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增加製糖新器 |
日期 | 1905-07-29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3 |
全文 | 增加製糖新器自南部地方大小製糖 會社勃興而後。所有實驗之新式壓搾器。 其銃利一端。地方製糖家多已心為之動。 若至三十八年秒。則其所設之鐵製壓搾 器。合斗六製糖會社及臺南製糖會社之 分工場。與南部地方一帶而計。凡有四十 二壹。蓋其中以蒸氣力為原動力者。有二 十三臺。以石油發動器為原動力者。有十 九臺。試就各廳所設機器。其于一晝夜所 消費之原料。表列其噸數如下。以備眾覽。 □別/二百噸/百二十噸/百噸/八十噸/六十噸/四十噸/合計噸數 斗六/□/一/□/四/三/一/六六○ □□/□/□/□/一/□/八/四○○ □水港/□/□/□/□/三/二/二六○ 臺南/一/四/□/□/□/□/六八○ 鳳山/□/□/一/□/一/一/二○○ 阿□/□/□/一/□/四/三/四六○ 蕃薯寮/□/□/□/□/二/一/一六○ 合計/一/五/二/五/一三/一六/二、八二○ 是其中以四十噸能力之「羅屢」(即運轉 器)為主者。皆用石油發動器也。若夫六 十噸以上者。則除一二而外。無一非用蒸 氣力為原動力者矣。又其中如蕃薯寮所 下所設之「羅屢」。及斗六廳下所設八十 噸者兩臺。乃皆貸自糖務局者也。 以上各廳所新建之「羅屢」壓搾力。一晝夜已 有二千八百二十噸。誠合舊來之新式製 糖所。如橋仔頭鹽水港新興麻荳南昌。與 新建之臺南製糖會社木工場等。其機器 之力。一日可消費原料至一千一百三十 八噸。共有三千九百三十八噸。是皆賴三 十八年杪。將行運轉之新式「羅屢」之力 也。只此。已足見機器壓搾甘蔗之能力 矣。惟施之本島舊來之竹蔗。其能力必衰 減多少。試為扣除。實有三千五百四十 四噸之消費力耳。以南部地方一帶比之。 糖季既興。一日消費之量。凡七百七十萬 斤。不亦多彼四分之三乎。至于數年前地 方製糖家所用壓搾器。只恃一石車。其原 動力亦只水牛或黃牛。糖界之變遷。誠亦 可驚也矣。 |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資料文獻查閱 (21)
- Apr 11 Fri 2014 14:42
糖廍動力更革報導
- Apr 11 Fri 2014 14:38
開墾廉使里北溪厝大屯牛埔等庄
題名 | 創立虎尾拓殖組合 |
日期 | 1905-08-13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4 |
全文 |
創立虎尾拓殖組合 莊啟鏞外二名。因前年有創立中路殖產合名會 |
- Apr 11 Fri 2014 14:35
斗六街道改正與民情
題名 | 道路改正 |
日期 | 1905-08-23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6 |
全文 | 道路改正 斗六街郵便電信局。原租同街張某 之店。暫行開辨。該店淺窄。緊鄰稠密。空氣甚少。前 年經當道。再建築於斗六街尾之觀音亭廟左畔。規模 宏廠。甚壯觀瞻。第該局距停車場雖近。而道路迂窄。 每見郵丁運送。頗形困難。似乎美中不足。目下荒賀 廳長。銳志整頓地方。擬自電信局前。重造一大路。直 達管事巷街之新築市場畔。以接停車場。但者番築 路。當要衝之戶口。悉要折去。然雖折去多少房屋。異 日工事告竣時。前後均可開張店舖。不似從前家居已 也。由是觀之。是得逾於失。聞廳長善體民情。亦欲貼 各戶折屋之費。誠一舉而數善備焉。 |
- Apr 11 Fri 2014 14:33
普費降七成
題名 | 俗例漸除 |
日期 | 1905-09-05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4 |
全文 | 俗例漸除 斗六等處舊慣每年七月。大開盂蘭 會。費計萬金。領臺以來。風化漸移。及至本年廿六 日。雖守前例。究竟斗六街一千餘戶。每戶只費二三 圓。約計費金不過三千三百圓左。比之從前。拾減其 七。可謂移風易俗。漸化文明景象。若再經一二年。則 民情觀感興起。痛改舊慣。變易美俗。庶幾克勤克儉。 欲臻於變時雍。可計日而待也。 |
- Apr 11 Fri 2014 14:30
諸婦止戰
題名 | 鷺江雁音/蕃社復讐 |
日期 | 1905-09-10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3 |
附註 | 八月廿三日發 |
全文 | 蕃社復讐 斗六廳林圮埔支廳管內。 楠仔腳萬社蕃人。與東埔社蕃人。因種族 各異。相視如吳越。去年來更覺怨恨深 結。互存意欲乘機作大襲擊。去月二十六 日。偶於鄰接蕃和社。舉行收穫後例祭。 設酒宴招請兩社蕃人。適在筵中談話不 合。大起爭論。各出蕃刀格鬪。時有蕃婦 入中間遮止。東埔社蕃人即逃走。故無死 傷。爾來兩社間感情愈惡。在萬蕃人。 以前日為蕃婦所妨。不能達其主意。甚為 遺憾。非至遂行之必不已。東埔社蕃人亦 欲應戰。前日來各汲汲準備。行將見一大 衝突也。兩社土目知難制止。一面講和解 之策。尚虞萬一破裂。遂急訴牛轀轆派出 所。請警察官抵勘。漸得一時鎮撫。兩社 感情。其能否依此融解乎。目下尚不能 知。即何時有再發。亦屬難測。因對兩蕃 社加以嚴重警戒云。 |
- Apr 11 Fri 2014 14:27
講古師也是一種職業?
題名 | 斗六近況/曉諭庄長 |
日期 | 1905-09-24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6 |
全文 | 曉諭庄長 是日斗六總務課長。及稅務課率街庄 長開行會議。除協議捐設義勇艦隊以外。尚有議及戶 口調查。凡有寺廟住持。及類似書記。代書人。以至講 古師。遷徙遠出者。當行報告。或關於業主。典主。土 地異動。要先禀請登記等諭云云。 |
- Apr 11 Fri 2014 14:22
舊慣調查人員名單
題名 | 舊慣調查 |
日期 | 1906-01-13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4 |
全文 | 舊慣調查 月之五日臺灣總督府舊慣調查委 員安藤靜君。及通譯山田作極君來嘉。調查所有共有 財産田園家屋商業。並其他墳墓傷煞等件舊慣事情。 極其細心詳密查核。條分縷晰。又恐見聞不廣。今昔 懸殊。每日召喚在地紳業熟識舊慣之事者。赴嘉義廳 參考。其被徵召諸君。係莊伯容。張元榮。林玉崑。陳 家駒。施罄聲。周掄魁。白玉轡。歐陽欽。林培張。賴尚 焜。石望雲等。咨詢確實條例。藉資採擇。於地方上大 有裨益。聞十一日完竣。赴斗六廳再行調查云。 |
- Apr 11 Fri 2014 14:17
土庫與五間厝糖廍報導
題名 | 斗六廳下之製糖事業 |
日期 | 1905-08-18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3 |
全文 | 斗六廳下之製糖事業 中部為臺灣產米之 富源。水田極多。埔園極少。栽培甘蔗者自然亦與之 俱微。獨斗六廳下以灌溉不便。水田反少。除西螺堡 及多里霧堡而外。幾無一非栽培甘蔗之園地。故製糖 事業以中部為最。昨年以來。製糖所各地勃興。殆有 十數處之多。今試縷列之。則臺中廳下黃茂盛與林金 寬。有斗六製糖株式會社之設。其工場在大坵田堡土 庫街。及同堡五軒厝庄。與多里霧堡小東庄等。其中 五軒厝庄所用壓搾器。有一百二十噸。土庫庄及小東 庄則用六十噸者。以為製糖。又臺中大墩街中路殖產 會社與外一名。其工場係在大坵田堡虎尾原野。其壓 搾器係用六十噸。薛果堂外一名。則工場在溪州堡施 爪藔庄。壓搾器用八十噸。林新慶外二名。則工場在 同堡麻園庄。壓搾器用八十噸。餘如吳克明則工場在 斗六堡大崙庄。壓搾器用六十噸。薛均堂則工場在多 里霧堡中洲庄。壓搾器用四十噸。薛果堂外一名則工 場在打貓北堡大埤頭庄。壓搾器用六十噸。林木則工 場在西螺堡莿桐巷。壓搾器用四十噸。其中惟屬四十 噸之類者。始用石油發動機。其餘則無一非蒸氣機器 也。以上噸數。總共六百六十噸。一噸當一千六百五 十五斤。所壓挖之甘蔗。凡得一百○九萬二千三百 斤。又製糖期間。約一百二十晝夜。通計一年所壓挖 之數。可得一億三千百○七萬六千斤。即使製出之 砂糖。其總額止于八分。亦可達一億○四百八十六萬 ○八百斤。如此多大之產額。凡諸荒蕪之地。誠不可 不悉變為蔗園。俾供給之原料。愈益豐富。是可勿論。 然目下各地已盛行開墾。新蔗園日見增加。故以上所 用各機器。欲使製糖期間。亦不停止其運轉也。當不 在遠矣。 |
- Apr 11 Fri 2014 14:12
土庫街某戶大火延燒鄰居百戶
題名 | 斗六火災 |
日期 | 1906-03-08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5 |
全文 | 斗六火災 斗六廳土庫支廳部 內土庫街某民家。於一昨六日午后 時二十分失火。延燒家屋約百五十戶 至午后二時三十分。火星始全撲滅。失 火原因及人畜之死傷。正在調查中也 又同日午后三時二十分。斗六街之西 庄尾某民家。亦起火災。全燒本島人家 屋五十四戶。內地人家屋七戶。其中官 舍二棟。本島人家屋半燒者三棟。又燒 失電柱一枝。及鎮火時。已午后四時五 十分矣。此火災。有輕傷男一名。所有 罹災之人。應□救護者。皆收容於公學 校。其失火原因。大約為失斟酌。非他 人為之放火也。 |
- Apr 11 Fri 2014 14:11
土庫街大報導1906
題名 | 斗六大火別報 |
日期 | 1906-03-09 |
分類 | 雜報 |
版次 | 02 |
全文 | 斗六大火別報 斗六街慘遭回祿之事。其概 況既如前報所載。頃据所報。六日午后三時四十分。 因憲兵隊前之土人家屋失火。延燒廳前之宿舍及公 學校。而宿舍之火。尤飛至郵便局之傍。遂並雲林河 河岸。有土人堆積塵穢甚夥。亦一炬而空。既而火勢 轉向河內。直燒至郵便局前之土人家屋始止。又土庫 街一帶。其被燒失者。實占有大部分也。 |
- Jan 09 Thu 2014 13:21
文史紀錄:觀察技巧和紀錄
台西兩顆閃亮之星
海口生活館、活力海岸旅人小店主辦
~103年度【志工研習 + 導覽培訓】
文史紀錄:觀察技巧和紀錄
1.觀察技巧及紀錄重點
2.調查資料建檔及撰寫與內容描述
生活無非吃穿.
人們以何維生?
只要找到重點,自然就是此處的特色.
接下來就是求個心靈的安頓.
信仰,幾代相傳下來的,便成一地共同依靠的大事.我們稱為民俗.
台西靠海,此地居民的生活,自然與海洋生態有關.
養殖和捕撈漁業自然是這裡最大的共相.
但海有潮汐,他們作業起居是否也要和自然配合
如果你要把這個當做你的私房景點,需不需要配合漁民的作息
1、人,事,時,地,物最好完整.
2、歷史發展的進程要排序.
3、口述和史料的引用.
4、尊重歷史,尊重在地.
哪些需要被調查書寫?
1、街屋,老房,棄用的產業遺跡
只要跟這塊土地的發展有關的
都需要被知道,被記錄.
首先,你要給自己一個自信的理由
動機
台灣,三天兩頭在變,變化的過程當中,能被留下來的並不多。我們從留下的物件,一個一個去翻看,希望找到幾個故事當成時光膠囊,保護著。留給後來的人,一些可以訴說前人故事的文物。
一座城市會因為有一座古蹟被重視而偉大;我說:一個地方要被人尊重,只因為擁有一座古蹟。還有人說:因為家鄉有座古蹟,讓人厚實胸膛,有人說那叫「文化自信」。
因此,重新認識家鄉古廟,讓鄉人再次審視古廟的人文與藝術之美,建立文化自信。把古廟風華結合濱海特有的農漁產業資源,重塑台西海濱特有的文化風貌,給四方遊客有個真正的【海口風情】可以品味;讓外界知道,台灣或許不能沒有石化工廠,但雲林不必有六輕、八輕,一樣能過得很快樂、很幸福,有自信。
歷史定位
台西歷史風情
五條港,現在叫五港村。滄海桑田,今天只剩座安西府幫它保存這個〔地名〕。歷史的過去,真如鄉人口中所說,曾是個港口?因為五條溪流匯集而成,是個通商運補的港埠?
想想百多年前,在廟前廣場往西邊望去八百公尺遠,在四五十年前是一片潮間帶。海埔新生地,原以為是教科書的名詞,其實台西五港村這邊就是其中的一部份,從日治時期到民國六十幾年才完成的。今天,如果碰到刮大風下大雨再加上滿潮,記者有的時候要滑橡皮艇來採訪拍照。但水褪之後,漁農一樣上工下海工作,養蚵、文蛤、鰻魚等等。安西府前面簡陋的棚子是蚵農剝牡蠣的地方。而文蚵則在西邊漁塭裡面,當然野生的文蛤價格高些。
1、從個人家族史找起,訓練文獻的閱讀能力.(戶政和地政)
2、再從聚落裡的[公廟](或公佛)開始.
圖書館找出地方志和耆老訪談紀錄.
“雲林采訪冊”,”全國鄉鎮耆老訪談錄”,”台南州祠廟名鑑”..
3、交叉比對.
4、舊報紙.(日治時期和戰後)
5、在地私人收藏的老照片和文件.
一座廟的最高讚美?
金碧輝煌
古色古香
富麗堂皇
宏偉壯觀
細看之下仍能看出它文化藝術的才叫偉大.
但是,首先要能看懂它.
解讀其中的意含和美感.
以安西府為例..
從一座廟開始
1、主神供奉的歷史.(口述和文獻)
2、建廟的沿革演進.(口述和文獻)
3、慶典紀錄.(口述和文獻)
4、有沒有應請到各家庄看戲?(田調)
5、建築匠藝歷史和藝術作品拍攝解讀.
其他類的重點:
1.做什麼用的?
2.誰的?
3.和這塊土地的關係?
4.你想它的未來是怎樣的發展再利用?
安西府歷史回顧
建物年表:
清乾隆六十年建草寮於海豐島。日治時期又稱佐佐木島。現在叫外傘頂洲
嘉慶十一年遷祀現址。
道光年元年麥寮楊長利號召募建廟。
道光三十年豎左旗桿。
民國三十七年重建,三十九年竣工。
民國五十四年改建廟府中殿。
民國六十三年改建前殿,此次升重簷。左旗桿座在此次有整修。
民國六十八年改建正殿,將正殿的屋頂棟架取下,以鋼筋混泥土建升二樓當凌霄寶殿。
民國七十三年竣工安座。一樓正殿保持原樣仍祀王爺。
民國七十四年地藏王殿和註生娘娘殿相繼完工安座。
民國七十五年,太歲殿植福殿完成安座。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廟前拜埕完工。
(上述年表依安西府沿革製作)
建築概觀
安西府,依類分別有木作,石作,剪黏,煵塘,彩繪等等。作品風格匠師流派多樣化。
台灣廟宇建築風格粗分,大木,漳州派,泉州派,潮州風,客家風。台西鄉安西府,雖然外觀不若其他寺廟古味十足,但裡邊構件還保存得十分完備,石雕,木雕,剪黏深具古風,彩繪也不差。有些作品還有時代特色,如果能把相關歷史補齊,或許可以提供廟方或台西地區,中小學生當藝術的戶外教學使用。更或者,若能找出幾位匠師的和當時負責重建的主事者人名,也許可以當成補充雲林傳統建築資料的不足。
殿宇匠藝之美 石雕
石雕以惠安崇武峰前村最普遍,但各人風格略異。可是,按年代或材料分,有清初期,清中期,清末期,這三類以龍柱和石獅最豐富。再來就是日治時期的作品,很華麗也很漂亮。後面是戰後作品,有些佳作還可見到日治時期的味道。電動工具出現以後,作品稍嫌粗糙,但勉強算是台灣工末代風情了。石雕材料有泉州白,青斗石〔或叫青草石〕,礱石,觀音石,民國六十年代之後十年,也出現大理石作品。
台西位處海濱,風害嚴重,在三川殿的石雕,守當其衝,風化情形特別嚴重。
三川殿前的對看堵石雕,兩個武將各帶童子,一個持旗拿球,一個執戟帶磬,替人們〔祈求吉慶〕。
台西安西府的石雕有部份是唐山師蔣九的作品。蔣九,在雲林地區有不少座廟都做過,如麥寮拱範宮〔雲林縣定古蹟〕,土庫順天宮,水林順天宮,崙背奉天宮,斗南順安宮,北港朝天宮也有他的作品。後期修建的大理石石雕是麻豆永豐石材行製作,採用台南畫師蔡草如的畫稿。
一.安西府石雕從風格上接近蔣九的作品。
二.鄉人流傳下來的故事。
三.匠師後人訪得。
木雕 木作之神龕
安西府正殿的神龕相當精美。遠看華麗無比,近觀又可看到非常精緻又深具古意的戲文作品。神龕上方的斗栱細作有兩層。根據廟方工作人員表示,當時升二樓時為了補神龕與天花板間的空隙才增設上面那一層的。不管原因為何,我們今天看到上下兩層的〔頂棚〕樣式有著明顥的差異。
華麗的神龕,動物人物斗抱與廟裡棟架間的非常相似。上層也有飛天力士,也有八仙拱壽,戲文出相,花鳥吉瑞圖;間以龍柱和花鳥柱及楹聯柱飾之。風格有點泉州溪底派的味道。上方的元辰燈,也是一件精彩的作品。把張李莫和眾位正神拱成眾星拱月的莊嚴威儀。
彩繪
這次在台西安西府的調查,有幾個重大發現。我們找到台南名師陳玉峰的落款出現在樑枋之間--〔天然軒〕。另外也看到〔比南軒主人〕落款--陳壽彝(比南齋主人)。(陳玉峰~1900-1964)因此推算,廟裡三川殿前簷廊裡天然軒,應該不會是陳玉峰的作品。而陳壽彝卻有在那段時間前去作畫。(20241208補充.造成參考引用者誤會,敬請見諒.)
在這裡也可以找到蔡草如畫稿施作的石雕。
林繼文,王瑞瑜,蘇天福,等人的名字也出現其中。目前看來,除了林繼文和蔡欣憬是雲林人外,其他的彩繪師都是台南來的。
蔡草如這個名字,如果不小心讓他掉在地上,恐怕會發出轟隆如雷響的聲音。這件水磨沉花陰刻作品,上面落款的名字即是蔡草如。
在民國六十二年(西元1973年)歲次癸丑仲夏畫的。至於是受石雕匠師委託所作,或是石雕匠師自行翻製,不得而知。雲林縣草如仙的作品很少,至少到目前為止,個人尚未發其他。如果有,應該請求縣府單位立刻將該廟列入重點古蹟保存。因為,蔡草如畫師不止是民俗畫的彩繪師,他也是一位德藝兼備的畫家,藝術家。
剪黏
有些東西因為時代的進步,製作的工法也跟著改變。譬如,廟裡的剪黏作品。古早可能以廢物利用,將百姓用於日常生活中的碗盤在不小心打破之後,保留下來,提供匠師做為材料,在匠師的巧手之下,完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將之變成一齣齣的戲文。後來,從渡海來台的唐山師父手中,又學來交趾陶和玻璃剪黏的技術。交趾陶,那時以露天起窯的方式燒起作品,低溫陶,俗稱的交趾陶,在嘉義一帶有稱為嘉義燒。顏色溫婉,色彩豐富,讓有百看不厭。
在台西安西府裡的三川殿裡,還有幾件前期的玻璃剪黏。它們被擠在小小的水車堵裡。雖然偶頭也是從工廠出來的,但是戲碼勉強猜得出來。
(這是簡報的內容,特別上傳給大家參考用的.)2014/01/09
- Dec 25 Wed 2013 16:50
郭喜斌 透過戲文探尋古蹟2011/4/4報導
|
||||||||||||
|
||||||||||||
|
||||||||||||
|
- Dec 24 Tue 2013 22:11
六房媽歷史考證之原始推想與個人的方法
分類:民俗探索
六房媽姑婆正駕金身法像
關於媽祖的身世,還有另一個說法~我們心中這位媽祖,林默娘,也和觀世音菩薩一樣,是一位應百千萬眾化身的救世主.並不是歷史的人物.
那些(史料)中的身份,是後人以〔閩南地〕的信仰現象,撰寫出來的.因為年代久遠,因循相襲被世人廣為接受,而成為約定俗成的〔歷史〕.
而我說要找祖譜;是要找雲嘉一代有信六房媽的庄頭裡的林姓信眾們,有沒有一個共同的祖公(祖先).
那個祖先;或是六個兄弟的某一代祖先,帶六房媽到台灣,(或到任何地方分香回家供奉);也算是以除錯的方式,想把那件〔扶乩的歷史公案〕先翻案(也可以說想用來證明那是正確的).
我並不是要去研究媽祖的歷史身份;(關於媽祖林默娘的身份,歷史上已經有很多作品和結果出來,但沒有人敢說他的研究最接近真實,所以我不是要找追這個大家追過的問題.)我是想要找雲嘉地區六房媽股內外關於林姓這個譜系,來證實六房媽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輪過爐這個風俗的?而這是我的研究方法和基礎及推論,你我一同參考.這有可能也會是一份雲林的開發史..我的想像..
- Dec 19 Thu 2013 18:40
台灣古早叫牽手
分類:雜記
清朝台灣府志中稱呼原住民為番,今天看這些則有另一種想法;稱呼另一個與自己不同文化的人叫番,有貶意,不管拿到哪裡去解釋都沒有第二種說法。
可是我看到的不是對原住民的貶,而是身為寫作者一方的族群那自大和無知。個人覺得不管是什麼文化族群都應該被同等尊重,所謂敬人者人敬之。
這些歷史資料值得我們重新拿來閱讀,讓我們重新認識曾發生在這塊土地的事情,裡面有些禮法,到今天來看還很好用,比如兩性間的尊重和其他可供現代人參考的二三事。
台灣的農業社會,丈夫稱妻子叫牽手,妻子叫丈夫為頭家。可是我們從筆記中卻看到兩人結婚成牽手;你牽我來我牽你。
男生結婚的叫暹調,凡有婚姻的不能有外遇,會被處罰的。未婚男性叫麻達,女的叫麻里氏冰(這應該念四個字還是兩個,請教大家),女生長到可以婚配可在小寮尋找另一半。麻達用口琴或鼻簫求凰,兩情相悅就可以在一起,然後告訴父母,成為牽手。也有用螺錢下定的。
張巡方有詩:
定情雖假白螺錢
麻達歌諧禮數捐
幾處社寮清月夜
鼻簫吹徹手隨牽。
有牽手也有放手,當兩人不堪斯守終生時怎麼辦?這要看是誰提出的,提出的一方在要等到另一方再結婚了才可以與人婚配,如有違反就要受處罰。罰什麼?罰酒粟和牛若干隻。
張巡臺有詩:
反目還將放手稱
牽牛挈酒痛交懲
何如白首期偕老
高筏迎歸耀彩繒
- Dec 19 Thu 2013 16:08
《太古巢聯集 陳維英詩集》
《太古巢聯集 陳維英詩集》 昭和十二年八月編者序文
20130109于台灣圖書館查得
摘錄
西雲寺
觀音山觀音坑抱觀音寺頑石頭頭盡向觀音點首
和尚洲和尚港對和尚門淨波面面好為和尚洗心
同治乙丑端午節題
大龍峒福德祠
主斯壇乃屬鈎龍氏(鈎一作勾)
祝此地多生附鳳才
古者風遺松栢粟
社公雨潤麥苗桑
社母社公鴛鴦福祿
村夫村婦雞豕馨香
劍潭寺
存慈悲心便是佛
行僥倖事免求神
長福岩祖師
長江湧萬頃波濤杯渡不驚水鳥
福星照十方世界燈傳想自天龍
保安宮
保民如保赤虎災咒水死者復生
大行受大名龍袞給山人也而帝
同治七年歲次戊辰冬百福日
紫微互紫龍紫微降世
白礁乘白鶴白日昇天
帝天禍福報不在境之窮通美名為福惡名為禍
仕宦榮辱關非論官之大小溺職則辱稱職則榮
不讀詩書古事今事莫怪如聾如啞
所居廉讓在山出山總要激濁揚清
(其他)
地高如登百尺樓上
人俗合置萬竿竹中
子弟姪皆毋溺愛
君親師何以酬報(報一作恩)
愼勿貽羞於父祖(父祖一作祖父)
要留好樣與兒孫
數十年克劍克勸祖宗創業
第一等不仁不義兄弟爭田
子宜孝弟宜恭要於讀書時理會
布可溫粟可飽須知從儉處得來
但欲量寛似海
何嫌屋小於舟
別墅 自題別墅
萬卷書半壺酒一局碁許多受用
風前竹雨後花煙中草何等文章
附錄 保安宮—張子訓
公實生於未代其活民比富范之仁救主等岳韓之義宜與宋代諸賢並垂不朽
神固籍乎同安然爼豆遍十閩之地聲靈周四海之天自非同安一邑所等而私(等字有疑)
索對
逢君三十三也應三祝
與我一粒一定博一餐
風吹鵲巢二三子連枝及地
雨打猿洞眾諸侯向面朝天
保安宮—鳳何伯
能胥匡以生用康保民如保赤
措之廟曰帝與道大通受大名
- Jan 10 Thu 2013 00:44
老家的楹聯
民宅楹聯
附錄~
陳與義〈和孫升之〉詩(裡面用的即是林和靖詠梅的典故.
姬國餘芳代有人,於今公子秀溪濆。
處心如水尚書市,能賦臨流靖節君。
花島紅雲春句麗,月梅疏影夜香聞。
囊開古錦湖山出,何意一星窺妙文。
- Mar 16 Fri 2012 14:48
[媽祖祖廟湄洲天后宮神龕]內六個凹陷的洞
分類:民俗探索
〔光緒七年(一八八一),由本宮組團恭請「開山媽祖」赴湄洲祖廟-天后宮謁祖進香。祖廟神龕內,有一石造案桌,案桌面有六個凹陷的方砌,供奉老大媽、老二媽、老三媽、四媽、五媽,卻獨無六媽,當「拱範宮」進香團抵達祖廟後,「開山媽祖」神像的底座和祖廟神案桌面凹陷之方砌,經比對完全吻合,祖廟確認「麥寮媽」確為祖廟失落以久的「六媽」,眾善信聞訊雀躍不已,「麥寮媽開山媽祖」確為湄洲祖廟-天后宮之「六媽」,足見其歷史之久遠。〕-引自麥寮拱範宮沿革。
〔據傳大正十三年(公元1924年),「樂成宮」正殿重建落成,地方士紳團恭請「正老二媽」赴湄洲祖廟–天后宮謁祖進香。祖廟神龕內,有一石造案桌,案桌有六個凹陷的方砌,供奉老大媽、老三媽、四媽、五媽、六媽,但少了老二媽,當樂成宮的進香團到祖廟後,發覺「旱溪媽祖」的底座與神案桌凹陷的方砌完全吻合,祖廟確認,「旱溪媽祖」就是祖廟所失落的「正老二媽」。〕-台中樂成宮沿革傳說--網路版
〔據史料記載,3尊神像中1尊「大媽」留在湄洲朝天閣正殿,惜已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第2尊「二媽」流向南洋不知去向;第3尊「三媽」則為今日新竹市長和宮的軟身真髮媽祖,所以長和宮所祭祀的媽祖又稱「湄洲祖廟正三媽」。〕--新竹長和宮天上聖母維基百科
〔「溪北六興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溪北位屬古笨港外九庄轄內,「六興宮」為清代台籍人士為官最高者~王得祿提督所創建。宮內奉祀王提督自湄洲奉請來台的「正三媽」。因系出湄洲祖廟正統三媽,得以名之。由於媽祖尊貴靈驗非凡,因此總稱「溪北六興宮笨港開台正三媽廟」。六興宮已名列三級古蹟。〕--網路資料
〔鹿港天后宮的創建,相傳是在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施琅將平台時所恭請的湄洲祖廟開基媽(二媽)神像留台奉祀後,開基媽便停駐在「船仔頭」的媽祖廟接受鄉民的祀拜。媽祖廟的香火日漸興盛,原有媽祖廟的空間已不敷使用,鄉民將舊廟遷至「粟倉內」並改建成規模較大的廟宇。〕-新台灣新聞周刊網路報導
〔正殿主神為湄洲天后宮六尊鎮殿媽之一尊,俗稱「湄洲媽」。清朝時前往湄洲進香,而湄洲天后宮廟祝認定是正湄洲媽鎮殿媽之一,決定留下不放回,當時八郊之一的泉郊林日茂行老闆林品頭,趕往湄洲與廟祝理論,主張有鹿港媽來進香而無媽祖回鑾不成體統,最後捐一筆巨款始原尊媽祖奉回鹿港。大正十三年(有的會改成民國)時之管理人施性瑟組隊擬前往湄洲進香,鑒於過去險被留存教訓,專請大陸彫刻師來鹿,仿正湄洲媽一模一樣,彫成為「聖大媽」,而後前往湄洲進香。祖廟知道鹿港媽正是由祖廟出祖,故特將該廟大張「媽祖黃紙神像(木板)」及「鎮宮印璽」贈給施性瑟先生奉回鹿港,為鹿港天后宮寺寶,現保存寺中。〕-憶鹿港普渡
〔新港奉天宮董事長盧明森表示,奉天宮供奉的媽祖神像,是在明朝天啟二年(西元一六二二年)從福建湄洲祖廟分火來台,神尊原為「湄洲五媽」,因隨船隻渡海來台,被稱為「船仔媽」,由於祂護佑先賢開墾笨港,又稱「開台媽祖」,今年是渡台三百八十五周年,因此,決定循明朝來台的水路回到湄洲祖廟。〕-舊報導資料
〔奉天宮天上聖母於明朝天啟2年(西元1622年),先民為求平安橫渡台灣海峽,從湄洲祖廟恭請湄洲五媽來台。嘉慶16年(西元1811年)竣工落成的奉天宮歷史悠久,為三級古蹟,香火鼎盛,有數百萬信徒蒞宮參拜〕-鐵馬逍遙遊奉天宮節
〔建廟遠溯至明朝天啟年間,閩人顏思齊眼見移民渡台,皆僅憑媽祖香火符佑能安抵台灣而摒患無忌,因為有感於神靈昭著,並奉請湄洲二媽來台,據說,當時顏氏抵達時,在水上召集民眾,廣釋媽祖護佑聖蹟,嗣後,墾荒於三界埔鹿寮進而指導附近村落生產與治安之術,未幾,當地生活普獲改善,時水堀頭街(今水上)住民欽慕之至,經士紳倡議籌建媽祖廟,以庇佑合境安泰,獲致並遍嚮應。自顏思齊敦請二媽金身奉安至水上,至今已有將近300多年。〕-璿宿宮網路資料
〔梧棲鎮朝元宮創建於清咸豐六年(1856),宮廟內所供奉的媽祖,信徒們稱之為「湄洲媽」,因自中國大陸福建湄洲祖廟天后宮分靈而出,又因為恭迎的媽祖聖尊為湄洲祖廟昇天洞六尊開基媽祖之一,所以一般信眾又稱「湄洲媽」為「開基媽」。據傳「湄洲媽」是由鹽務司爺林啟德由祖廟恭請聖尊至梧棲奉祀,於咸豐年間在梧棲的西海岸興建廟宇。〕-梧棲朝元宮匾聯調查報告
以上取自網報資料,如不欲借用,請告知,謝謝你。
後記:
有不少人去祖廟進香,不知道有沒有人去問祖廟,那張石案桌還在不在?或是,有那張石案桌嗎?
把這些各地媽祖廟的沿革傳奇放在一起,不是給大家再生爭議的.喜開郎想用比對的方法,找出台灣民間信仰中,屬於人性中的共通點,當成下一次發文的參考。
我相信人性本善,可是我也知道,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聽老人家說的故事~古早時代,舉凡出去當學徒的囝仔郎,初至人家店裡當學徒,不久之後,某天早上掃地時,會撿到錢.如果誠實把錢拿給老闆,並告知是某處撿的.如此算是通過第一次考試了.但是以前的小孩單純;如果是大人呢?知道老闆其實對他產生懷疑,他還敢對他忠心以事嗎?
又譬如,一對夫妻(戀人也好,朋友也好),一方為了知道另一方是否真心相待,想知道對方是不是重視自己,於是設下局測試。如若對方按照自己預先設想,就覺得〔滿意而陶醉〕,相反則失落不已,或尋機會找對方麻煩。
基本上只要是〔人〕說的,我都會相信.所以,對上述摘錄的資料,我以先信了再說,甚至於完全接受他們寫的故事。
但,我會去尋找更多的資料,來證實我〔所相信的事〕.萬一找不到,就只好先放著.或是找到的是完全相反的,那只好再從其他面向去找到善的立基點再說.
- Jul 03 Sun 2011 21:58
虎尾溪畔尋南音
分類:雜記
虎尾近年因為文化方面的建設,讓虎尾的名氣越來越大.當然 那是經過很多人的長時間努力,才開出的花朵;值得大聲讚揚一番.當然事情也有不同的面向,但不管怎麼說,都是為地方發聲.只是那些建言,上面的聽到了沒,下面的收到?做到了嗎?在我們這個原本沒什麼名氣的地方小鎮被大家看到的同時,一舉一動必然引動各方關注,不像默默無聞的過去,怎麼做也不會有人理會.
虎尾貨物掛的事,小的沒參與過,不了解其中過程,一些從媒體上看到的問題,在下不能多言.
我站在虎尾鄉親的角度為家鄉自我檢視.
豎立在鐵道旁,那處文化景觀--虎溪躍渡,陳世烈題的那首詩.看到五十六個字裡面,錯了兩個.〔這首詩最後一句,倒數第一個和第三個字,錯了.〕我想,發現錯誤的不會只有我一個.相信也有先進向有關單位提過.
個人選擇公閞發表,只要是查詢網路發現,這首詩被弄錯且已被多方引用不只一件,連地方單位介紹虎尾溪的文章或簡介,不知道多少人因此以為虎尾無南音.在還沒更改之前,個人以這種小而廣的方式發表找來的資料,向大家說明,詩作的原意.希望有人可以把這些較為完整的詩句,傳播出去.以便讓虎尾的歷史研究的方向,不會離譜太多.然而這些勉強算是小事,就算有錯,還不至於造成很大的問題.(出版或網路嘛,難免有錯.古人都說了,盡信書,不如無書.)
但是今天,由公家花錢(花的是納稅人的血汗錢),設立的文化景觀,這種文化景觀雖然也是時代產物,但這種文化牆有點像古代的立碑,那是何等神聖且榮耀的事,這種文化牆所具有的〔公信力〕,遠超過出版品,一般遊客對旅遊的景點,主要資訊來自這些解說牌.如果連這個也錯,那真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被大家相信.因此,個人才覺得,應該更謹慎一點才對.總之一句話,建議應該請專家再仔細查閱相關資料,更正才是.
虎尾驛和鐵道的改造,今年獲得國家單位認可獎勵,這點值得高興.但是,這個獎頒下來,原先就錯的,還是不會變成對的;唱和,答出來的,是南音,不會因為得獎就變成〔各南首〕.
(除非回到封建時代,由昏庸的皇帝開金口,才可能讓臺灣黑熊改名非熊)
這種黑白立判的東西,越快修改越好,這樣才能減少更多人被誤導.誠心呼籲,善哉,善哉.
這件〔小事〕需要動到寫信給總長才辦得了嗎?請大家說說看..
虎尾驛鐵道旁的文化牆.虎溪躍渡 陳世烈詩
有問題的地方,漁歌高唱各南首?
清朝雲林縣陳世烈為虎尾溪寫了一首詩,名為虎溪躍渡.
成文出版社的雲林采訪冊影印本.
虎溪躍渡
溪名虎尾惕臨深 履險爭先有戒心
舟子知津肩荖葉 行人問渡指楓林
冬流水涸頻鞭馬 春草沙平偶集禽
一葦濟川齊躍足 漁歌高唱答南音
陳世烈題
- Jan 10 Mon 2011 08:16
男生睡覺要把子把住,才不會讓鳥飛走.
草記古文菽園雜記三小段 這個好玩
回回教門異於中國者,不供佛,不祭神,不拜屍,所尊敬者惟一天字。天之外,最敬孔聖人。故其言云:「僧言佛子在西空,道說蓬萊住海東,惟有孔門真實事,眼前無日不春風。」見中國人修齋設醮,笑之。初生小兒,先以郭羊脂納其口中,使不能吐咽,待消盡而後乳之。則其子有力,且無病。其俗,善保養者,無他法,惟護外腎,使不著寒。見南人著夏布袴者,甚以為非,恐涼傷外腎也。云「夜臥當以手握之令暖。」謂此乃生人性命之本根,不可不保護。此說最有理。
男生睡覺要把住,才不會讓鳥飛走.
古諸器物異名:瑄贔,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螭,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徙牢,其形似龍而小,性吼叫,有神力,故懸於鍾上。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於獄門上。饕餮,性好水,故立橋頭。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䘎
,其形似龍,性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采,故立於碑文上。金貌,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於門上,今呼鼓丁非也。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護朽上。鼇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獸
,其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環上。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睡,故用巡警。出《山海經》、《博物志》。右嘗過倪村民家,見其《雜錄》中有此,因錄之以備參考。如詞曲有「門迎四馬車,戶列八椒圖」之句,「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義亦有出也。然考《山海經》、《博物志》,皆無之。《山海經》原缺第十四、十五卷,聞《博物志》自有全本,與今書坊本不同,豈記此者嘗得見其全書與?
關雲長,封漢壽亭侯。漢壽,本亭名。今人以漢為國號,止稱壽亭侯,誤矣!漢法:十里一亭,十亭一鄉。萬戶以上,或不滿萬戶,為縣。凡封侯,視功大小。初亭侯,次鄉、縣、郡侯。雲長,漢壽亭侯,蓋初封也。今《印譜》有「壽亭侯印」,蓋亦不知此而偽為之耳。
謝尼克兄指引,讓在下又見好玩的作品.
- Jul 16 Wed 2008 12:01
找尋六房媽姑婆來台後的腳印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曾在六房媽(也稱六房天上聖母)駕前請示,想找出最初請祂來台的先人所走過的痕跡。經指示,要我前往土庫順天宮媽祖駕前請示,如土庫媽同意則可。幸得聖母垂青,在2007年春天起,開始搜集資料及拜訪幾位鄉親耆老。
會有這樣的動機,實因在六房媽祖源由於近年來出現兩個版本,而這兩個版本有不同的信仰者,偶而透過機會向長久以來就祀奉祂的信徒們宣傳,以致於讓有心研究地方文史的信徒產生困擾。
在民間對於六房媽姑婆(家鄉老人家都這麼稱呼六房天上聖母)和媽祖婆(林默娘)兩位神明,本來就未曾混淆;六房媽是六房媽,媽祖是媽祖(從小就沒聽到有人說起六房媽叫什麼名字,就像媽祖婆天上聖母我們也不知道祂名字怎麼寫)。
但在民國七十年左右,偶而到值年爐主家去燒香,會看到一本小冊子。這本由善心人士助印的「六房天上聖母史蹟來源」指出六房媽姓林,名叫美雲,為明末人氏,祖籍於廣東省海豐縣林家村『……吾名美雲。父明代朝內為州醫吏,世居廣東省海豐縣林家村,父親育吾兄弟六人。大兄穎成、二兄穎元、三兄穎和、吾排行第四、五弟穎修、六弟穎仁。吾八歲隨父行醫,受教學會醫理,並給人排難解紛,十六歲黌畢。……』然而這本冊子並未被專家學者認同,理由是內容為扶乩而來。但是,或許因為有這種說法,近年來也廣被雲林部份地區部份,當成客家文化活動的主題。
從坊間出版著作及網路的資料發現,說道六房媽與大眾熟知的天上聖母林默娘不同。經仔細研讀發覺,所引用的資料大致上是來自這一本小冊子(註一:此本小冊子係由前任祭祀管理委員會林老生約在民國五十到六十年代左右,到石龜溪某間廟宇扶鸞請示所成。)。若是大家對這個說法都沒異議那還沒事,可是在民國九十三年左右,又有人提出另一個說法,指出六房媽為林默娘,「因為日據昭和時期由相良吉哉所著「台南州祠廟名鑑」裡提到,有支那徽州渡海來台兄弟六人……大北勢股……,」(1933年)(相良吉哉,1933:384),因為中國在日據時期稱為支那,而徽州閩南語發音就是湄州,因此推論,六房媽應是福建莆田湄州島的天上聖母林默娘,……(頂溪股另有碑文一方寫著本為家族神,後為地方神的事情)。
這麼多年來,每當過爐前後,關於六房媽的世俗身份就會提出來聊一下,但過爐後不久又被遺忘。個人並不想再從這方面去做辯證,只想從地區移民史裡去翻動,因為關於口述歷史的部份,對於六房媽來台後的腳步,有另一種不同的聲音在鼓動著我的心靈……
(未完,20080716)
頂溪股碑文寫著六房媽本為家族神。
影本封面局部
斗南庄斗南 爐主為林科 林科,猜是相良吉哉(調查者)調查時所得的資料,可能是前年值年爐主;從目前五大股輪值順序推論。
斗六郡,當年署名管理者為林詩禮,猜想可是該年值年爐主。(六房媽值年爐主每年每股都不一樣;舊爐主需負責指導新壚主過爐方面的事情,而後一年的爐主也要在六房媽爐過爐時參與所有過程,以達見習之效。所以值年爐主在六房媽過爐約五年之後,任務就可完全結束。只是在接觸的這些年來發覺,只要是當過六房媽爐主的家族,往後都會主動加入義務工作團隊。)
虎尾庄過溪子,當年署名管理者為周永勇,爐主為林清江,猜想次年的值年爐主為周,林清江則是掛名而已。(這需再研究,先將將手邊取得的資料和一些想法放到網路上來,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