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07/08/11 17:25

台灣地傳統剪黏發展至今,已數百年。從清朝中、末期傳入台灣,有人說它取代了交阯陶在屋頂的位置,也有人說它本來就在那裡,不管怎麼樣,到今天它還在變化當中。只要它夠精美,都值得讓你為它停留駐足好好欣賞。這件是保安宮剪黏作品,潘坤地司在保安宮的作品,在正殿牌頭上


這是台東天后宮的剪黏作品,看樣子好像是甘露寺的劇碼。此劇一般看到的名稱都叫: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因亭台額上常以【甘露寺】題名,也聽以此為劇名。此圖為超限放大作品,影像不是很清楚,見諒。中間上方的吳國太,底下哈腰的劉備尚可辨識,為玻璃剪黏作品。


這件作品至少超過二十個字在上面。可辨識者,抬頭〔甘露寺〕中間桌裙 入吳進?(親或魏),最左邊 曾銀河,拱門上清風,清風門柱上還有字,只是糊了,看不出刻些什麼。右下方自己手藝,仝謝,也是桌裙福(圓篆書)最左邊柱上一排字 滌路有(准)香喜?發??其中自己手藝四個字有文章,當年曾銀河參與保安宮整修,曾銀河也捐了一對托木,(在虎邊護龍右面石碑上有記載)他用自己拿手的工作為捐獻的作品施作。(問號,是作品年代久遠字跡糢糊,以為替代,表示原有內容。)裡頭可以出現這麼多與故事沒有關聯的文字,其中有地址,有年代,實為罕見。(前面論英雄有提過)


照人物造型看來,好似甘露寺的劇情,站在亭景中間者為一老婦,猜為孫權之母,旁則碧眼兒孫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喜開郎 的頭像
    喜開郎

    戲古天地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