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民俗探索
翌日接到來電,問我是哪個機構的,我回答,個人.他很乾脆的明言告知,不好意思,如果沒有公文,他們身為公部門的機構沒辦法提供服務.他回得的很爽快,不拖泥帶水.沖散莊頭的那條溪,是哪條溪?看來只能找六房媽或王爺公卜筶了.
多年前曾就六房媽沿革做了一次小小的訪查,成果未盡人意,一些主要的線索被鎖在厚重的鐵櫃裡,明知裡面的可能,卻不得其門而入,至今使然,一樣叫人感到無力.祈求六房天上聖母保佑,讓握有權杖的人們,興慈悲之心,開方便之門,讓這些文物面世,為六房天上聖母的歷史重現世間,為這塊土地增添色彩.將缺口的歷史補上.把六房媽慈悲救世的精神發揚光大.是為誠心祈求.
我不灰心,仍繼續找尋已快消失的隻字,片語.
六房天上聖母在雲林在額的信徒經過數百年的傳佈,已遍及全台.但是關於祂來台之後的歷史,至今少人知悉.至於六房媽的身份,坊間流傳的版本還是兩個,只是信者還是堅持心中認真的那個.幸虧不影響六房媽在任何人心中的地位.
流傳的版本之一,六房媽是明末年間人氏,海豐人.這是扶乩鑾書所言.
所引用的資料大致上是來自這一本小冊子(註一:此本小冊子係由前任祭祀管理委員會林老生約在民國五十到六十年代左右,到石龜溪某間廟宇扶鸞請示所成。)
前兩天偶遇也住在石龜溪的朋友,經了解,他祖父曾在本庄某鑾堂擔任筆生一職.而朋友的先祖便是來自中國大陸廣東省海豐縣.雖然不是直接證據,但可供〔假設〕.六房媽從原來不知來自何處,到有源可循,似乎找到一個可以辯證的方向.因為筆生們來自海豐,因此給了六房媽出身原鄉,海豐.同樣一句話,這樣的說法只是一條線索,不能當成證據.
不過有一點可以證明的是,六房媽鑾駕執事牌,〔欽賜祀典六房天上聖母 光緒十五年職員徐德新敬立〕,應是珍貴的文化古物.徐德新者,徐德欽三哥.
徐家祖上自唐山過台灣初曾寄居彼時的嘉義縣他里霧埔姜崙庄(今天的雲林縣斗南),後避戴萬生之亂(1862)年遷居嘉義北門街.徐德欽光緒十二(1886)年高中進士,光緒十三年,施九緞事,徐德欽時任工部主事,協助官方捕獲反軍王煥,優敘,賞加五品銜並賞戴花翎。光緒十四年(1888)寫了匾額一張〔靈貺畢臻〕獻給嘉義城隍廟留念.然天不假人,德欽於光緒十六年(1891?)病逝,得年三十八歲.
六房媽和徐德新一家有了關聯,但不表示六房媽就等於廣東海豐人.我們只能說在光緒末年,閩客間的摩擦已不像清朝中期以前那樣激烈,但在官民之間,還是存在良莠難齊的對立.
族群之間的問題,在面對不公不義的貪官劣紳之下所造成的摩擦,六房天上聖母扛起化解對立使族群間能夠和睦相處這個重擔.
註:六房媽的歷史沿革調查還在進行當中,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研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