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宮廟常見捐獻的芳名。有的會集中出現在芳名錄上。有
這些存在於廟裡的芳名錄,除了表彰他們當時奉獻,感謝之
各地庄境公廟的管委會們(重建委員會不在此列,但修建委
這裡只從在地鄉情請教您一句話。在您們決定拆廟,敲下舊
我不是說都不能拆不能蓋新廟。把時間拉長來看待這些轉折
如果您有信心蓋出比前人更好的宮廟,那麼支持鼓勵您為地
(附加小題,裝飾物件可以說都是吉祥的,但有它必需遵守
我的朋友們,下次回你家鄉省親到庄境公廟去拜拜的時候,
一個沒有[家鄉]的[台灣之光],是撐不起那些外在的讚
我深深體會,在台灣的父母們,對[本庄的民俗祭典],並
他們當年放手讓我們到外面去闖盪,今日,我們回頭瞻望,
真的,庄境那廟,才是我們的文化母土。除非,你已經接受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92)
- Apr 10 Sun 2016 14:19
廟裡的捐獻芳名之後
- Apr 06 Wed 2016 16:25
暫停一下
在下是從人的習性去看這個事情的。
一個人,可以在個能曲身地方就安定下來。等到有了家庭之後,就會多點心思在住的上面。
剛開始,可能是租房子。在這段過渡時期,他要求的只是生活上的最低要求,溫飽。
他不會,也不敢在租來的房子做太多的硬體投資。一來錢的使用需要針針計較,再來是動產搬得走;那些裝潢,搬家時是不容易移動。替人家裝潢?除了營業用的公司或店家,必需妝點門面替公司營造形象或招來客人。應該不會為了精神享受去花那種錢吧?⋯⋯
這種過客的心裡。我從這幾年觀察,反思之中。從一群人的身上發現。更從那些公共造產的遭遇裡,隱約看到那種[過客的心裡]。
國民政府帶來兩百萬軍民,剛開始他們沒把台灣當自己的家。被當時的執政者騙?連他們的口號都是把台灣當成[反攻的跳板]。
上面的這麼說,底下的會怎麼想?怎麼做?
他們被安置;有些可能是帶他們逃命的營長,師長替他們張羅的,上面的可能連自己都有[過了今朝沒明日]的愁緒吧?。
日本人蓋的公所,公會場,市場。庄街役場連帶長官職工宿舍,借住罷了。台灣人能想像這批人會像之前那些[日仔時代的人]把台灣當[自己家]一樣,給于建設嗎?
他們,可能連一個庄境的民間信仰,都找不到。更不用想像他們會有庄境認同了。
他們,來自中國各省,我相信他們本來都有自己在民俗上的信仰。但是,他們有的被迫參軍,可能連本來宗族的祭祀禮儀都還沒熟悉就被迫連根拔起,來到一個之前在生命中連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台灣。
他們遺漏了華人社會裡面最具人性社會約制規範的民間信仰。那種全庄閤境,必需共同完成執行的歲時節慶(可能是宗族祭祀活動),從此在他們的生命裡,消失。
當他們看到台灣人,怎麼會為了一場民俗活動,搞到[寧為玉碎也不肯瓦全]的民風時,不是試圖理解他們,而是消滅。強硬的出手,沒辦法,只好從教育著手。輕蔑他們,教台灣人的小孩回去嘲譏他們父祖祭祀拜拜的活動。
他們自己沒公媽可拜,也不讓別人拜公媽?
他們嘴裡淨是禮義廉取,忠孝節義。可是從他們這六七十年來的成績來看。有四維八德的,在小可接觸的幾十年裡,我只在個人和家庭看到。
在行政體系映射出來的卻是~以上皆無。
集體~集體,射後不理。
差不多沒辦法預料,過了今朝有沒有明天。
顧房產。替誰顧啊?拆掉,眼前就有[回扣]可拿,還不必為了替別人顧公媽顧道義而礙人眼目。
習性,是會遺傳的,但不必是血源關係。
(附圖是街屋,街屋的存留問題本來由地主自行決定,但現在有了[都市計劃X都計法X都更委員]他們都不是在地居民,更不必有過客的情懷了。XXXXXXX)
- Mar 26 Sat 2016 16:37
琴棋書畫與民間裝飾在庄境人文水平的意涵
再說一次~台灣各地庄境的公廟,不是受託管理的諸位委員的私人的財產。閤境諸位鄉親,您們才是公廟的主人。
身為本庄的境主公廟的信徒代表。你們不要再怠惰顢頇鄉愿下去。
不做好公廟和本庄溝通傳遞的橋樑的責任,就下來吧。
不要再佔著廁所不大便了(便祕請去看醫師)。
小可~老實告訴您一句~我在心裡看不起您。
或可探討議題...
站在[一境公廟代表是眾人的文化水平]這個觀念與事實之下,也許可讓鄉親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就像我們吃飯穿衣一樣。吃什麼是各家自己的事,可是出門所穿的衣服,代表的個人給外界的形像。
假如有人在不適當的場合,穿了不適當的衣服,可能招來異樣的眼光。
全身黑衣或全身白色,去參加人家的婚禮或民間慶典,就算不被趕出來,也許會被人當瘋子議論。日後可能被被人拿來說嘴。
同樣的道理,家鄉庄境裡面如果在建造的時候對它不聞不問,
等到慶成之後,才看出其中有違民情風俗的[裝飾物品],可能也要在心裡留下不是滋味的陰影吧。
舉例來說,讓五老觀日去做在虎邊,等於叫老人看黃昏夕陽;那個意思是什麼?
日薄西山去日無多。
四季花卉不按春夏秋冬排列,有四季違和的意思。
風調雨順四大天王,任意貼裝有風不調雨不順的反面意思。
忠孝廉節不按排序出現,有著此地沒有忠孝廉節的反意。
這些[純裝飾的東西]可做可不做。有錢做的細,沒錢就是簡單一點,意思到了就好。真的負擔不起,石灰飾壁,或是水泥抹平油漆上好,也就能夠居住使用了。
但是,一旦被貼畫了[裝飾作品]顯然有意誇顯此地的財富。
富,要有書為貴。書,是教育水平,畫,是陶冶性情,也是告訴人家說,此地有[讀冊郎]。是一個能琴懂棋,會書懂畫的文化境地。
琴棋書畫,不是只有在技的表達,它們同時具有人文水平和生活水準的內在之美。
這些裝飾的東西出現,就必需是代表著地方人的文化水準。
這種現像就算再不注意文化藝術,也不能輕忽看待......
(當然這是個人見解,不敢說正確與否.只是和友們做個知識的交流)
- Mar 25 Fri 2016 19:55
春雨凍花香
庭中兩株桂花樹在春雨中搖著。父親問我,那是什麼樹?我說那是桂花,跟我阿媽的名字一樣的桂花樹。很小的情緒反應在老人家的臉上抽動了一下,瞬間又隱入他的提問。什麼?!我再次講了一次。
父親的媽媽我的阿嬤過世十年了。
父親每天晨昏在神明廳燒香的時候,必定對著諸天神佛和祖先有著完整的祈禱。先是對外向天公三界公開始,接著是列祖列宗,從他的曾祖父母開始唸到我的阿公阿嬤~他的父母親。然後恭請觀音佛祖和他跟著長輩信仰的一貫道的老母娘,白沙屯媽祖婆,大甲媽祖婆,六房媽,灶君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庄裡的土地公伯土地婆都請到了,最後才是祈求閤家平安五穀豐收等等。那是我回家時每次在早晨都會聽到的聲音。對於祖先的稱呼後面一定加上名諱。像我阿公的名字裡面有個實者,他會特別說明是實在的實。阿公比我阿嬤更早離世。晚近三年來,老人家的記憶像一片片剥落的壁間彩繪。從開的迷走,到最近的動作遲緩兼雜偶而的失智。他已經連家裡的電話號碼都拼不齊全了。但是這些祈禱詞卻被他牢牢的記著。
從出現退化初期的行為,一想到什麼就立即動身。想到雞冠花好看,隨即帶著,搭車送到外地兒子的家。想送給他們種植,最後因為忘了路怎麼走,被人送到警察局等待招領。
幾個小孩和親友鄰居打虎捉賊四處追尋了無踪影的夜裡,他興緻高昂的對我訴說淡水黃昏的美好?一點也看不出來他可能尋親未遇或迷失街頭心慌的迷亂。
隨著記憶的遺失,母親和他的相處,也從水火猛烈對峙,到漸漸停歇火氣的對立。
母親和她的婆婆同樣有些千百年來相同的酸甜苦澀。老人家偶而會提撿些跟兒子閒聊。一回兩回三回。我有些敏感的思緒被勾動了。我覺得阿嬤一直都在家裡觀著護著。特別是護著她的兒,我的父。只要我們母子之間說了幾句讓母親委屈,說幾句阿嬤的話之後,我爸爸就會出現情緒激動的行為讓我母親難以招架而向我訴苦。我也因此一次兩次三次提醒母親,先人依然護子,我們最好避免談論先人的不是。
前日,母親稍微提語先人云云,我柔聲相應,我阿嬤很疼我爸,我們不要再他背後說他媽媽不好的話了。母親這時才跟我說出我從沒聽過的事情。母親說,我祖母住在安養院的時候,我爸三五天就去推她出門曬太陽,有時連下雨天也冒雨前往去陪老人家。安養院的人還特別跟前去繳費的母親說,跟你先生說要他不要下雨天過來,他還是冒雨過來。
- Mar 21 Mon 2016 19:26
媽祖回鑾
在民俗慶典中,居民的參與和倫理長幼的互動關係,會讓所謂的傳統產生不同的結果。
在竹山鎮富州里和里民相處的時間中,從早上富州里民到達[四里公廟]武德宮請出開漳聖王,再到竹山連興宮「請回」他們四里的媽祖四到自已的庄頭下車開始巡庄遶境。我看到他們「各按分配的工作」用心操作。彼此之問相互協調合作。配合總指揮的調度,依序進行。從過程當中我被感動了。
這裡的壽桃我看的有兩種,一種是鳳片糕。一個是糕餅舖製作的鳳梨絨。另外有一個蛋糕上面畫了一個壽桃的圖案。後來問到敬奉的主人,她說因為其他的,家裡的小孩不合口味,所以訂製蛋糕來還,等一下也會[卜回去]。我聽完後感到有趣。將民俗與實際的需要加以思考。如果有其他人以為也是給信徒卜回吃平安的,把它給卜得了,應該也是可以的。又如果,那位敬奉[蛋糕壽桃]的人家,一直都沒卜得神明的同意,且沒有別人卜得(當然到最後謝壇時,這些供品還是會由工作人員取下。)至於是不是會還回原敬奉者?我想是可以參詳的。民俗中,有些部份應該是能以人性化的思考去變通吧?!
另外他又說了,關於年輕人出來參與的這件事。他表示在里民會議中提出步行遶境和陣頭[歐宴]事宜。他們願意為家鄉的文化和傳統做些事情。並且願意挑起這份傳承的責任。晚上在武德宮主委的邀請之下,前往副主委家接受宴請。今年也是副主委的壽誔佳期。每次輪到富州里迎請媽祖回鑾(四年一次),副主委就會辦桌宴請大家,且要求大家不必包禮不用帶東西,就單純前來給他請就好。我看到武德宮主委在他臉書上寫著[社寮開基媽祖]回鑾。這個稱呼,是不是剛好填補了我心中一直找不到的答案呢?
- Feb 13 Sat 2016 23:33
點什麼燈?
回鄉過年聽到一些宮廟的廣播宣傳車放送>招攬香客前往點光明燈太歲燈。
光明燈,一般來說,覺得有必要才會去點。
但太歲燈。往常都是1/12的機率,反正一定是輪得到的。
近幾年被放大2/12=1/6,正沖偏沖。
如今是4/12=1/3,8/12=2/3正沖偏沖對角沖都來。
用這種危言聳聽的恐嚇心裡學來招攬生意,如果說它不是廟店,什麼才叫廟店。
像這種廟,直接刪除朝拜進香的思考。
想拜~遙想,向天呼請。人正神靈。
心得~境內不合,燒香點燭支用不足時,不思諧和內部?淨往外緣求。
結果香火越旺,族群越疏離。神明聖誕千秋佳期,只見好戲連台,台下無人看戲。
只好加大各項名目展業做生意。方法~語不驚人誓不休。
假藉神意者斂財者,老天爺會知道的。近報目下,遠報晚年。
不是不報,祖上積德您還沒用完。用完即到。
- Feb 03 Wed 2016 13:13
美的種子
2003年,第一次到馬祖。目的,是逃開當時身心困頓的地方。對外都說是去找朋友。那時一個網友在那裡當兵。
當天入住的地方是一處老房子的民宿。嚴寒的冬季寒冷的北風狂吹。晚上一人獨自睡在床上,蚊帳在頭頂上張開著。冷風從牆的縫隙中鑽入。睡前灌了幾口朋友帶來的[酒鬼](那是酒的品名)還不能抵抗那種冷冽的感覺。人在屋裡,屋在山與海的交界那微高的平台上。但想到遠離煩雜的台灣來到遠懸的孤島。心裡竟然有種清冷的濶然。
一島,一山,一海,一屋,一個人的寒夜過去。第二天和朋友四處閒看。離島的離島東莒東引都轉了一圈。連北竿也去了。
在馬祖的[漁寮書齋]認識一個據說是很有名的文人。我跟他說:馬祖真美。他回答:[是你的心中有美才覺得它美]。我一下子接不上腔。就這樣哼哼哈哈的又聊了一下。
之後又再去了馬祖兩次。也是覺得它還是美的。
一紀年過去。十二年後,我才體會那句話的意思和道理。也可以說是哲理。
面對民間藝術在於[台灣社會聚落中的現狀],老的,舊的,美的,平凡的。在外人遊客浪漫的眼中,都是美的。但在當地人的心中,可能是醜的,落後的,貧窮的像徵。
我常掛在嘴巴,寫在文章裡面的一句話[我看見你看見的美]。或是[我因為你的眼而看見它的美]。
這種是否也是一種[美的種子]的表現?
是你心中有美,才覺得它是美的。與您分享。
- Dec 31 Thu 2015 12:11
麥寮拱範宮結緣十年有感
匠師親臨關心的有台南潘岳雄和談小姐,陳天乞的孫子也是他的傳人陳世仁老師,姚啟中老師;蔣九的孫子蔣國振先生接受我們的訪問和提供研究論文。
還有當時總統的陳水扁先生指示雲林縣政府加以關心拱範宮的研究及調查事宜。雲林縣文化處處長劉銓芝帶領的該處上下支援。還有後來選上雲林縣縣長的蘇治芬縣長。蘇縣長後來和我們和他踫面的時候,當我們表示身份時,她立刻詢問事情的進度和鄉親的意見。(如果不是真誠以待,怎會在他們公務繁忙中能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加以回答呢?)
拱範宮的第一階段的圓滿,除了在地支點扮演的好以外,外力的聲援和鼓勵更有推波助瀾的效應。台北市保安宮文史團隊,三重文史工作隊,吳朝德老師。不管是親自到場用肯定,還是在網路聲援。向麥寮鄉親大方的說出:拱範宮漂亮,這裡的美和藝術是別地方找不到的。並且鼓勵鄉親說出,留下來對長遠的發展和地方的文化水平一定能產生力量的。
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吳總幹事和林總務精心策畫的[麥寮拱範宮建築&藝術]一書的完成,請來專業的攝影師梁勝宗親自拍攝各各角落,把拱範宮最美最好的作品表現出來,讓外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發現拱範宮精彩的作品和隱含其中的美好。
還有一點,如果當時沒人扮演對手戲的角色,這場拱範宮的故事將不會那麼好看。
郭喜斌回想麥寮拱範宮結緣十年有感。
- Dec 28 Mon 2015 18:33
叩謝神恩
12月25日,下午來到圓山捷運站2號出口附近一座供奉
真的是神威大展,今天特別準備了小小的貢禮前來答謝.
小弟子郭喜斌叩謝
- Dec 25 Fri 2015 17:25
門神之眼
個人覺得門神除了要有[四顧眼]-(觀畫的人走到哪裡,門神的眼睛好像也看到哪裡的意思)之外,
- Dec 15 Tue 2015 00:07
廟口講古139場在斗南石龜社區
2015/12/13斗南石龜天后宮活動中心.
緊跟回鄉第一場廟口講古之後(家鄉虎尾),一百三十九場在斗南石龜社區天后宮活動中心登場。
多年舊識美淳姐(為文順暢,後面直稱)來訊相邀,希望能在他們的社區導覽中,加入廟宇藝術的欣賞,讓遠道而來的遊客能看到多點趣味。
既然是朋友力邀,當然沒第二句話。美淳在虎尾布袋戲館工作的時候因為回鄉路過,總會進去逛逛。每每受到她親切招待。我媽媽很少在外面喝飲料,她泡的茶是老人家誇讚的。在雲林農博開展之前,又受到她的引見和更多鄉親有了一兩次的分享。這回該是第三次合作了吧。
在台灣,特別是在某些傳統的聚落,要推社區再造,難度頗高。幸好有一群不怕累不怕苦的前仆後繼。總也看出一點效果出來。
美淳,替她家鄉相邀,沒第二句話。其實我的心裡多少了然,前言推動社造的難處,再要加上[民間藝術館]這個更高難度的挑戰,場面自然可想而知。幸好我們也不是以人數場面去堆疊出來的膽子。來一個真正有興趣的,遠勝千軍萬馬--在最後關頭能投下一票才是支持者。在這方面,我也是這樣看待。
不懂,不會,陌生。這些都不是阻力。最大的阻力來自漠視。有了幾位鄉親願意走進來和大家聊聊。這就夠了。種子,真的是種子。
你們熱情的回應,我懂得。這方大旗,我期待你們繼續給它搖下去。
- Dec 14 Mon 2015 19:35
廟口講古138場在家鄉土地公伯廟前納涼亭
廟口講古138場在家鄉土地公伯廟前納涼亭登場。2015/12/12
這場,第一次在自己庄頭的鄉親面前把這些年來在外歷練的成績,向大家一次呈現。我媽媽在正式開始之前也來到現場。
沒有企劃案,也沒有通告彩排。完全由鄉親熱情召喚。
起因,在鄉親家大伙歡樂聲中問句:下個禮拜有節目嗎?啊,嗯,哦~有人指著我說:你來講古。嗯,啊~自己人無細膩,莫相棄嫌就來吧。
就這樣有了晚上這場講古的鄉親聚會。
天氣微冷,幸好不像前兩天呼呼北風那般凍冽。七點不到,我來到伯仔廟前,先向祂奉上清香,向祂和土地姆婆請安,並請祂們保佑一切順利。
鄉親吃飽後陸續到來。幾個朋友也從斗南虎尾土庫西螺來到。裝備由裕清和眾人幫忙架設完成。在簡單的開場之後,就進入主題~講古,李哪吒鬧東海。
本庄庄主是三乃夫人,俗稱夫人媽,另有民俗中常見的中壇元帥,一般尊稱他太子爺公。有的也會喊祂哪吒太子元帥。因此選這段出自封神演義的故事和大家說故事。期望能搏得大家的認同和掌聲。
陳塘關總兵李靖生有兩兒,老三一直不肯出世。直到三年六個月後以一顆肉球降生。惹來父親李靖疑心他是妖怪投胎。一劍劃出父子兩人一生的不對盤。
我認真逡尋每位鄉親的反應。笑點有沒有出現共鳴的喝彩?劇情緊迫的時候,緊跟我舉手投足間的聲腔手勢。
抽龍筋,追李靖,玲瓏寶塔制服三少爺。鄉親支持,配合演出。
中場休息時間,播放前不久本庄請六房媽的相片。誰誰誰的誰啊。反應熱烈。(那感覺好幸福哦)
後面又對三乃夫人靖姑收妖做了故事的陳述。後面又接相片的欣賞。
最後,銀幕跑出華容道捉放曹。但我講了關公屯土山約三事,把千里單騎保嫂過五關到古城會演了一段。
眼看時間將近,借用鄉親的建議,留後。我把華容道留在~欲知關公再次遇到曹操的結果如何?請聽下回連續。
為下次的講古留下伏筆。
不上課,不講經也不說教。完全用講古和鄉親同樂。
欲知結果如何,請聽下回連續~
- Dec 10 Thu 2015 12:52
禮斗祈代與郭巨埋兒得金混用現像的討論
有一個人叫庾黔婁,剛赴任就職還不到十天,忽然感到心驚又猛出冷汗,預感家裡可能出事了,隨即辭官回家,回到家裡才知道父親生病躺在床上兩天了,請來的大夫(醫師)說:要知道病人能不能渡過難關,要從他糞便[是苦是甜]才能知道。庾黔婁自己去嚐父親的糞便。(他不敢讓奴僕去試,怕他們騙他而誤了父親的病情?)結果發現糞有甜味。心裡十分憂慮,當天夜裡擺設香案向北斗星祈求,乞求自己以身代父。幾天後,他父親還是死了。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廟裡這些東西,可能到我們打字的此刻,還是沒什麼人會去在意它。。。但,能放著就讓它繼續下去嗎?別人我是不知道,但我的朋友中,應該有一兩個會為自己也是擔任某廟的父祖輩,分攤一下責任。在必要的時候,婉言跟他們說一句~真言,把這些有問題的東西,擋下來。不要丟了他們自己和子孫的臉面,連帶也讓地方的文化蒙羞。
萬一裝上了怎麼辦?迎上去,用來做為[將身說法]的反面師,負起社會教育的責任。這個社會依然能夠接受[勇於認錯]的大智者。

- Dec 06 Sun 2015 19:37
2015年12月5日六房媽正駕巡安第一站舊廍庄
看到林茂賢老師分享的海報上出現本庄的名字時,我還不敢
這次能再現神蹟,我相信除了六房媽神威顯赫之外,更濟濟
(朋友啊~舊廍不必加尾音啦!不然會讓西螺.莿桐的朋友
- Nov 29 Sun 2015 23:30
童年的回憶只是一個牛奶嘴仔~寫我家鄉那布佳金獅陣







- Nov 29 Sun 2015 20:26
2015年舊廍庄五年一度迎請六房媽
庄眾鄉親在非例假日的上班時間,請假的請假,放工的放工
清晨六點半集合,再前往五年來辛苦奉香點燭的爐主家裡奉
將近一年沒仔細觀賞整修後的王爺公廟,去年入火安座。這
合庄鄉親在爐主帶領之下舉行團拜,向王爺公稟告要迎請祂
我騎機車先行到達紅壇,紅壇中已有中興部落(虎尾半路店
今年土庫股六房媽紅壇座落在竹腳寮。值年爐主林文山先生
根據個人側面觀察,我們這邊的庄頭鄉親,並不特別區分是
今科和五年前從越港爐主建彰手上請過的情景相同,都是歡
良辰吉時一到,六房媽上轎安座完成,陣頭帶領,六房媽和
車隊一出發,我就先跑回家看看需不需幫忙。(家中壯丁都
今年遶境的範圍比五年前更大。這當然與人口增加和庄民到
在田庄裡面,喊出口的不是叔伯就是姆嬸。在我們這裡,不
今天,姆嬸香案排出。壯丁們都在轎班武館裡面拿著兵器跟
遶境的隊伍在各家門前院埕經過,王爺公和六房媽的大轎一
遶境活動結束,聖母安座壇中,所有的工作人員被招呼入席
下午時分各家帶來牲禮菓品感謝六房媽和王爺公的保佑。壇
看著鄉親一張張的尋覓,偶有幾句親情的問答,這個某某某
迎請六房媽日子是農曆的十月十四日,明天下元,全庄叩謝
三官大帝萬壽之日。依例眾福戶於子時在家門前叩答三官大
十六日,請駕回宮。
稍早和母親到田裡把前幾天紮好的稻草堆好。趕在八點之前
六房媽已經被請到新的爐主家裡。然後在這裡接受全庄弟子
母親被阿嬸招呼上卡車。能和母親一同參與送駕,是我最大
紅壇值年爐主親自出來迎接聖駕。庄親們一同向六房天上聖
接著又把王爺公送回德興宮。母親和我一起回家。我問老人
- Nov 22 Sun 2015 22:51
廟口講古137場後記
廟口講古137場在冬雨中於雲林縣土庫故事屋登場。
這回差不多都以在地的宮廟裡面的作品,做為報告的主題。
可能是因為下雨的關係,小朋友只有兩三位,原本準備的著色卡只好請前來支持鼓勵的老師和朋友們幫忙[體驗]。
(我發現大家都有藝術天份,畫的比我還好看)。
這場,也是少見的能把兩則故事講完。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南天門到劉全進瓜,後面又講了古城會。
(每個人的媽媽都是小孩心中最美的女人=在地自我文化認同和自信=自信心。)
在家鄉以此為題的第一場正式的,公開的報告。
感謝大家熱情支持與鼓勵。
- Nov 16 Mon 2015 20:41
拾花生
花生(俗稱土豆)採收時,機器採收花生,難免出現漏網之魚。
農民撿拾回家嚐個鮮,在我鄉亦是件有趣的事情。
你檢我的,我拾你的,然後再一塊去拾撿別人的。
可是,如果該季氣候,植株高度和採收机駕駛技術不差,又能体恤農民田老闆的辛苦,他就有能力達到「幾近完封」的成績。
撿拾花生的的「拾穗者」,走進已然採收過的行壠間尋覓花生,一顆,兩顆,彎腰撿起。
一次一次。有時彎腰一次可撿到一兩捧,直可比擬直接拔起的豐盛,而且不用成本,也無需擔心老天風調不調,雨順不順。
一年兩季,手氣好的,撿個三五百斤,除了自用,還可澤及四鄰五親六友。
只是那得一區一區逐採收机轉戰「四鄉八鎮」。
遇到把農作物當成自己的對待,將每一顆果實都摘取下來,讓田主人帶回家的採收技師。
拾穗者下田轉個幾回,彎了幾十次腰,桶子依然輕蚊蚊,「這溪釣無換別溪」轉戰其他的花生園,這次出場,一壘前被觸殺。
一個'兩個出局。下一棒準備上場。兩好兩壞,打擊揮棒落空--三振出局。
[阿姆,這些給你拿回去。][謝了,謝了,回去工寮剝蒜頭趁吃涼水。]
這組採收技師又達成任務,幾乎完封,讓田主帶回這季辛苦種植的落花生。
- Nov 09 Mon 2015 12:42
囝仔,你欲去叨位?(小孩子,你要去哪裡?)
我怎麼聽,怎麼想,都不會是[婆仔的兒子]。
因為小孩對自己的母親講話,就算和她開玩笑,也只會講[你子如何如何]。不會跟他說:[你囝仔怎樣又怎樣?]
你媽媽又不是走江湖混幫派的,怎會是你的囝仔如何如何云云。
(純粹個人觀點,不提供參考。午餐時間血糖下降昏迷中語,若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若有冒犯,還請海量不于計較。)
- Nov 02 Mon 2015 20:18
漸次退落
每次看到有廟要翻修屋頂的消息時,總會讓我替那地方的人們感到一份憂心。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
從各地看過上千座新舊宮廟屋頂的我來說。真要講一句實話。
以三十年前所翻修或新建的宮廟做為基準。
越老的越有內涵。故事,左右對應。就算出現幾組特殊典故的作品,大致上還不致於讓人太過[無感]。
(沒人在看)就個人的觀察來講,說這話的人,還算是一句真心話。
但是連主事者也無關緊要,任由匠司[自由發揮]。
像這樣子,從諸多角度來看思考,觀想。唯一能浮起的一個結論是,人文水平漸次退落。除此之外,幾乎沒有第二句話好想的。
呼籲嗎?
我不想再做一個不受歡迎的烏鴉。
但也不會刻意去討人觀心騙頓飯來麻醉自己。敬謹的向你們的神明稱許一聲,神威顯赫,人親風光美,是我能講出口的真心話。。餘者不用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