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子弟上彩樓

分類:雜記
2007/11/27 01:34

 

一群人(也許不只年輕人)在閒聊之餘,利用時間練習北管。嗩吶,鑼鼓,絲竹管絃無不專心一意,一遍一遍吹著,打著,拉著。他們不以此為賺錢的技術,可是執著起來,比那比職業行家還要投入。

曾是台灣傳統社會常見的景象。也許是北管,也是是南管、歌仔戲。或是依附在聚落裡,由村裡的子弟們聚合而成。延請名師調教,遇上廟會需要八音鼓吹鬧廳熱場,就不必花太多錢再請職業團體。當然,遇到大拜拜時,花錢還是免不了的。

老師父遊走四鄉,看得出子弟中有幾位是塊料子,用心調教。老師父心知受村人尊重,便傾囊相授。先是一個、兩個擔任過幾次救火隊後,有了信心。偶而票個戲,票出心得來了,要求成立個什麼軒,什麼社,或是什麼閣的。子弟戲,據老師父說,他老師就是這麼與他說過,那時節,光是一地就有幾個不同性質的軒社呢!

台北的子弟軒社延樂軒北管劇團,在2007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於板橋,台北縣藝文中心演藝廳貼演,王英下山。

這群年輕人利用假日一起練習,從五,六,上,工,X。一般人不熟識的工字譜讀起,團長林永志先生和這群熱愛北管的年輕人一起走過來。

是一個恢復子弟的構想。一年多前,請來劉玉英老師教授教導他們演戲,不論是身段唱腔都一字一句從頭教起。王英上台了,從踩街開始,結合民間廟會遊藝形式和樂團演出的方式,加上傳統內台演出三種不同的藝術。這張票,花得物超所值。

看他們上台演出時,戰戰兢兢的在扮三仙的曲牌中獻給觀眾最真誠的第一次。或許沒有職業演奏者華麗的花腔,但那份紮實工夫,讓人感受出他們用心學習的成果。

王英下山了,扮相與平劇相似,大花臉的王英,或唱或唸,曲音高吭遶樑久久不散,倒版,殺陣,一陣一陣緊逼觀眾耳脈。天仙公主像鳯凰逃避番婆美女的追趕,兩位飾演王英的男生,稱職的讓王英這個角色自二龍山下來,打跑了番婆美女,救了天仙公主

落幕了,王英再次進回生活,相信這是一群年輕人的第一次,也相信他們會再努力的繼續走下去。但願他們永遠有這股熱情把這個傳統,繼續傳下去。

希望,其他地區的文化藝文單位,能夠看到這個演出的報導,聘請再演個幾場。相信台灣還有不少地方留有子弟班,若能經由延樂軒的啟發,讓這些把子弟習藝當成消遣的年輕人,有個可以上台秀自己的機會。或許,保留傳統就不必像〔國際什麼節或國際什麼賽〕年年辦,年輕玩,卻看不到幾個觀眾願意,守者戲台守著你。




其他相片請進延樂軒北管子弟戲中欣賞,影片中人可自行取用上網,(不嫌棄還望幫戲古宣傳一下註明出處,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