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民俗探索
這篇文章引用兩年前的舊文,故其中細節與雜感將有些雷同,請見諒,但喜開郎會用力地寫的不一樣.
兩年前因為替父親行頭家職份,沒辦法拍照紀錄,今年終於讓我貼近家鄉〔夫人媽〕的懷抱,接受祂給我的教導.
兩年來,參與了幾次廟會,和鄉親熟了,聊起來比較自然.(若出現名字均非本名)阿吉問說,怎麼沒去拍某鄉的吃飯擔,我說拍了好多年外鄉的元宵節,才覺得自己家鄉的節慶才是最對味.今年,什麼地方都不去,專攝夫人媽生的慶典.
照理說,神明廟會不應該為觀光而設;這裡少了花樣和雜耍的熱鬧.
這個時候,鄉人正為一期農作稍見小忙,來拜拜的人停留時間不會太久.縱是如此,壇裡依然笑聲連連,香煙裊遶.和往年一樣事前眾頭家和爐主們,採了五竿青竹和一支透天的翠竹預備.今年的青竹通條筆直又大芭尾,庄人老輩直說,真是會挑.
三乃夫人坐大位,左右分別是池王爺(今年本庄由大王副駕輪值本庄),五年王爺侯府,(爐主請他弟弟回家幫忙請來的),右邊是本庄六房天上聖母,再過去是私人家神太子元帥.
下午吃過中餐到壇裡看了一下,看到昨夜和玉清黏貼好的,歷年迎六房天上聖母的相片,被掛在壇裡,燒香的阿伯,阿姆站在看版前面欣賞,(那感覺像是喜開郎在開個展,暗爽.)
拍了幾張相片,看看時辰尚早,眾神駕可能不會那麼早到,想到虎尾去辦點事,請幾個較熟的頭家仔幫忙,神明降駕時撥個電話給我,以免錯過安營儀式.他們說只要四點前回來就來得及.
離開時兩點多,再回到壇裡已經五點,一進壇就聽到拿著香枝在關童乩頭家仔對我說,你沒回來神明也沒來,快去點個香向眾神稟報一下,請夫人媽和王爺公快來.(知道他們在開玩笑,還是點上三注清香回報眾神.)
先前入壇拜拜就跟大家表明,今年要回來拍安營,請大家和眾神幫忙.(記得小時候,庄裡老乩童貴伯公被神明附身時,會追著〔不乾淨的人跑〕;我跑不快,但也不知道自己乾不乾淨,只好燒香請神明先幫我淨一下,不然到時我可會站著隨神明處置.)
三枝清香落爐,不久後就聽到吟哦的聲音(沒一個字或一個人聽懂,老仙走了以後,能聽懂得的,已經不多了.)好像神明踏著月色而來.
神明降駕,大太子到,先以七星金淨過五營令旗,再由神明敇過,接著派出押護兵將金銀財寶的令符還有安五營的符令.正當完成之際,忽然間另一名乩童也發了過來.唉!太子竟然說姐姐到位,他符令已然派好,要退駕,請夫人媽主持安營的工作?而夫人媽似乎表示由太子安營即可!?眾人一聽,該不會在互相推辭吧?連忙開口:請兩位一同為安營大事操勞,有勞聖駕!兩位神駕由小朋友敲鑼帶路往東營前進.
一到東營看到太子和三乃夫人為營頭舉行淨壇,重新安營並派發金銀財帛.三牲酒禮同時奉上,換上新的青白令旗,燃放鞭炮.接著是南營,西營,北營,然後在壇後中營完成安紥五營的工作.
安西營之前土地公的福德祠映入眼簾,夫人媽和太子相攜來到土地公廟前向土地公參禮,並派上金帛表達敬意.有人看到這個情景脫口而出,神若和人就合.另一人聽到直說,好!好!好!好一個神若和人就合,真是和合大吉利,哈哈哈~轉頭不見人影只看看到土地公的鬍鬚好像被風吹著微微在動.
回到壇裡有人請示神明,對本庄眾弟子有無叮嚀事宜,太子表示,祂是受託前來幫忙,庄內之事依禮當由本庄主帥三乃夫人姐姐才對,說完立即退駕.而三乃夫人未再發言,也立即回歸原位.
整個過程拍下來,不禁讓我想起伯公還在的時候,他人骨力好央駕,對於庄裡的事從沒推拖過,為人正派,深受庄民愛載;且身為神明乩身,幫庄人解決大小事宜不收禮,有時受幫忙的庄民過意不去,一次兩次三次把薄禮送到伯公家,還是被送回來.頗讓庄民為難,可是庄人日後又碰到事情,還是得請出太子爺.太子爺一動,伯公晚上必到.但太子爺不會每請必到,事情沒查出眉目,關香關個兩三天不來,常有的事,此時班伯公在神駕降臨時會向太子抱怨說,弟子白天作稼,晚上遲睡,太子爺怎麼愛來就來,讓大家為你一個都不睡云云.童年時曾聽太子爺回說:事情沒查清楚,來了也是沒用.
那時伯公和班伯公一個是乩童,一個是桌頭,兩個人合作無間,深獲庄人敬重.兩個伯公都活了好大歲數才歸仙.
自從伯公仙逝之後,庄子裡幫大家解決疑難雜症的神駕沒了固定的乩身.三乃夫人顯得有威難伸,今天,看到三乃再次降駕,庄民們無不雀躍.
自己離家遠遊已久,對家鄉文化有些個距離.今天再看庄裡安營儀式,那感覺有回家的味道.好像應了十幾年前應徵古蹟義工培訓時,回答面試主考說的那句話:〔有一天我將把所學,回鄉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事.〕看來,我離當時所說的目標,越來越近了.
手轎,三乃夫人和眾位正神所用.
來降駕的神明不一定就是哪一位,可以確家的是,一定是庄人熟悉的.
池府千歲手轎.
先在手轎上面寄香.
臨時紅壇一景,一樣是宮燈高掛,彩球成對,高錢紅甘蔗列兩邊.
先前從各營頭收回,放在中壇的五營令旗.
青色 東營
紅色 南營
白色 西營
黑色 北營
黃色 中壇
營寮的神像彩繪,此為中營,看來應只是象徵,並不是以各營神駕去畫的.
從兵士長相來看,有點像潘派後期的味道.
這是中營營頭,當年重建五營營寮的師父,是本庄蘇進賢先生,我要叫他阿叔,住在我老家後面.
當年幸虧有他主其大事,不然我庄的五營或許還沒個遮風避雨的營寮可居.
他幫庄民節省好多工料成本,且用料足實.錢銀清楚,工資分文未取.
雖仙逝多年,至今仍叫人懷念.
我忘了他哪隻手有六根手指頭.
老家的土地,就是我的阿祖向蘇先生的祖輩買的,買賣契約字家族還保留著,快一百年了.
南營,彩繪師不明.
北營.
舊的五營黑飲旗.
今年輪到大王副駕到本庄坐鎮.
中尊 三乃夫人
左 池王
最左 侯府千歲
右 本庄六房天上聖母
最右 太子元帥二太子
庄裡的阿伯正在欣賞文化看版中的相片.
春節期間剛好也是本地一期下種的時候,所以看熱鬧的庄民很少.不過看照片的有幾個.
這種布袋戲流行於民間慶典,便宜是最大的優點.
牲禮以五牲奉敬,桌上所有的供品都是爐主準備的.
古早這些鳳片糕(龜)是給庄裡眾弟子卜回家吃平安的,隨著生活改善,家庭結構變遷,早已變掉.
傳承兩三百年的風俗,就這麼消失了.
幸好,庄裡還保留供祭神明.
只是現在是新任爐主和八大柱頭家們才有權力帶回家吃平安.
關轎仔
大哥,你打手機請神明快點降駕嗎?
好啦!別追我啦,我一定不會跑給你追.
扶轎仔,手要動一動,神明才會快一點降駕.
桌上灑下貢末,等一下神駕降在手轎時,可以寫字.
大太子降駕,先敇五營令旗.
派符令,等一下安營用.
神明寫的符,人看不懂,用簽字筆在背後寫上各營頭的方位及使用對象.
五營黑令先豎於壇前.
安營,三乃夫人亦到.據說已經十多年沒回來了,今年庄人知道後都很高興.
太子和三乃夫人一同向土地公參禮.
安南營.(圖未依順序排列)
最後是中營.
本篇完 感謝收看.歡迎指教或發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