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把回應朋友貼文的話帶回來,跟我友分享。分享的只是我們家鄉一點局部的臘月習俗。您們的家鄉也許不一樣。套一句台東老友拾壹兄說的,[歡喜就好,沒有對錯。]隨人公媽隨人在,管別人家吃捨好料的,再好都是人家的。自己種一欉卡贏看別人。
 
[依照你家庭傳承的理解最重要。]溫老師這句話讓我想起兩三年前受記者訪問時的一句叮嚀~民俗沒有專家,想學習,就從家族裡面去找。(如果自己小家庭沒在拜,就回去找婆婆問,如果婆婆[夫家]也沒,就去問叔伯家。再問不到,就去問左右隣居。)外面的,一地一俗。只看表像,學回來的也只是皮層的東西。那些儀禮是要時間和生活去內化的。
 
我們老家那邊的習俗,在臘月二十三四之間,注重炊粿。
而到二十四這天,家裡會開始打掃。一般都是我們這群讀冊仔的工作。洗刷窗戶,清塵。床舖木板等等能洗都拿出來洗。但門聯一定要留在除夕當天才能撕下。順便擦一下門額柱,然後貼上新的春聯。
 
二十四這天,並無送灶司也無送神這個儀禮。但二十四天,有個來年氣象預報。
 
看看有沒有下雨或炊南風。如果有,明年的颱風就多。
二四預報四月,二五,五月。二六,六月,......以此類推。
 
也有朋友閒聊時會問我,什麼年節要怎麼拜,哪些神明怎麼拜的。一般情形,我不會直接回答。(以前或許會,但是後來不想把自己的片面知見變成人家的困擾。)我會請他回去問家裡的長輩。當然我會猜測他可能因為各種成長因素,所以不清楚家裡的節慶是怎麼拜的。
 
但這個我卻不能直言提問,原因,容易踫觸人家心中的隱痛,那很殘忍,我不願去做。所以我才會鼓勵他,回去跟長輩,跟宗親和左右隣居一起做個幾年自然就會了。
 
風俗拜拜,在台灣已經內化到生活血液裡頭去了。它沒辦法和四季和土地人情分開。一旦分開,就不叫民俗。
 
這是我個人的觀念。也許您有不一樣的想法。但我尊重您,也希望君子也能尊重我們的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