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忠孝廉節豎材遊戲設計.jpg

從近十年來的觀察和幾次親身的參與之中,對於民間廟宇有文化自信而提案申議古蹟審議。在前段的十年裡,我一直以為系議建築有無文化資產保留的資格,是由官方評審委員依據其專業而下的分數。再由幾位委員投票決議,然後交由主管做為評鑑結果。


我也一直以為,官方聘任的委員,一定比民間的認識還深,一定比民間還要瞭然其專業知識。主體建構的部份,個人非專業人士,不敢置喙。但對於主體建築的表層裝飾的文化藝術意象來說。個人不揣淺陋,把這十幾年來不管是名列古蹟的還是可能申請但未通過的公廟,就其間的[各式裝飾物件]加以細觀對照。
老實說,一些被官方主持修繕的公廟,難敵民間自力修護的成績。


[民間提申古蹟審議,在以往我常把它想像成學生交作業給老師。]但後來,遇到民間有文化認信的人提出申審。看到各式各樣由專業人士和官方回覆的理由和結論。針對官方提出的建議和所下的評語,對照民間自發性的調查和現狀發現,原來地方人士並不比所謂的專業委員差嘛!幾經細細分析思索,並與同為審議的委員友人私下瞭解。原來,並不是每個委員都是萬能的全才。有些事情,隔行如隔山。去到現場,來到審議的會場,才經由報告者偷學點東西。
我後來戲稱,鄉親根本是發考卷給審議委員嘛。第一次,他們考了四十九分,第二次有進步~五十九。到第三次才勉強及格。


民間如果已經具備文化認同與自信,往往也具備文化尊嚴。當面對列席的考生(評審委員)能虛心就教,那就多少教他們一點。如果考生一付事不關己或是高高在上的時候。大可拂袖大方走出那扇大門。官方不能信任,靠自己。


話說回來,台灣社會大半忙於營生,雖然對信仰的主公有忠貞的信心,但是對於那些六七十年前蓋出的公廟。多少欠缺那麼一點文化自信。這個時候,的確需要官方的加勉與鼓勵。[列入古蹟]這點在現下的社會,對於在地文化的教育和推動,真的有它的無形效果存在。民間自發性的申請古蹟審議,就個人的觀察和淺見。官方實在該從善如流。能鼓勵就多加鼓勵。民間未必需要官方的補助,民間需要的是一紙[官方的認證],我們的制度如此,不得不靠它。否則以當下各地所見,各地文化浩劫一件又一件,不管天災還是人禍,層出不窮,讓各地[文化恐佈分子](借用洪致文老師新書書名一用)疲於奔命。


對了,在此文末建議各地的文恐份子,下次出題要用白話,不要用文言文。多用圖片,且不要忘了多用[對照的方式]讓考生們能考高分一點。(堯聘大樹?半夜想起來還會讓人笑醒過來。)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六房媽竹腳寮過爐二重溝 (51).JPG

(圖文無關,主要在表現隨香的信眾所在的位置)


將近十年來,開始關注這尊會從我的家鄉經過的媽祖。雖然不是每次都會從虎尾來。但是庄裡的鄉親對這位白沙屯媽祖卻不算陌生。就連家母也好幾次在聖母鄰近的時候,不管清晨日出與否,會和同伴前去拜拜踜轎腳。

而家父在身體還算健壯的時候,應該也多次前往隨香。這點,我從老人家到了開始退化之後出現的遲鈍症狀,卻能在早晚燒香跟家中的神明祝禱時,清楚的呼請諸位神明。其中白沙屯媽祖必定從他口中出現。我在每次返家時節,總要聽上幾回。

而我自己,也多次跟著參與了幾次的半路香。或機車,或步行,不定多長多遠。看時間和體力而訂。

因為個人也喜歡拍照,對於人文的部份,多用了一些精神去捕捉感動的畫面。同時也觀察一些人生百態。

或許因為如此,對於民俗中的儀軌,就沒很細緻的紀錄。

一鄉一俗,雖然大同。但細處來看,各地呈現的,確有所差異。

譬如,我鄉在[隨香]這個民俗上,大都看到善男信女都走在主神的神轎後面,少有超前的。會走在神轎前面的,一般都是工作人員和陣頭。我就看過回鄉參與盛會的鄉親,衝到陣頭前面被老輩的鄉親喊住,跟他開玩笑說:你是報馬仔還是先鋒官?鄉親疑惑的楞在當下。阿伯,那我應該在哪裡才對?你是隨香,就跟在神轎後面,喏~你看那些阿姆阿伯不是都在王爺媽祖的後面?

朋友在臉書網站回應討論,提到白沙屯拱天宮廟方的工作人員,會在聖母駐駕和起駕,在駐駕地點有燒落馬金和起馬金的禮節。這讓我有著許多的聯想。並將之前所見卻不甚理解的情狀,與之聯結。

原來隨香客,不等於廟方的工作人員。原來,原來~

我誠然相信每個隨香客都是虔誠的自動發心跟著媽祖走一段路。有的全程,有的半馬。

像白沙屯媽祖南下進香的隨香客,特別有個專有稱呼~香燈腳。近幾年來,看香燈腳自覺自醒,互相約束隨香的過程當中,顧及環境和交通與身為客者的禮數。這點讓我由衷感動與敬佩。當然少數幾個特殊的個人言行,對[他人]提問?我覺得也還能接受。

但我依然會把一個自發聚成的團隊,當成很多很多的個體看待。雖然都是香燈腳中的一份子,但每個人的行為,只夠替自己負責。因為,這樣的團隊,和所謂的廟方(人)並無隸屬的關係。隨香客只對神明和自己負責。因此,當有幾個行止與眾不同,引人側目。或許過去我在心裡會將之與[廟方]連結。今次想想,似乎沒那個必要。

 

沒走完全程的人,就沒資格發表心得感想嗎?那麼我們還能講話的人(還活著),應該都沒立場說話,因為還沒跑完全程~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鏡相重覆關公別曹拷貝
大家在廟裡看到精緻又整齊一致的木雕作品,不是不好。它的工藝水準很好,具備一致性的美感。這是人工難以達到的藝術水準。
用在廟宇,這類具備高度整齊的工藝品,使用在[花邊性][壁紙型]的裝飾部位,非常適合。可以節省工時成本,可說是最佳選擇。
可是,如果要取代古早傳統廟宇裡面,左右龍虎陰陽互相呼應的人文裝飾藝術。(梅蘭竹菊,風調兩順,忠孝廉節,漁樵耕讀等等具有四季文化圖像),有必要多加比對思考其中的[人文歷史藝術圖像]更深層的意涵。
 
個人不排斥新建的宮廟。我只希望[新的能比舊的更具備人文藝術的美感]。
 
但是,從近三四十年間蓋成的[新廟]裡面,我看的常是[半間廟]的左右鏡射的作品。有的再對照古老照片,和被廟方和被民間及公家機構所收建的舊構件,兩相比對。發現,很多案例,新不如舊。有的更是[慘不忍睹],左右陰陽錯置,文化倒裝。
工業化,讓我們可以用到價廉物美的各項東西。
但在民間廟宇,它特有的人文藝術,還有它特殊的資金來源(民間募集)。有必需要被當成一地的人文藝術舘來看待。因此,我輩才特別關注它的建築裝飾藝術的內涵,還有它必需被當成一地的人文水準標的,嚴格的審視它。
 
身為重建委員的諸公大老,你們的責任不只是把廟蓋起來讓人家在裡面拜拜而已。
那些屬於地方文化水平的裝飾作品。是地方的門面。也是您們的文化知識水準的[考卷]。如果沒辦法答題。在下由衷建議,乾脆繳上白卷。不要花錢買東西回來裝飾空間。一來替地方和信徒,及廟裡省一些錢。二來,不用把臉給建商塗紅抺綠,還給自己留下千秋罵名。
 
假使,這些事情做不到,請聽聽地方上那些微弱的聲音。不要急著去拆[大家的公廟]。因為~公廟~是地方上公共資產,不是管委會幾個人的私有財產。
 
就算只有一個人不想拆舊廟,您們九個就不能說是全部或大多數的人支持拆掉重建;因為,那跟一個生有十個小孩的父親或母親一樣,當他年紀大,身體機能退化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如何給他最有尊嚴的生活照顧?我想他十個子女,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和義務。不管他有沒有錢?有沒有勇氣表達他個人的意見。其他的人也要顧慮他的感受。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算是有明朝佛,也沒明朝茨(廟)來拱起一地的文化和歷史。
追求虛有的名相,卻抛去自己的文化尊嚴?
擁有台灣最老的開基祖廟那個名號,給人家的卻是,被人家抹髒了臉的宮殿臉譜(裝飾構件)。
這就是台灣民間某些地方主事者的作為?叫身為庄主主公的善信大德,情何以堪?(有友問道,文中是不是意有所指某宮某廟?我的回應如下~)
敬告吾友,若有被拙言撩動心絃者。不用問文中所指何地。只要攜回各人所奉敬的主公和自己家鄉之[主公廟堂]思之省之即可。
若有與主事者之賢良後進,識得一二愚意。敬誠語之上位者,或可令彼造一二陰德於後世,積三四分德行留芳千古。

0101南竿民宿中保存的媽祖雕像5.JPG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寒冰劍寒冰劍,無招無式殺人於無影之中。最驚人的是,用劍之人凝氣化劍,積水成冰,冰劍剌中敵人穴道之後,瞬間被人體熱度溶化,連冰器也消失無蹤.有人說那是暗器,像飛針一樣的暗器。江湖上漫天花雨散金針柳賽花所用正是這種。那已經叫人聞風喪膽了。如今有出現寒冰劍,更是讓江湖上的黑白兩道,惴惴不安。因為,無人知曉寒冰劍冷峻深是哪方的人物。
想練成無極上乘的神奇武功,幾乎是天賦加上機緣,最重要的還是努力。
在兩城交界的模糊地帶。混濁的河水和清澈的溪流,像黑龍和白龍交纒一般的河流經過的沙丘,崙仔,崁仔,湳仔,遠遠望去流水涓涓,竿芒花白成無邊無際,像雪一樣。芒草葉割人,雖不至傷命,但在利落的招式巧使之下。割喉致命,也非稀奇.
邊界,官兵不來,百姓不到。就有兩虎相爭的事情發生。
寒冰劍,哼…這裡不是北地,別說是冰雪,就連霜雹,幾年也難得遇上一回。這時又是南國的冬天,想用雨水製冰?你妄想,汗水?哈哈哈~納命來!
芒劍八式,招招進攻.冷峻深無劍可用,眼看即將死在芒劍凌厲的攻勢。。。(未完待續)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塵三俠2014年12月19日北港好收奉三宮 (39).JPG

 

第一回~見虎傷人

玉面金剛尹仲元,自幼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長大。小小的心靈中許下一個心願,長大以後一定要盡全力保護他的母親。
也因為在那樣充滿恐懼和不安的環境中成長,他對「恐嚇」的行為,非常反感,只要聽到有關威脅的行為和話語,都會勾起他戰鬥的心。

長大以後,歷經無數的磨練,讓他對強者和弱者,有了不同的感受。
恐嚇?真的只是為了表像的目的?還是另有所圖呢?
會不會語出威嚇者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一拳就讓他站不起來?真的是在拯救弱者嗎?
伊仲元看著眼前這隻受傷的老虎,低吟的喘息聲;又看到一旁被老虎利爪捉傷的獵人哀告求救聲中,隱約透露出得意的淺笑。
他凍住了。

 

第二回~(放虎)
尹仲元放走那隻老虎,那個獵人恨恨的眼神望著尹仲元離開。
雪地上,一排腳印出現在伊仲元的前方。他在找一條路。
雪地上容易留下足跡,但也容易被仇家發現。
跟著腳印追下去,一定能找到他。
可是追人的人,後面也有人在追。
在這樣的雪地裡,除非從小生長的人,很容易迷路。
伊仲元回到他少年曾經住了三年的小市鎮。
但是他還是迷路了。
幸好因為他迷路,不然他會被仇家的殺手追上。
殺手靠著從小長在這裡的自信,循著雪地上的腳印從市鎮追到郊區,又從野外找回街上。腳印被大風雪蓋去又被踩出。
他們不知道尹仲元會輕功。
伊仲元這次沒出手,但那些殺手卻死了。

找不到兇器。但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有個紅色的小點,像被繡花針扎到一樣。
冰針~江湖上只有一個人會用這種暗器~

 

第三回~風雷劍俠~(前傳)
風雷時代的一個小國中,鳳凰國國王,年老體衰由皇后攝政。
雖然國政風調雨順,但宮中卻不很平靜;皇后有什麼事情都找四王子傾吐,但是國家大事由她自己全權處理。
國王隨著身體老化,很多行為出現乖張的行為。早年後宮眾多,不知愛惜身體。等到年老昏亂的時刻到來,居然懷疑皇后的貞操來了。惹得皇后不時怒火中燒,卻又無能處置。宮中御醫對此也束手無策。
群臣紛紛建請皇后,應該請東宮的大太子出面主持國是。偏偏皇后不忍太子操勞,將群臣的意見束之高閣。
國王的病越來越嚴重,四太子在封地和京城兩地來回奔波。
之前,皇太后託四太子送贈的禮物,被太子妃以兩人吃齋唸佛為暗示,請母后不要再送。四太子怕母后慮心,將那些事隱瞞了,只託說自己封地事務繁忙,不便攜帶為由,從此不再轉送物品。
在最後一次,四太子與東宮的太子妃在驛站交付母后託寄之物時。太子妃說皇宮裡的事情,他和東宮殿下俱不知情。為此四太子申情論理婉轉的向太子妃訴說近況。
國王的病體越加嚴重,言行越不按常理。讓皇后百般受苦。四太子好幾次建議召開皇室會議,都被皇后擋下來。
二太子妃說:[有什麼事,不能商量的?]
四太子回答:[不是這個樣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母后有事不跟東宮殿下開口,只說東宮殿下會聽她的話,只要我做的決定,大殿下一定沒意見。偏偏每次遇到皇上魯起來的時候,不管什麼時辰,快馬直奔門前。現在,只要聽到皇宮急報,心都幾乎要跳出胸口一般。]
四太子向靈隱寺的高僧問事請教,不知高僧會有什麼高見指點迷津?(欲知結果如何,請聽下回連續~)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3月20日南投竹山社寮開基媽回鑾四里富州里請駕巡安遶境 (120).JPG

(圖借用其他地區的神明遶境.不是馬鳴山元宵遶境的照片.)

發表在民俗亂彈中的短文~

吃飯擔可以是五年千歲遶境的代名詞嗎?(題目)

十一年前,連著兩年去看馬鳴山「吃飯擔」會場,也追著陣頭到各庄頭跟著神明遶境。真的就像我們家鄉虎尾一樣,神明出巡、祈福遶境才是民俗中的重點。

看著庄人幾乎家家戶戶擺出接駕的供桌,上面是鮮花水果或三牲酒禮;金香炮燭。在經濟許可下,有些極富巧思、重視「工夫」一點的,還會特別擺出精緻五供,請出家中鎮宅平安的神明,稍做佈設。

鞭炮像彩帶一竿接一竿;串在田庄路上,幾乎大轎會經過的地方,就有歡欣迎駕的善男信女。老夫妻相扶持,晚輩或牽或跟前隨後,和長輩一起捧著香,望著王爺從家門前經過。唱班,獅陣,家將,宋江陣,牛犁仔陣,車鼓陣,神明的大轎……

鞕炮聲、煙霧和金紙的光芒,映在每個人臉上,少有人掩鼻做出鄙夷嫌惡的臉色。此時,笑容,是我看到共同的表情。滿足,歡喜,和一家人團聚的幸福洋溢在鑼鼓喧天之中。

「吃飯擔」的現場,我看到的是舞台上大聲感謝讚誦各單位,和政治人物手拉手向大家拜年。舞台前,臨時整理出來的廣場,油飯,麻油雞,各式的料理有人顧著,等待東西兩隊的大旗到了台上。

一聲令下,立即開動。

後面我不好意思再看──我看到帆布袋——

對於在地的鄉親,對於王爺轄下的庄裡鄉親們,好多好多年才會輪到一次值東,負責宴請王爺兵馬,和各隊參加遶境辛苦的人世間工作人員。當然,隨香的香客應該也是飯擔前的嘉賓。

這種輪流作東的民俗,在我們雲林平原地區,幾乎是我童年時的共相。

那種幾年或幾十年才有一次,大熱鬧,大拜拜的期待。真的會讓人從值冬請完客人後,第二個月就開始為下一次的盛會做準備。

只是,近年不管官方還是地方宮廟,一直把「吃飯擔」這個名詞,當作馬鳴山五年千歲的無形文化資產,替代「元月十五日王爺公元宵禳災祈福遶境」的民俗用語。在我的心裡,它永遠無法取代我心目中,那樣淺顯易懂,又具有民間習俗信仰中的核心價值代名詞。(本文完)

連結~

 

新聞報導~馬鳴山吃飯擔

當我看到新聞媒體報導吃飯擔的內容之後,卻發現,連記者也被誤導了,以為那些飯菜是給神明的供品。

也許是實習記者也沒空進一步訪問細節吧。他可能也是受到流傳的資訊,只看到[吃飯擔]這個民俗?

個人再強調一次,

[吃飯擔不是民間習俗,它只是農業社會為了讓遶境的工作人員和隨香的香客,吃個飽,讓他們繼續下午的遶境任務。]

[吃飯擔不是民間習俗,它只是農業社會為了讓遶境的工作人員和隨香的香客,吃個飽,讓他們繼續下午的遶境任務。]

[吃飯擔不是民間習俗,它只是農業社會為了讓遶境的工作人員和隨香的香客,吃個飽,讓他們繼續下午的遶境任務。]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這些飯擔,是特別挑來給工作人員和香客吃的,並不是為了祭拜神明。
~祭拜的供品,在各庄神明會經過的地方,還有家裡犒賞兵將,以及廟裡謝神另外準備。
可能[實習記者]可能沒時間細細訪查,下筆稍離焦點。
但對搶吃飯擔的敍述頗為詳實。

十年了,這個現像依然存在。
主事者不能從中省思,讓原本善良的美意,走經變調。

因為這十幾分鐘的行為,造成民俗形像受損。足是情何以堪。

 

 

這篇短文,我寫的時候,心裡實際上是很難受的。明明知道這樣講出來,會踫觸某些人的暗角。
但是,我們的民俗,有很多善良的用意。人們吃拜拜除了求平安之外,也是鄰里關係的重新凝聚。
原本給辛苦的陣頭和執事工作人員,還有隨香的香客的[飯擔],卻變成[流水席],這也還沒關係。

一庄一角所能準備出來的飯菜,遇到大包小包的狂裝,再多也不夠。
那些辛苦的人們,忙了一個早上,等到開動的時候,需要的是放下壓力,調和氣息,慢慢的享用這些[飯擔]料理。

他們已經累了一個早上了,會有力氣跟專程來等著開動的鄉親,比賽吃飯的速度嗎?(用包的就不必說了。)

 

人性中的幽微的一面,很容受到誘發。我們可以看到的「百貨公司週年慶」「插頭香得大獎」,搶破門向前衝。不用錢的開放採收蔬菜的人潮?普度時的「搶孤」(我覺得只有這項,才是最有意思的活動。)

那個部份,人性本然。但是有能力主辦活動的人,不能只看人潮而忽略可能因為人多,而造成搶推奪的場面。

以此而言,那些人都是自己的鄉親父老,君等何以忍心,讓他們赤裸裸的,把「人性中幽隱的一面」曝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呢?

這樣的事情已經變成[做戲欲散,看戲的不散]的局勢了。

也許,在未來策劃吃飯擔的活動時,或許把餐食分成兩邊

一邊給真正參與遶境的工作人員和隨香的香客食用。

一邊給大眾[吃平安]。

但必需[同時開動]。

一來禮遇工作人員和隨香信眾,二來也是身為[客人]對辛苦的工作人等的敬重。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1010030.JPG

 

十多年來,看過聽過親身旁聽過~幾場關於老廟漏水面臨整修與重建的案例。

不分男女老少裡面外面。大半都能訴諸情理。

偶而也見幾個白髮老者開口就是~我這麼老了,我說得話才是正確的。

我那麼老了,再活也沒幾年。我講的都是為神明好。

這個讓我想到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

殷素素跟張無忌說的那句話:

無忌,(好好看清楚這些人的臉孔。)長大以後不要被他們騙了。

還有,美麗的女子最會騙人。越漂亮的越是。
 

容我用個人親身經歷把這句話改幾個字;

不要以為老人講的話都是正確的。

失智症你見過,聽過吧!

遇到那樣的老人時,發發慈悲,注意他們的安全,

防止他們做出危險的動作,不管是對自己和別人,

如果可以,請帶他們到警察局去,讓警察通知他們的家人來帶回去。

不要讓他在街上,做出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財產的事情來。

因為他們的年紀大,一般來說與他談話的人比較會[禮讓]於他。

可是他以為沒人敢應他的話=人家是認同他的講法。

大錯特錯,就是因為沒人想理他,他才可能

 

讓在下再跟您(用北京話的語法尊稱您)說件您可能沒想到的事。

當有一天,廟被留下來了。如果有人在公開的場合中,說出:

[都是那些老的說要拆。我們管委會本來就主張要保留古蹟的。]

這些如果被那些他們口中的老人家自己,或他們的子孫看到的時候,會怎麼想?

就您~您會怎麼想?

到時一切都沒有人願意出來替老人家說話?管委會才有發言權。媒體的麥克風在人家的手裡。

老人家有苦,卻說不出口。舉手大隊,最後卻變成被子孫怨嘆的長輩,序大~情何以堪?

(船過水無痕。)

 

(年輕人,回去跟您的阿公阿嬤聊聊天,講講話。請他們替你留下一座可以說他的故事,說他的阿公的故事的老廟;如果需要,請你求他~不要拆掉我們對您的懷念好不好?那是你在我小時候牽我的手拜拜的那間房子,那間古早廟~那裡有你和我混合在一塊的氣味。就在那樣的高度,那樣的空間才能感受公孫,嬤孫仔的感情和溫度。麥寮都可以,為什麼我們做不到?我們不比人家差吧!?)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1080038.JPG

[田間一棵大樹看久了都有感情,更河況與人生活成長的公共建築。]

(不以實際被拆或正在進行中的爭議建築做為插圖。朋友可以自行套入與您有關的圖片分享拙文。)

 

本文開始~

拆!拆的不止是一個公車轉運站(歷史載體)

拆掉的將是地方政府和民意機關(議會議員們)的文化自信和尊嚴。
對於文化主管機關,老實說,在下對您們已沒什麼信心;

但基於制度禮貌,我尊重您們,同時也仍舊期許您們。

能硬的時候,不妨硬一下。


(分格線一一一一一一分格線)


為土地留下在它身上走過的痕跡,不是為了某個政權在寫歷史。
風霜雨雪天災人禍到生命力的展現與光輝,

透過這些[建物]為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刻下紋路。

[以史為鑑]不止是身為智者明君所宜重視的作法。

同時也是展現遠見的氣度和心胸。


一座城市乃至一鄉一鎮,之所以能被稱為偉大,在於能不能尊重歷史與善待於它。
從過去各地發生的[文資事件],對於成者?害者?我永遠記得他們的名字。

善者,智者我永遠尊敬。(如麥寮拱範宮,虎尾O翠閣,土庫市場.......後面歡迎自己填)

愚者劣者我不會忘記他們。.......後面歡迎自己填)

如斯輩者,他再有小言大語,我都將不敢信任他們, 委任於斯。直到他們改過為止。

這不是記仇。這樣做,其實只是在保護自己免於受騙。

 

============================至於地方或中央文化主管機關來講.

以長官(管轄範圍)而言,可能是全境來看古蹟的分佈比例。

但是站在地方而言,每個具有歷史痕跡的建築,可能都是僅此一處。

除了它~就一無所有了。


因此個人才會以[在地的文化認同與自信]去看待各地的公共造產。

至於民間私人(這裡不是指公辦民營或是農漁水利會的部份,那些具有一群人共有的民間公產,個人仍以公共財產看待。)財產,

只要業主自認足夠證明它的情感和它的歷史藝術價值,也該受到文化主管機關的垂青與肯定。

這時這些民間私人物產的所有權者,需要的是一紙[文資身份],好跟都市開發機構(建商)平等對談。

因為業主需要的是第三方的客觀認定。

而文化主管機關職事人等,除了本身有法令的依據之外,也有[評審委員]做為背書。

(雖然偶有受制於某些壓力產生具不具備保存價值的票數遊移,但是理論上還稱得上客觀。)

這也是文化主管機關在爭議建築中,最需要略施巧勁的部份。


舉個例子,虎尾厝被列為歷史建築,原因何在?http://www2.ylccb.gov.tw/content_type/index-1.asp?m=15&m1=7&m2=124&id=141

個人認為還是業主自己的文化觀念夠重,才支撐建築物在地的歷史價值。

讓文化主管部份願意授予那紙[文資身份]。

我想這個案例足以做為有志的業主參考和努力追求的目標。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年12月4日雲林草湖鄭侯府迎五年王前一天叩謝神恩 (2).JPG

 

民間信仰中的香是什麼?
像不像我們連接網路的傳輸線?
好一點的是香,是超寛光纖。訊號強的無線通訊。
差一點的,可能是原始時空中傳輸線。
不點香?等於沒上線。光在那裡用手劃來劃去,就能和遠端的人對話上傳下載嗎?
金紙,算不算我們繳費給電信業者的費用?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虎尾大崙腳普輪普庄頭大王股埔尾仔 (3).JPG

2016年虎尾大崙腳普輪普庄頭四王股虎尾延平里中庄 (16).JPG

金,香,燭,炮在民間習俗約定俗成的傳承上,已不止是單約的物品。真如作者說的,除了各地自成一格的風俗習慣之外,本身也不止是單一意像的用途。這個我從小看著長輩們在歲時節慶祈福禳災儀式中看到了與作者詮釋的意義和功能。
而米是糧草食物(米和鹽豆也有法術等等功用),功是德。
以米和功要去取代金紙的功能和價值?這樣的思考,太過淺盤,也顯示主政者對民俗的無知。
感謝作者深入介紹。讓我又有更深的認識,也勾起自己往昔的回憶。
我尊重不同信仰的朋友的宗教,這裡面談的不是漫無目的燒香和金紙。也希望我不同信仰的朋友,能從這些儀式中,看到裡面的意義。
我知道環保署用[環保議題]指涉民間習俗,這招很高段。但是~說到底是,侵犯人民信仰的自由,汙名民間信仰。
他們試圖製造不同信仰的人,產生[對立]。
只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到最後必得面對[不同信仰者對不同文化風俗]所呈現的行為,加以討論。
我一直在迴避那個[隱喻]。原理,我有很多教友的朋友。我在尊重朋友,同理心與朋友。尊重他的信仰。
君子以為不燒金紙的宗教,一定比較環保嗎?(我只能談到這樣,再下去就不好說了。)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回應朋友貼文的話帶回來,跟我友分享。分享的只是我們家鄉一點局部的臘月習俗。您們的家鄉也許不一樣。套一句台東老友拾壹兄說的,[歡喜就好,沒有對錯。]隨人公媽隨人在,管別人家吃捨好料的,再好都是人家的。自己種一欉卡贏看別人。
 
[依照你家庭傳承的理解最重要。]溫老師這句話讓我想起兩三年前受記者訪問時的一句叮嚀~民俗沒有專家,想學習,就從家族裡面去找。(如果自己小家庭沒在拜,就回去找婆婆問,如果婆婆[夫家]也沒,就去問叔伯家。再問不到,就去問左右隣居。)外面的,一地一俗。只看表像,學回來的也只是皮層的東西。那些儀禮是要時間和生活去內化的。
 
我們老家那邊的習俗,在臘月二十三四之間,注重炊粿。
而到二十四這天,家裡會開始打掃。一般都是我們這群讀冊仔的工作。洗刷窗戶,清塵。床舖木板等等能洗都拿出來洗。但門聯一定要留在除夕當天才能撕下。順便擦一下門額柱,然後貼上新的春聯。
 
二十四這天,並無送灶司也無送神這個儀禮。但二十四天,有個來年氣象預報。
 
看看有沒有下雨或炊南風。如果有,明年的颱風就多。
二四預報四月,二五,五月。二六,六月,......以此類推。
 
也有朋友閒聊時會問我,什麼年節要怎麼拜,哪些神明怎麼拜的。一般情形,我不會直接回答。(以前或許會,但是後來不想把自己的片面知見變成人家的困擾。)我會請他回去問家裡的長輩。當然我會猜測他可能因為各種成長因素,所以不清楚家裡的節慶是怎麼拜的。
 
但這個我卻不能直言提問,原因,容易踫觸人家心中的隱痛,那很殘忍,我不願去做。所以我才會鼓勵他,回去跟長輩,跟宗親和左右隣居一起做個幾年自然就會了。
 
風俗拜拜,在台灣已經內化到生活血液裡頭去了。它沒辦法和四季和土地人情分開。一旦分開,就不叫民俗。
 
這是我個人的觀念。也許您有不一樣的想法。但我尊重您,也希望君子也能尊重我們的一樣。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坑嘉興宮 (44).JPG

房子和萬物一樣,會衰老。但是廟宇,是地方人士共同營造的藝術。特別是廟裡常有具備文化藝術的物件,那些雕樑畫棟都可以代表當年的藝術風範。而且那些部份的損壞程度,也因為它們處在通風透氣的部份,都會比樑柱來得輕微。屋頂破損,樑柱壞掉,都是可以修換的。(台灣有很多古廟修復成功的案例)。

在地人士對自己公廟的文化自信薄弱,才是拆舊建新最大的殺手。而不是廟宇的損害程度的高低。

二十年前所拆建的,我們不敢以今天的文化思維去批評他。 當年,還可以說大家有志一同,重建的聲音一致。不會說因為拆或留,把一個地方撕裂成兩方對立。 讓人感到失望的是,到今天還有人執其迷悟,把與他們不同思維的建言者,譏諷指責。

雖然有前人的言語說不著於相。但在廟裡這些[寶相]卻是一代一代匠師手底下的技藝去做出來的。只要藝,便有美醜。如果物沒壞。或是在仍可見用的情況下,在沒自信找到能做的比舊物還好的匠司時,(如果已找到匠司,至少可以去看他的作品,能比原物好的,再請他來重做。)

我們今天看到的是,重塑出來的金身,遠遠不如舊相。而主事者卻因為自己的審美觀念低落,還以[新]而沾沾自喜。那才叫人為之嘆息。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六房媽竹腳寮過爐二重溝 (128).JPG

2014年12月4日雲林草湖鄭侯府迎五年王前一天叩謝神恩 (2).JPG

如果按今天環保署和某些文化局處的政策,強勢推行~禁香,封金爐。

未來~香火大廟想[香火鼎盛]?恐怕會變成油香難濟。

根據個人對台灣人的民風觀察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興沖沖的帶了主人家不喜歡的東西去拜訪,主人看見之後,可能直接婉拒。或是雖然收下來,卻隨意擺放一邊。等到客人下次到時,卻發現自己上回來帶來的禮物被放在牆角。這樣子日後客人可能會覺得~人家並不歡迎自己。既然如此,何必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

台灣人的民情,有求於人時,雖然不見得一定要備大禮,但見面的禮數不敢沒有。(不然新年行春各大小超商店家擺出來的禮品賣給誰?

民俗中,信徒對神明的禮,是香燭金帛,而供品是一份心意,拜過之後是要帶回家[吃平安]的。有人喊出[以米代金],(以錢代金=錢來啦.廟方替你作愛心?)站在民俗禮節中,米是米,金是金,兩種的功用是不一樣的。

叫信徒不必對神明燒香化紙?是對民俗的一種侵犯。不是導引。

真的要改善環境汙染的問題,必需從原料和製程去管控。質量,一分錢一分貨。但不管怎樣,金香炮燭都要信徒用錢去買來的。但把民俗中的金香所產生的煙霧,當成空汙的頭號敵人?那樣子如何向人民解釋石化工廠和各地工廠日日夜夜排出的黑煙和排放的汙水?

今天,連某些地方政府的文化局也站出來貼告示要求封爐減香,說為了保護古蹟文化藝術。

可是從他們對自己管轄的區域裡,那些文化資產的態度?敝人真的替他的文化人格,感到憂慮~能相信他真的有把文化資產,當成一回事嗎?他對文化資產的觀念,具足理解民俗文化藝術的意義嗎?

這東西,信徒不敢用免錢。那等於是替他人在祈福。好比古代富家人請奴僕替他送禮到人家家裡去一樣。奴僕的功德只有忠於主人那份。其他都是出錢的人才能獲得。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去年寒假洪育基金會營隊鄉土課程開始,我就以學區所在地的庄頭廟做為上課的主要內容。也從那時起,回頭思考我們自己對於母土文化的忽略,竟然會影響到往後學習的障礙!?有多嚴重。

 

鄉村=沒有文化,民俗是不文明和汙染迷信的等號。幾乎所有的罪惡都要被歸納到田庄,南部一詞。

 

然而,其實在都會地區的民俗活動,卻常被視為阻礙交通,空氣,燥音等等。真正的老台北人,其實沒好過哪裡。之於民俗廟宇,也是無奈一族。)

 

然而鄉下真的會像都會,或街市上的人們所說,都是落伍和不文明,沒有文化的地方嗎?

 

==================================

那些自許為都會的城市人,往回推溯,兩代,或三代前,可能就是今天的田莊旅外定居下來的。

鄉親~請問,爾叨位郎?
(先生,敢問,您哪裡人?)

還有和我們一同讀過國中,高中的同學,他的父母親,可能正是在那個[顛沛流離]的年代,不得不離鄉背井,遠[遊]的少年。日久他鄉即故鄉。但是讓我好奇的是~那時候,在他的老家,應該也有些屬於天地日月星辰歲時節慶的[民俗祭典]吧。只是他們在少時就[不得不]離開家鄉。那些屬於鄉鎮庄境的迎神祭典,還不到深刻於血液當中,就離開他的原生家庭了。之後中國又發生了[文革][破四舊](無神論)。連文化的根都失去的人啊。除了中國人之外,還能叫哪裡人?受洗,皈依都是可以讓惶恐無助的心,有個可以靠岸的依護。

希望,有一天每個人都可以大方,勇敢的說出~我是oo人。

我沒受洗,也沒皈依(年少被帶去信教,禮拜,朝山的不算)

我是雲林人

==============================

可是當我重頭尋起,重新關注鄉間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廟宇時,那大片五顏六色的裝飾作品,卻又對我提出另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文化藝術的認知,房子蓋起來水電設施弄好,隔個裡外空間就好,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做那些純裝飾的燕尾翹脊,雕龍塑鳳,又加那麼多石木雕刻乃至交趾剪黏呢?難不成那些捐錢的人們全都只向神明討個歡心,求平安而已?!

 

做出來那些作品有人看嗎?如果沒有,為什麼一直有人要做下去呢?怎麼晚近二十年蓋出來的廟宇,屋頂上的人物戲文怎麼讓人越看越難懂?反而那些更早的,更舊更老的作品只要稍加用力就可認出是三國還是封神演義。越新的廟,越離五線譜。[湯商聘伊尹],[成湯聘伊寅]全都來了。網目斗栱上的人物豎材千百尊拼不出一場戲文,說不上一齣故事。文武對不見了,左右鏡像對望,上一個[執旗將軍],下一個[將軍執旗]。

 

台灣法令管到建築執照,消防,水土保持,幾乎無所不管;就是不管這些圖案有無錯置。老人仙翁跑去顧虎平,鍾馗站在龍邊揮動寶劍。這些在老一點的廟裡幾乎沒見過。現在卻是共相。忠孝廉節按照順序排列也會搞到[內無忠孝,外無廉節]。中港間舉目張望要看到三隻白鶴加一隻,除非匠師精心佈局,不然可以說不見容於鄉耆的眼底。至於宛如[亂針刺繡]的擺置,則是多到難以數計。錢,都花在刀口上了嗎?捐了錢的信徒還有權利監督[受眾人委託的董監事會或管理委員會]嗎?

 

這些現像看到眼裡,卻不容我對小朋友說在嘴裡。那畢竟無益於教育的目的。他們還太小,才剛在學習。這些大人世界的陰暗面,還不適合他們的年紀。可是我站到講台上,既無法說謊話,又不能講實話。只好挑出[能夠讚美的點]向他們介紹自己家鄉的[文化圖像]。四隻腳的叫獸,兩隻腳的是人,天空飛的是鳥。水裡游的是魚蝦。三仙老公仔標一般來說,還不會錯。

 

於是我更要認真的走進他們學校所在的庄頭,尋訪幾座少被傳誦的庄頭廟。因為我知道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那個端坐中尊的神明肯定與他們家的親人有著不可分離的情感。神明住的房子裡外,有些動植物的裝飾品。受過香火的。肯定有些靈性。[那是你家的,我家的,還有他家的。因為上面有他,有你,有我阿公,阿爸的名字,全都列在芳名錄上。]

 

三英戰呂布]便成此境居民的共同文化圖像。嗯~那個呂布長得有點失禮?不管,至少是大家共有的文化資產。有朝一日等這群小學生長大以後,能夠替大家效力的一天,再請更好的師父再做出更俊的呂奉先。(但這尊醜醜的呂先生要把他留下來說阿公,阿爸起造本廟的歷史見證。)]

我希望在小朋友的心中,也會有這樣的願想。

 

虎牢關保安宮戲碼篇 (106).JPG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潘麗水,民國六十二年畫作

 

三仙對正 (2)

福祿壽三星拱照,淋燙,近三四十年來所重修的廟宇屋頂常見的吉祥人物.民間信仰說他們能賜給人們~財子壽.

 

20160731石雕 (26)

姜皇后,訓斥被狐狸精附身的妲己。薑=姜=薑。在中國這兩個字怎麼區分我不知道。但在台灣,這兩字各有其意。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3月20日南投竹山社寮開基媽回鑾四里富州里請駕巡安遶境 (59).JPG

(附圖,這是一場由年輕人自主性的發起參與,有規矩,有禮數的庄境慶典.[南投竹山社寮四里媽祖回鑾])

 

民俗慶典,民俗,真的只有優點而百無一短嗎?
 
其實不必從網客對迎神賽會的批評,光從自身的成長過程中,也能知道一些劣性的行為或對新時代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正如個人常講的,信仰,只要是信仰,就有它不理性地方。信者有時過於痴迷於無形的力量,忽略事實真相。廟會遶境時因為人多了,勢必然重了些。持重而忽略了旁邊的行人車輪行的權利。再來,關於鞭炮的施放,真的也常見為人詬病的瘋狂詐放。陣頭爭強鬥勝的也層出不窮。
 
這些事情,不光是受到影響的人會提出異議,就算是拿香拜拜的,內部也不是沒看到,會管的。有人在管的。誰會管。他的左右鄰居,他的父母兄長都會管。
 
而私人神壇的行為,它所影響的是左右四隣。一般來說,以我個人的習慣,如果要讓我樂於觀看[私人宮廟]的慶典,我第一個會從鄰居和他們的互動關係,做為要不要深入關懷的要項。如果一個四鄰不諧的宮壇,我沒第二句話,轉頭離開。不會讓我有更進一步的行動和言語。就算他們神明興到會吃糕仔,我也不會浪費我一塊錢去燒香。
 
新的時代,但人的心依然追求的富貴錢財。
 
民俗的副作用,就是要塞耳朵,掃垃圾。我們從自身的習俗中,不會只看到正面的行為,而刻意忽略負面的事情。民情中,長輩和隣居,多少還是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些教導。就像少年十五六七的機車聲一樣,就像讀書時外宿的瘋狂行為被人一狀告回家裡一樣。挨罵,扣零用錢。
 
我們一方面,要向政府討一個最起碼的尊重,另一方面卻也要面對正在進行中的怪現像。民俗,以當今的現狀來說,可說是內憂外患。我們沒辦法要求大家跟我們一樣想。也不可能去改變他們的行為和習慣。
 
我們只能從這麼多的情狀裡面,找些正向的出來討論。希望的是,有人願意正向去思考,把一些被人垢病的場面,做一點點修正。我們從舊社會中曾經出現的[最美的紀錄,最低的紀錄]當做追尋的目標。(最美的紀錄是人文藝術的溫暖,最低的紀錄是鞭炮金紙的適量)
 
這些事情,我個人所站的立場是,自己人的行為要自己負責。不要等到出了事情,被人家說了,罵了,批評了,才來罵自己(的小孩)給人家看。我把這個稱為臉皮事,稱這個叫做[文化尊嚴]。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香,封爐。其實我看到的不是信徒沒有依靠。
(反正有的已經不記得有家鄉信仰這件事了,或許連年節也不再回家拜公祖祖先了。)
 {各位友也,不必對號入座啦,每個家族有自己的傳統和方式。我沒那個意思要論及所有。本篇主要是針對某些[管理委員會]而發。)}
 
我所預見的是這些廟,也將不會有財源的收入而影響宮廟的營運。
也許有些廟還可以吃老本,拖個幾年,然後,.......
 
身為主事者的您們,前輩交到您們手上的一座宮廟,一個地方的公佛,
就這樣被您沒擔當的肩膀和沒智慧的應對之下,把香火給熄滅了。
 
心靈寄託.jpg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六房媽竹腳寮過爐二重溝 (87).JPG

對了,前幾天我們曾號召大家推薦好香的活動。也有朋友提起,希望也能做個金紙的普查統計和分享。
可是我想了一下,金紙不像香枝一樣,在包裝上會有~品牌的識別。也不知道台灣哪裡還有人在製作金紙。所以一直不敢跟大家邀請推薦。
剛好有朋友介紹這個影片給我。那麼,我們就從這支影片開始,請大家推薦您所知道的~良心製造金紙的商店行號。雖然不一定都是在台灣製造,但是只要是原物料符合善良風俗的標準,同時也符合法令工廠規範?(其實我越來不敢相信政府有能力做好這個區塊,但沒辦法,至少目前我們仍然依賴這部機器一些事情,才不會連要評責的對像都找不到。)

https://www.facebook.com/%E5%AE%87%E5%AE%B8%E4%BC%81%E6%A5%AD-1575132629397920/?pnref=story

[竹南陳協和]((影片拍攝地點,影片拍攝製作[澤光映影])
 

請大家一起來做個小小的網路普查,讓台灣民間習俗的愛護者還知道,台灣還能買到良心的~金銀紙帛。供奉我們心目中的守護神和各家的列祖列宗~好兄弟仔也要一起呼請一下,才不會失禮。
[只要是原物料和製程,符合善良風俗的標準,同時也符合法令工廠規範,製作金紙的店家和公廠都歡迎推薦。到時小的一樣會放到(部落格中給大家參考),敬請十方大德幫忙推薦。]

[高雄鳳山宇宸企業]
[竹南陳協和](上述連結影片拍攝地點)
[竹南不倒翁]

 

(補充說明:如果朋友看到有人推薦的公司行號,有疑義,請私訊給在下。我們進一步了解再做處理。避免傷害無辜的第三者,為咱們已經苟延殘喘的民俗添加不必要的麻煩。謝謝合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虎尾大崙腳普輪普庄頭大王股埔尾仔 (3).JPG

這幾天環保署又再召到幾家大廟重提減少香紙的使用被大家瘋傳,其實我在心裡又有不同的想法。
從目前可以找到的資料看到,很多大廟,其實都有小廟發展出來的。裡面的神明原本也沒那麼多。頂多三界公爐和主神的香爐,頂多再加虎爺和五營兵將而已。有的根本就是主爐一個,天公爐一個。點個六枝香差不多就可以向全部的神明致上敬意了。
隨著人心需求的多元化,速食化。原本在老社會的觀念中,含蓄不輕易啟口的要求,變成需要[有求必應]的服務。於是太歲燈還不足以應付,連光明燈,功名燈,都要來上一點。再來財祿燈,財神爺。最賺錢。然後時代進步了,兩性關係不再栓於婚姻的桎梏之中。美滿姻緣不是從命裡緣法去尋找,只要求就有了。月下老人滿街跑。
這些都設偏殿,專室供奉。原本幾柱香就能滿足所求,現在~沒一把還不夠讓廟裡每個香爐都能奉上一束馨香。
政府在民俗上的關注,真的不用心。
掌轎,奉請神明安座,他去。真要請他們提幾個善意的建言,派來的是蔥蒜不分的教友?
少部的公職人士,讀幾條法令就能對各地的民俗大加指導。真要問他們家裡的神明公媽怎麼拜?恐怕連公媽有幾個姓都不知道。父母娘家庄境裡的主神,幾時千秋誔辰恐怕還說不上來。這樣的人,叫他來管理民間信仰?何不乾脆請魔天輪替人們傳宗接代還比較快。
香爐原來沒那麼多的,是為了什麼目的才出現的?這點,應人的需要而生,自然也要考慮信徒的想法。
個人觀察心得,不少家鄉神明生沒在拜,卻瘋狂跑遍各地求財神拜月老瘋廟會的不少。可是達成目的,如願以償了,心靈上有比較平靜嗎?但願伊是。
香是隨著信徒的移動而移動的。怎麼常見各地庄境那間廟,一天看不到幾支香煙,飃天?
政府要關心環汙染的議題,不應該老把民俗放第一位。再說要放,人民也拿你們沒辦法,可是請您們先做好功課再來。不要一開口就讓您們的知識水平見底。徒損本身的職業尊嚴。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虎尾大崙腳普輪普庄頭大王股土庫石廟仔 (42).JPG

其實認真來說,台灣的民間信仰已經走進新的時代中[苟延殘喘]了。

我們從同一個聚落,或同一條街上的住戶和店家,面對出巡的神明所帶領和壓陣的隊伍的反應,就會知道。屬於那個[共同信仰]的時代,已經不在了。
再從庄境裡頭那間公廟,進出的人士,是否每個人都提著供品香燭前去向神明[祈求平安][叩謝恩典]?
那些香燭,原本應該是在各個庄境,各個家庭出現的。但現在呢!幾乎全都[集中]到幾座香火廟裡頭。難不成家裡鎮宅平安的神明,和祖先們全都集合到這些靈山勝境[共學](同修)了嗎?不然怎麼人們家鄉的神明生無啥香火,[知名的香火廟]卻怨香燭燒得太多?(生意太好的路邊攤被國稅局盯上了齁?)
其實環保單位大可不必去掏這個蜂窩。人民的信仰隨著時代在動,拜拜這個事情,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被人們依照四季的運轉在執行了。
 

2016年六房媽竹腳寮過爐二重溝 (44).JPG

2016年六房媽竹腳寮過爐二重溝 (87).JPG

2016年六房媽竹腳寮過爐二重溝 (111).JPG

2016年11月7日二崙田尾賜福宮螺陽迎太平 (85).JPG

很多東西正在崩潰當中。想恢復昔日風華?幾乎不可能的事。謹存的一點點殘餘的火苗,何不順應民情,讓它保留一絲尊嚴代表傳統,代表舊時代的餘燼,多少溫暖一些需要被關懷的人心。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