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沒辦法阻止時代的脈動,但我們應該有權利選擇

分類:雜記
2010/04/13 00:22

這幾天在網路上偶然間看到這麼一段話。該篇文章裡面,對於自家附近一座近年改建的廟宇,有些不很那個的話語,文章我再三閱讀才讀懂作者的意思。他對自家附近的廟宇,有點不太好跟人訴說的表情。看了之後,我心裡有點難過,感覺上讓人對他有些不好意思,好像我也是讓他有點那個的其中之一。

 

在格子裡,曾發表一些針對新建廟宇的複製又複製,〔反相再貼上〕的裝飾和戲文圖案,有點小小的意見。我無意對任何一間宮廟發出評語。也無意讓任何人傷心或造成反感。我想提出的觀點,其實是呼籲,希望這些為地方、為神明服務的諸公大老們,可以幫十方善信看緊每一分敬心奉獻給神明的血汗錢。

 

每個信徒對於救世救人的神聖仙佛,自有一份對神明再造之恩所虔敬的答報,他們或許自謙綿薄之力,可是大家能夠體會,那些綿薄之力,可能是一家幾日的花用,也可能是畢生撿腸捻肚的積蓄。

 

古早人捐一對龍柱,施一方花窗、員光,或是一堵門邊小幅花鳥。除了捐獻者的芳名之外,裡面的花鳥人物,根據我們今天所看得到的作品發現,那些作品不會出現〔重覆〕的圖樣。更不會看到像橡皮圖章蓋出來的花樣。即便是拼場作品,同一齣戲碼,也沒見過構圖完全一樣的戲文。但是今天,我們在很多地方看到,像工廠生產線製造出的產品,或像電腦不斷複製的東西。舉例來講,網目斗栱間的人物,號稱滿天神將。當我們細細檢視卻發現,重覆情形之高,比軍中閱兵還要整齊,連臉孔都一個樣。所不同的只是錯落交叉而已。我相信,那不會是師父偷工減料。工頭之前還有好幾層,是誰讓師傅人做出令自己也不好交代的作品,讓這些作品置於廟裡讓十方香客指指點點。以前,就算沒有留名,至少我們還可以從訪談中找到幾個大名,如今,我們連師父的名字都找不到。或許吧!就賺個三頓飽,留名,做什麼?

 

話說回頭,不管歷史發生過什麼,我們只能概括承受。新廟還有是有些感人的故事可以講,新廟,裡面還是有些老故戲文可以說。就算是滿天仝款的人物,我們也可以說些故事出來,只不過,我們必需把重建時負責的那個公司或行號,像我們在介紹古早的舊廟曾經付出的芳名一樣,說給後面來的人聽一樣。擇其善而言之。萬不得已,有些警世的故事,也該讓後輩的子弟知道,但千萬記得與人留條路走。套句俗話來說,〔個人造業個人擔〕,莫以前人之非推及後人接承。相反的是,前人遺蔭當說于後人思齊。

 

上個禮拜,受邀到嘉義演講,會後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他問:是誰決定匠師施作的戲文。是業主,還是師父?我不便直接回答。

 

說真心話,我並不反對蓋新廟。但近十多年來,我們看到所謂專業人士、蓋廟專家蓋出來的大廟。裡面金璧輝煌,不論石雕、木雕或現代交趾陶滿滿一間。滿到讓人眼花撩亂,滿到眼睛被金光閃到快張不開。可是,當我們瞇起眼睛細細觀望,想要找幾齣戲文,講幾段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時候才發現,網目斗栱中成百上千的豎材人物,竟然拼不成一部故事。五百羅漢鬥觀音?沒有觀世音。孫悟空大鬧天宮、威震水晶宮?或是八仙鬧東海?或是百八神兵天將降臨?神兵人物圖樣數一數,重覆的超過數十件。上百件豎材,圖樣能有十分之一就算不錯了。至於員光,面積較大,可放的角色也比較多,可是看過來看過去,左邊是三英戰呂布,在另一個角落,我們看到呂布戰三英。再另一個不顯眼的地方,還有個劉關張戰虎牢關。孔宣兵阻金雞嶺、廣成子大破金光陣,姜子牙戰趙公明,黃飛虎反五關。翻來印去。這個地方的貂蟬和別個廟裡的拜月,全一個樣。當然,不排除還沒看到的現代精品,仍有人用心在做。

 

雲林海清宮包公廟,在建廟過程中曾去看過,感覺上主事者和匠師有用心幫十方信徒蓋一廟未來的古蹟。不過,落成後還沒去看過。有機會去看過再說。放心啦!不會去放炮啦!

 

增補回覆的留言於後面:

信徒們以最美的心奉獻給神明,石雕,單件看起來很美。但怎麼做的沒看到。

剪黏木雕的美,不容易欣賞箇中的味道,且名字做在上面太小,晚輩又看不到。

 

下次想捐給神明構件,記得拍下師父製作的情形,和完成後的作品。

放大,當成傳家寶掛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這樣,晚輩就知道功德了。

最好全部都捐給實地製作的匠師所作的作品,保留匠師的好作品,同時提供匠師工作機會,一舉數德。

這樣就是最大的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