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分類:雲林古廟特輯

2013/03/18 15:30

戰火無情,人性相通.雲林,自己的家鄉常被說成一個沒有文化歷史的地方,雖然有前輩努力耕耘,成果豐碩;可是看到家鄉些許現像,總覺得連自家人都不敢面對的歷史,如何告訴別人說,我們的文化根據就在那一片片殘磚破瓦裡面,就在日常生活乃至民俗信仰之中.於是我反身閱讀過去不曾在書桌上出現過的歷史膠卷.

歷史的烙痕深入骨裡,雲林大屠殺,通州大屠殺,南京大屠殺,二二八事件..唉!當有武器的人面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做出那些事情的時候,無辜的老百姓只能把人間最低格的要求~正義,托付給所謂的讀冊人,萬一不幸遇到〔賣義求榮〕之輩,他們是不是連後世都不能為他祖先平反,及至以賊為父奉為至尊無上在追隨著呢?

 

 

烽火無情 雲林大屠殺受難的庄頭戶數/歷史文獻粗理

本文根據雲林事件調查研究一,及日本人編著雲林沿革史所載資料重新打字而成,本文尚未經進一步研究,謹供大家參考..其中只記〔庄名和戶數〕,至於時空變遷後的今之行政區域尚未對照..

庄名/戶數

大崙庄/90

荷苞庄/60

竹塶(口鹿)吼/20

崁頂庄/58

下竹惟庄/3

頂柴裡庄/24

石榴班庄/191

下柴裡庄/40

溪邊厝庄/41(210)

劉厝庄/41

高厝林仔庄/7(136)

埔頂庄/7

棋盤厝庄/93

旱井仔庄/21

麻園庄/60

田中央仔庄/12

頂新庄/23

照安寮庄/10

茄苳腳庄/86

檨仔坑庄/26

社口庄/24

新厝仔庄/74

斗六街/396

溝仔垻庄/113

莿桐巷/37

九穹林庄/77

田心仔庄/71

海豐崙庄/71

菜公庄/7

魚池庄/14

庵古坑/505

社寮街/33(133)

水碓庄/123

林杞(祀)埔街/20

柯仔坑庄/13(过坑庄/7)

过坑下庄/19(柯仔坑下庄/19)

他里興庄/8

姜仔寮/68

杜寮,大坵園庄/2

江厝仔庄/79

坄頭庄/2

南靖厝庄/157

下庄仔庄/13

石龜溪庄/339

双廍崙庄/14

溪州仔庄/19

下坔仔庄/55

大堀寮庄/43

溫厝角庄/10

廖廍仔庄/23

肖厝仔庄/11

枋橋庄/2

內林庄/4

東埔蚋庄/133

其他未濟救恤各庄/1048

 

總計55庄/4947戶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子弟上彩樓

分類:雜記
2007/11/27 01:34

 

一群人(也許不只年輕人)在閒聊之餘,利用時間練習北管。嗩吶,鑼鼓,絲竹管絃無不專心一意,一遍一遍吹著,打著,拉著。他們不以此為賺錢的技術,可是執著起來,比那比職業行家還要投入。

曾是台灣傳統社會常見的景象。也許是北管,也是是南管、歌仔戲。或是依附在聚落裡,由村裡的子弟們聚合而成。延請名師調教,遇上廟會需要八音鼓吹鬧廳熱場,就不必花太多錢再請職業團體。當然,遇到大拜拜時,花錢還是免不了的。

老師父遊走四鄉,看得出子弟中有幾位是塊料子,用心調教。老師父心知受村人尊重,便傾囊相授。先是一個、兩個擔任過幾次救火隊後,有了信心。偶而票個戲,票出心得來了,要求成立個什麼軒,什麼社,或是什麼閣的。子弟戲,據老師父說,他老師就是這麼與他說過,那時節,光是一地就有幾個不同性質的軒社呢!

台北的子弟軒社延樂軒北管劇團,在2007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於板橋,台北縣藝文中心演藝廳貼演,王英下山。

這群年輕人利用假日一起練習,從五,六,上,工,X。一般人不熟識的工字譜讀起,團長林永志先生和這群熱愛北管的年輕人一起走過來。

是一個恢復子弟的構想。一年多前,請來劉玉英老師教授教導他們演戲,不論是身段唱腔都一字一句從頭教起。王英上台了,從踩街開始,結合民間廟會遊藝形式和樂團演出的方式,加上傳統內台演出三種不同的藝術。這張票,花得物超所值。

看他們上台演出時,戰戰兢兢的在扮三仙的曲牌中獻給觀眾最真誠的第一次。或許沒有職業演奏者華麗的花腔,但那份紮實工夫,讓人感受出他們用心學習的成果。

王英下山了,扮相與平劇相似,大花臉的王英,或唱或唸,曲音高吭遶樑久久不散,倒版,殺陣,一陣一陣緊逼觀眾耳脈。天仙公主像鳯凰逃避番婆美女的追趕,兩位飾演王英的男生,稱職的讓王英這個角色自二龍山下來,打跑了番婆美女,救了天仙公主

落幕了,王英再次進回生活,相信這是一群年輕人的第一次,也相信他們會再努力的繼續走下去。但願他們永遠有這股熱情把這個傳統,繼續傳下去。

希望,其他地區的文化藝文單位,能夠看到這個演出的報導,聘請再演個幾場。相信台灣還有不少地方留有子弟班,若能經由延樂軒的啟發,讓這些把子弟習藝當成消遣的年輕人,有個可以上台秀自己的機會。或許,保留傳統就不必像〔國際什麼節或國際什麼賽〕年年辦,年輕玩,卻看不到幾個觀眾願意,守者戲台守著你。




其他相片請進延樂軒北管子弟戲中欣賞,影片中人可自行取用上網,(不嫌棄還望幫戲古宣傳一下註明出處,謝謝。)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雜記

2007/11/28 17:40

 


 

看得出來這是哪裡嗎?

這裡是三重望大漢溪與新店溪的合流處,才沒幾年,台北縣市的河流兩岸興起比高的建築。

 

 

九份恐龍山,一般人不太容易走到。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山凹處,原有松林景觀。拍攝時松樹已枯,但旁邊的涼亭還在。又幾年,樹倒了,如今,這裡正在蓋一座橋。小油坑就在上面山腰處日夜噴著硫黃氣。

 


淡水,淡水河邊的河灘景色也不一樣了。論台灣的年紀還很輕,把地球總歲數當一日算,台灣在最後一兩秒才出生。地形多變,這變字表示她還在進行變身當中。除了大自然的力量以外,人為力道亦不容忽視。欣賞美景需及時,今天看到的都是昨日用功的結果。

 


恒春關山遠望紅柴村,這景緻在多年之後,已不復初訪時的容顏。相片提供人們一個可以佐證某個時期的論點。

 

 

迪化街,老街一條。這景像也是成了追憶某個意氣風發,輕狂少年的證據。

 


水滴,雨滴,抽像的畫面。如果告訴你,這是今天圓山公園臨近山中北路的海軍俱樂部,你看得出來嗎?一個方形的噴水池,幾個黑色的人影。或許,這張照片只給你一個聯想,下雨天出門真是不方便。

 

台北社子島近觀音山的彎堤上拍的。那時這條堤上正在蓋花壇,剛成型拆掉版模的格子在路燈下成了這個樣。今天,看不到這個風情了。

 

上面這幾張照片除了轉換過程顏色失真外,全都是一次完成,底片拍攝。

本篇榮獲2007/12/10文章精選;這一天點閱人次突破兩萬。2007/12/11,22622。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雜記

2007/12/10 14:40

 


 

從高速公路下交流道不久,就進入彰化田尾鄉的打簾社區。那些剛收起稻穀後的農田,青草香還飃散在空中。

 

 

入口景觀有一種復古的感覺,好像經過它後就是一個古早的世界。雖然使用的材料是新穎的,可是那種吉祥豬的造型,給人的感覺仍有一種古早的情懷。

 


 

 

在台灣西部田間,最好的交通工具還是腳踏車。如果不急著在西北雨落下之前,趕回家搶收曬在稻埕裡的花生或穀子;又如果不是盛夏,頭頂著可以烤熟鴨蛋的時刻,騎上鐡馬悠遊其間是種享受。

 

 

 

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了,傳統農業一直處在低潮期。打造農村新面貌,讓都市小孩體驗農家生活,一直是很多人想做的大事。田尾這個鄉鎮開發園藝花卉的種植很久了;花農們不管是配合政府主管單位,或是自醒,一股同生與共的情感流串其間。從異業聯盟到同業共榮,推出聯贏的口號,為社區打造一個美麗的未來,社區導覽員如此與遊客們分享著。

 

 

 

 

在菁芳園裡,成林的落羽松;池塘映出一幅幅莫內的畫境。溫室的蘭花園裡,幾個花藝工人忙著。敞亮的恒溫室裡,咖啡香暖著旅人的心。

 

 

這座廟是村民的信仰中心,供奉著三恩主公,這裡面記載了一則地方故事。美麗的景色容易兜留旅人的腳步,讓行程變得有點緊,是否可以出門不必帶著行程表?不然故事可以講得更清楚,內情請見精典農村相簿專輯。

題外題內話:在打簾田間產業道路中,一棵夫妻樹旁的小廟。原本以為是一座土地公廟,(問過,但沒獲得解答。)等到拍回相片,放大後才發現,那是一座公媽廳。神主牌位清楚寫著某番某地陰公陰婆牌位。本來已上傳到相本中,結果夜半頭痛欲裂;想起..也許..可能..,於是刪去不用。~~那或許與社區發展有關,只是當天導覽員語意含糊,~~不知是否有關禁忌。

 

 

 

上圖為澀水金天宮廟內彩繪。

到南投魚池澀水已經入夜,欣賞老師父的蒙眼揑陶後,即前進竹炭一村聆聽竹炭的介紹。竹炭製品近年來在市面上火紅,不論是吃的、穿的、洗的,生活的、藝術的,只要與竹炭劃上等號,等同於高水準、高品質。而澀水這個地方,在印象裡面好像不存在台灣。關於澀水,這個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才揭啟神袐的面紗。居民來自哪裡?他們的先民是如何走過來的,為什麼解說員會說在日據時期的相關文獻找不到澀水這個地名。另外,一座未被九二一震垮的地方廟,廟內留下九十年前的彩繪作品;~~但是廟的門窗卻在九二一之後被重畫,聚落觀光化到底好不好?如果人潮不來,那這些廟宇或是老房子,能不能因為不需要整形美容示人而逃過大劫,遊人A君說出心裡的疑惑。

 

 

村裡的金天宮,供奉的是玄天上帝。澀水社區居民們常在這裡開會溝通,光是初期就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凝聚居民的共識,蓋起了斜屋頂的民宅。之後每個星期定期開會,將聚落裡的生態、景觀,透過解說義工的培訓,將鄰里間的情感團和起來。有空屋的轉營民宿,種茶的找出祖先遺留下來的老茶樹,捏陶,研發燒竹炭的技術。將家家戶戶的特色經過重組,包裝。行銷給外面的人們知道。光是那份不服輸的精神,就夠砥礪人心了。尤其是八卦媒體筆下,所謂舉世皆慘的高失業年代裡,益發可貴。


快樂腳的夜。

快樂腳,原來以為是卡通電影給他們的靈感;老闆娘說因為想給客人有個快樂又可以歇腳的地方,才取名〔快樂腳〕,沒想到後來電影也來個快樂腳。先生是西工的老闆,在九二一那段時間,夫妻忙到天昏地暗,也沒想到要從事民宿,前幾年公婆覺得責任已了,才將肩頭的擔子分給他們,蓋起這幢原木建築時,九二一低息貸款在他們來講並未直接受惠,但老闆娘覺得老天對他們已經夠好了。老天爺讓他們一家能夠平安走過那場大災難,又能夠三代同堂一家和樂,是他最大的幸福。她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山居那種寒盡不知年的愜意,對於民宿經營老闆娘說他還在努力,歡迎朋友們可以給他們學習的機會。






經過一夜好眠之後,清早醒來就被窗外這薄霧給迷住,拖一件單衣罩著,趕忙拿起相機就猛按快門。雖然對成林的檳榔樹之於環境,心裡有話說,但眼前這美景還是讓人攝服了。

台灣,農村,我來了。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雜記

2008/03/05 01:10

 

馬祖風情話攝影展在好友幫忙下終於順利上檔。

當日自北到南來了好幾位主角,一位是當時在馬祖當兵也是促使喜斌拍攝馬祖風情的好友,一位好友是設計邀請卡和展場佈置的泰甫兄,一位是督促我投入導遊的好大姐玲玲小姐,都從台北專程南下;一位是讓我和這位當兵的朋友上東莒燈塔的燈塔守燈人,洪先生自高雄北上;還有全力協助我佈展前置作業和裱框的丁理事長,..準備當爸爸的攝影師,拍攝拱範宮藝術的梁兄夫婦從台中而來。幾位不克前來的好友特地送來花籃祝賀,洪老師、素月、雪惠、彥如、柏勳等保安宮伙伴,雅秀老師和雅慈老師全家及台西藝術協會等..都幫喜斌熱了場子。國中地理老師的公子和師母也來了。網友sunny姐妹也一同來給喜斌加油打氣。侄子阿信犧牲假日也從學校趕來給我這個當叔的加油,還有好多陸續蒞臨的嘉賓都替喜斌的第一次個人展加了分。在此一并獻上最誠摯的感謝。當然,沒有雲林縣政府文化局的工作同仁在幕後的協助,絶對沒有這樣的成績的,感謝大家。

 
這回剛好碰上周六,媒體朋友並未到場。少了攝影機反而讓會場呈現自然又輕鬆的溫馨,大家說說笑笑,一起分享拍攝這些作品時的心情。
 
未來還有十幾天的展期,有空的朋友歡迎在順路的情況下一遊雲林哦!順便也替喜斌的簽名簿加些光彩。如果需要喜斌現身講解,還請告知,喜斌會南下為大家解說的。若有其他地區有興趣這個主題,在下願意在本檔展期結束之後移展貴單位。
 
 

 

 

專業攝影師梁先生


 

茶會


 

來賓聆聽守燈人洪先生講解東莒風情


 


 

遠方的人物是這次幫忙喜斌裱框、佈展的丁先生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