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分類:民俗探索

2011/12/17 23:32

西方人有萬聖節,耶誕節,母親節,勞工節...

華人的節慶則依,春夏秋冬,時序,各有不同的廟會慶典. 

在台灣這些節慶民俗,大都與民間的歲時季節有關. 

大致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沒多大例外. 

春天的上元燈(元宵節),農村大都有祈福解祭的民間習俗.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因為古早台灣漢人剛到的時候,因為水土不服,和族群融合產生的兵災人禍,為了驅除溫疫的烽炮和報平安的天燈,經過幾代傳承,早已分不清是,嘉年華會還是平安夜了. 

至於中元的普渡,有人稱它叫〔東方的萬聖節〕,想想,似乎也有那麼點味道.只不過華人的普渡不止是,請鬼洗澡,吃頓飽以外,還外加,幫助他們去投胎或是請佛來接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那不是西洋人住的地方嗎?如是,難怪西方人被上兩個世紀的華人稱做西洋鬼子.原來東方的鬼都被送到西方去投胎轉世了. 

至於下元(農曆的十月十五日),民間常在這個季節〔感謝天,感謝地〕,說它是感恩節,好像也不算過份. 

那麼平安夜要放在何時?除夕這天可不可以? 

另外復活節呢?我們的神得道,羽化,叫昇天,不必像耶穌還要活過來一次,然後再去昇天.所以,很難把復活節給放進來.不過傳說中的李世民曾死後還陽,但他好像沒被人給供在桌上當神拜.所以,不算. 

情人節嘛,古代的漢人重視家族,一般不以戀愛當結婚的手段當過程.兩姓相遇,以結婚為前提,若只是〔玩玩的〕心態,對不起,老娘不許,家父不準.哪來情人一詞.那等同於姦夫和水性揚花的代名詞.近來〔兩性關係大開〕早已破除那層迷障了.難怪黑雨傘老賣到缺貨.不過那是上個世紀末的事了,近十年來,連結婚一詞也漸被淡忘了.非婚生子女,不必背著罪惡感,可與一般小孩生活在一塊,一同讀書,一起玩樂.那原不是身為人子所能選擇的.他怎麼知道懷他的母親,是野合,還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有的.

幸好,這個社會慢慢有了人本權利的尊重.該被提出來討論的,是那些公眾人物吧!?他們做了不是很好的示範. 

朋友,你還想到什麼是可以結合的.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民俗探索

2011/10/17 20:53

間隔五年,我再度跟著太平媽的腳步走巡於濁水溪兩岸.熟悉的景物又映入眼簾.綠意蒼翠的稻田,迆邐的一條巨龍逡巡這片台灣最肥沃的嘉南平原.
 
五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剛在家鄉找到一個兼差的特約記者的工作.在一些簡單的面試之後,開始利用農忙空檔勤跑縣內二十鄉鎮,想找些有意思的古早廟當做系列報導的專題,主編也對這個構想充滿興趣.彼時信心滿滿,頗有馬遇伯樂的雀躍.就在這個時候,聽到朋友在西螺正為螺陽迎太平攝影工作而忙碌著.我前往探班,事有機緣,看到在福興宮工作的朋友規劃的活動內容,深深的吸引著我,於是我主動提議,希望能夠仿傚隨香的即時報導,當成個人開場的作品.真有神助,主編立刻被這個題目吸引.
 
第二天就開始把整份行程表當成報導的主題,再加上一些〔螺陽迎太平〕活動之前的藝文演出,寫了一篇序講.
 
太平媽出城,當天夜裡整個西螺街上幾無立錐之地.人潮一波湧進福興宮.接著太平媽發炮啟程,準備展開為期十四天的遶境巡安會香之旅,神轎亦步亦驅被人群擁護著,過廟前大街走到前面的十字路口左轉兩次,進入往西螺大橋的方向前進.讓人根本想不透,怎麼會有那麼多人一下子全跑到西螺來了.
 
鞭炮熖火炒熱了西螺大轎.一千九百多公尺的紅色巨龍仍臣服於太平媽出巡的人潮.
 
 
今年,我在太平媽發炮啟程當天下午,已經前去向太平媽上過起馬香.晚上沒待到太平媽出城,聽說盛況依舊.如果我仍在那份兼差特約記者工作,想必也是如此描述的吧.
 
第二天,早上追到彰化埤頭鄉.路口厝某某宮的時候,陣頭已經離開,隨著車隊我開往下一個庄頭等待.
 
五年前,為了報導,刻意和鄉親訪談.把一些關於民俗方面的專業名詞一一探究,像是獅陣請金,〔請馬〕或〔請獅〕,每個地方講的都不一樣.轎班也是吸引我的地方.神將團,彌勒團,鋒旗隊,執士團.一行人馬少說數百人,加上輪番上場的應該要超過數千人吧.
 
每到一個村莊,就能感受鄉親的熱情.
 
在這些庄頭的鄉親們,往往家家戶戶都擺出香案迎駕.太平媽工作團隊也派出幾組符令派發人員,只要看到鄉親擺上香案,他們就會把大小符紙置於香案上面.以便讓他們接駕之後可以把香爐裡面的香連同符令帶進家裡,香插在神明爐裡,符令置於供桌上.鄉親相信,這樣子這位神明就會賜福給這個家庭.
 
如果你再要說這是迷信,顯然你不願彎下腰來和這塊土地親近.鄉人如今都知道事有乖舛,該看醫生該設法尋找方法解決的,一樣都不能少.神明的力量,在自助而後人助,神助.
 
各地角頭宮廟這些年來時興〔走出去〕,和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親近.香案在哪裡,實力就到哪裡.能不能得到各庄信徒的擁護,有時從一些很小的地方才看得出來.並不是說與之會香的〔友宮〕排出大陣使接駕,就是可以稱為實力.
 
福興宮〔螺陽迎太平〕到今年已有九年了.去年太平媽只出訪東雲林.
 
神明要不要出門,如果主事者都能尊重,相信祂,往往可事半功倍.
 
今年就聽到有某處庄民說:去年我們以為太平媽會來,結果沒來.今年能來真得很高興.
 
 
這一篇可以搭配我心目中的珍寶閱讀更可增加民情風土的認識.也許可以看出喜開郎心中在想什麼.或是想傳達的弦外之音是什麼.有些話不能講得太白,容易傷害鄉情.識者為識者,不識還是不識的好.強求不來.
 
 
 
看照片~
 
 

 

 

接駕香案

 


 

一路跟隨的涼水車的阿桑,少年也,呷涼啦!

 


 

也是網友,他是彌勒團的.

 

 


 

很隆重的接駕香案.

 

 


 

太平媽停駕的時候,也是休息的時刻.

 

 


 

畫面最前方是花生園,稍遠是稻子.就是一條紅色的巨龍.

 


 

全家就是你家,一家和樂.很高興看到這類超級商店能擺出香案接駕.

 

 


 

我看到應該是老闆或是他的老公,拿了一千塊讓他們去給太平媽添油香,帶回來一支太平媽的令旗.

 


 

符令組的鄉親在發放符令.

 


 

躦轎腳,求平安.

 


 


 

夜晚駐駕安營.

 


 

今晚停駕溪州后天宮.

 

 


 

第三天

 


 

愛天宮,裡面的門神就是西螺畫師來畫的.上一篇文章介紹過.

 


 

 

 


 


 

這樣的小廟,有我心目中的珍寶.手畫的門神.

 

 


 

我也喜歡拍庄裡的陣頭繡旗.從上面可以知道他們的拳腳功夫是哪一派的.

 


 

二水鄉,在彰化.過圳村.

 

 


 

普玄宮宮匾.

 


 

庄頭廟何必大,簡單也是一種美.

 


 

下次幫你拍好一點再換.我明天就會再下去雲林了.

 

 


 

入庄遶境賜福.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民俗探索

2011/09/24 17:19

民風,民情,民俗,三者雖然都在同一地出現,應該是不一樣的.我們因為認同所居住的這塊土地,才會想從生活中,習俗裡,土地上,去尋找屬於這塊土地裡,更深刻的〔東西〕.節儉,誠心,熱情,古意,是從父祖傳下來的美德.至於愛熱鬧,趕流行,不服輸,是天性. 

像某些地方從古早流傳下來,都沒燒過王船的地方,如果為了吸引觀光客,因為某些少數人一廂情願的心想,就藉外來力量,也辦起燒王船的祭祀活動.像這樣會和當地的風俗產生太大的差異,會造成什麼後果很難預料. 

陣頭可以創新活潑,像電音三太子,有人說他太炫,但我會覺得那是熱鬧的隊伍,可以花俏,熱鬧沒問題.但燒王船本身俱有神聖嚴肅的一面,民俗上對當地百姓而言,關乎吉凶休咎,兩者不適合混為一談. 

燒王船,那是在建醮裡的一個科儀,不是全部.它只是其中一個元素,〔送王船有一定的科儀〕;但建醮不一定會(要)燒王船. 

有些地區的民間習俗雖然活潑,都有其歷史和典故存在,不然在古時針針計較的年代,辦一次〔年節〕要花那麼多錢,不是一般庄頭就能夠做得來的.沿海地區的討海人,古早人說的:討海人三分命.和大海對賭的漁家郎,滿載而歸除了答謝王爺,媽祖保佑,讓弟子們平安回家,又大利而歸,幾年一次燒王船叩答神光,合人性,也合地性. 

在台灣,低頭尋找自己聚落的歷史和民俗慶典的調查,很少被支持的.但是對流行的追求,模仿力卻很強.各鄉鎮,乃至各庄頭聚落,其實都有自己的特別,只是,做的人,永遠只有那些,而且,熱情支持的反應很少,潑冷水的很多.我說那是對自己的文化缺少自信的表現.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民俗探索

2011/08/30 17:04

 

〔某鄉有間寺廟每年農曆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都會舉行普渡法會,結束後,供品開放民眾免費索取,因為前幾年實在搶的太兇,廟方今年特別要求信徒別用搶的,不過根本沒人理會,643桌供品照樣被秒殺清空。〕

 

雖然記者並未下個人情緒註腳,但讓觀眾看完報導之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有的暗指那個地方的人沒有愛心,怎麼不把那些供品捐給一些愛心團體?等等.

 

這樣的報導,不是不好,而是叫人覺得對被報導的這個地方的人們,有點不公平.(當人都有些不勞而獲的天性,但也不好從這樣的民俗行為,就當成貪心的人性.)

 

在這篇報導之後,個人曾在臉書上貼了一小則短文回應:

 

〔這則鄉土新聞發的不好,如果是廟方發出的新聞稿,應該是打錯算盤,雖然是民俗傳統,但以今天的社會觀感來說,對〔搶孤〕一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其實這樣的傳統,在古早應該有其美善的一面,可惜沒被挖掘出來和讀者分享..〕

 

今天又有網友回應,於是在下又回應了一篇:

 

〔像這類,搶孤~宜蘭和恒春的搶孤具有民間信仰祈求的精神在裡頭,但這種搶孤,便具有實質上的賑濟行為.

 

個人覺得,像這類的風俗,應該回頭看看過去的歷史發展,才能想通其中的緣由.台灣,不是一下就有今天這種人人有衣穿,家家有飯吃的光景.過去的台灣,曾經是,到處都有缺衣少食的羅漢腳和一些吃不飽和穿不暖的貧戶人家,每年到了七月普渡的時候,他們不必像平常向人哈腰鞠躬說好話,到處乞食才有飯吃.因為到處都有拜拜,〔長工望落雨,乞食望普渡〕的俗語不是憑空製造出來的.有些地方的民情可能會是:當普渡結束之後,參加普渡的人家,會告訴那些孤苦人家的小孩,或四處流浪的羅漢腳:不用客氣,桌上的供品都可以拿去吃;或者是讓他們帶回去給家裡的人吃.

 

另一層意思又有,〔這些窮困的艱苦人,可是比你們這些〔好兄弟仔〕(無祀的孤魂野鬼)還兇哦,剛剛祭拜時你們已經吃飽了,現在輪到陽世間的兄弟吃,再不識相離開本境,被那些流浪的羅漢腳不小心打到,可別來找我〕的意思.

 

這樣的習俗流傳到今天,人民富裕了,乞丐也少見了,但普渡之後〔不收回供品〕的風俗卻留傳下來了.能吃的東西丟掉老天爺會生氣,會叫雷公霹人的.但不收回家,又沒有流浪的羅漢腳〔處理的話〕怎麼辦,自然是由庄裡的人〔自由選取〕,帶回家吃平安.

 

但這則消息似乎只讓我們看到後半段,前半段的緣由和典故並沒有把它寫出來.如此,就讓人覺得是這個地方的人沒有愛心,秒殺,在這裡成了一句不好聽的話,〔搶孤的風俗〕變成〔鄉民搶食〕,讓閱聽者產生不一樣的觀感.

 

(不過以上這些話,只是個人的猜測,真正的緣由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要回到被報導的鄉鎮,找些老前輩請教才不會失真.也許這裡面會有另一層面的故事),以上閒聊,本文自臉書回應取回〔戲古部落〕當成一篇文章.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民俗探索

2011/08/24 00:16

在台灣的都會地區同樣也要舉辦普渡. 

前幾天路過台北某個時尚百貨大樓,我看到中庭搭起棚子,正在舉辦普渡拜拜.高掛的紅布條寫著某某集團普渡會場的字樣.有司儀,有人負責各項工作,棚子前方擺著一方桌子,上面香爐已經插上了香支,再前方有兩只金爐,準備稍後獻金銀財寶給好兄弟仔的. 

長長幾排圓桌,上面編號,看來是各單位認領的桌次.有的滿滿的供品,有的只有幾包零嘴,但不管滿的或是虛的,幾乎都插著普渡旗,大都是慶讚中元等字樣.有人說拜好兄弟不能寫上名字,但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普渡會上,棚子裡每張桌上都是滿滿的供品,一眼看不完,仔細逡巡看到差不多每次普渡旗上都寫著某公司或某某弟子敬獻,看來上面的普渡旗不只是告訴好兄弟仔是某家弟子某公司行號的心意之外,也是標示各家供品以示區別的意思. 

以此猜想,某些民俗專家在媒體上所強調的,不要讓好兄弟仔知道奉上心意者的名字,顯然還不完全明白箇中含意. 

在這場都會普渡的桌上,我還看到..不少寫上生意興隆的,至於其他的更是難以統計分析. 

你說都市人就不拜拜嗎?人性都是一樣的,祈求平安,生意興隆,合情合理,也符合民心.可是我在一些場合卻聽到〔你們這些庄腳人,三不五時拜天拜地,真是浪費啊!〕說這話的人不少都是來自農村,或是父祖輩根本就是從鄉下來的,你們說這話的同時,可曾想起你的父祖輩也是這樣祈求十方神祈保佑你們平安長大,事業有成的.難道你們來到都市幾年之後,就完全忘了自己姓什麼了嗎? 

我不鼓勵迷信,但我相信應該敬天畏地. 

 

 

在這棟台灣最高的建築物旁邊,幾乎都是所謂高級上班族工作的大樓. 

 

 

有祭祀的流程公告,這點或許可以讓其他地方參考.

 

 

這是另一場的普渡會場. 


 

看來這桌的人丁興旺,老闆請了很多員工.



 

文明的都市也有民俗活動,但我想,這可能是一年當中唯二的一場.

 

在這裡可能只有過年的開工和今天才有拜拜吧,但以今天最盛大.

開工,不一定每個員工都會出來拜拜,可是今天不下來拜拜好兄弟仔,萬一生意不好,怕要被其他人埋怨了.

 


 

我拍的時候正好是第二次上香和第三次中間.現在是第三次祭拜.全體參加的人都手上一束香. 


 

據說這裡面有總字頭的大人物.

我有聽到某某企業總裁的稱號.入境隨俗,很好.

順應民心,帶人帶心嘛!你認同我們的信仰,我忠於你的領導,一起創造好業績. 


 

也是一份心意.

 
 

看來是某家員工自己花錢買來讚普的心意.


 

業績旺旺旺,某某發發發.旁邊還有敬獻著的名字. 


 

這個字叫,輦,意思是有賺的意思.

日日有見財,叫挑(台語沙挑的挑).(比輦好一點.台語叫有挑)

日進斗金,叫卯,(就是很好賺的意思,台語叫卯死啊)

 


 

生意興隆加上財源滾滾.


 

在都會上班地區不適合祭拜菜碗,看到很多地方都以包裝零嘴在拜好兄弟仔. 


 

普渡旗看來是同一購買分發的樣子. 


 

這陣容是不小了. 

 

 

金紙多或少,都是一份心意.誠心就對了.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