市場!真要把廟口再變成百年前那種情況嗎?

不拆,真的需要讓鄉親站到火線上〔對談〕嗎?

 

有人提到異地保存,問與答~

易地保存?
要得是廟口熱絡,市集的溫馨.

反問一句~
變成空地廣場之後,真的能為土庫帶來繁榮?
 
大家想清楚,這座廟是香火廟還是角頭廟?
會來進香的團體,會來請媽祖回庄看戲的陣頭,有北港媽,菜刀媽,菜甫媽或六房媽那麼多嗎?(我們無意冒犯聖母神威,但是,如果有,請拿出不敷使用的數據.請把列年的香條請出來.)
如果沒有,真的需要犧牲一座百年的市場(在這裡指的是人們活動的市場,不是那棟建築物.),去追求一個難以想像的夢想嗎?
 
能不能留下來?
要看人們能不能遵奉媽祖慈悲救人的精神,媽祖不是最顧眾弟子的嗎?不是說〔北港聖,不值土庫定嗎?〕神定,人定嗎?
 

 

 

北港聖,土庫定

 



 

有人聚集的才可能成市.

 

 

農村,連陣頭也是充滿泥土味的農家漢.


 

 

人走後,就只剩冷清的稀微.

 




 


 

 

 

 

搬到新市場的麵攤.

 


 

這家店並非如公所出席人員所說,搬到新市場繼續營業.


 

這家店也沒搬到新市場營業.



 

兩家都在街上找店面繼續營業.學詩搬到越港,立原在國小前那條路上.

 


 

這家也是從舊市場裡搬到街上繼續營業的.

 



 

這裡是新市場開幕期間的景況.有模彩.有動員.

 


 

讓人感到矛盾的一張公文.

 


 

搬家繼續營業,但不是搬到新市場.

 


 

我們沒搬去新市場.

 


 

無聲的抗議.

 


 

有人欺騙了他們.

 


 

日曆就讓它停在傷心的那一天.

 



 

 


這攤蚵爹,不知道搬去哪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喜開郎 的頭像
    喜開郎

    戲古天地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