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10/03/29 22:10 

(這篇是舊作重貼2014/01/15)

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廟宇才有修復的本錢,近十多年來,古廟整修時有所聞,修得好不好?很難被天地人三才完全認可,天地很精準的替所有人把關,尤其是結構方面的〔專業問題〕。颱風豪大雨一來,剛整修好的廟宇,漏水,雲林縣大埤三山國王廟修後五年,聽說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不知道真相如何。如屬實,該叫負責的建築包商免費修復。至於文化藝術方面,老天不管,只好由人們的審美水平幫他們打分數。

 

先不說修得好不好,光是要修?要建?就讓人大傷腦筋。以經濟觀點出發的希望拆老骨頭蓋新廟;以文化歷史為導向的偏向修復,最好是把匠師蓮花化身,或是咒水重生,請他們搭著時空列車從古早年代來到這個時刻,最好連工具和原料都帶來,達到修舊是舊(不是修舊如舊)。多元的民主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提出一點點想法。至於,對不對?正不正確?放炮之後,快跑!反正這個社會很建忘,有了新的大新聞,明天就聽不到舊說法了。比如,某明星的前前前任閨中密友做出對不起明星家裡馬桶的房裡事,每天都能上頭條新聞,至於明天,管他是皇帝有沒有換名姓,全都不重要。

 

古蹟修復這等大事,還真是很大的事,修起來可值千萬憶大功德,在古早是件大大大的大事。歷代均有修建,也留下一些歷代的作品。所以我們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幾根乾隆年間的老龍柱,幾對嘉慶年間的石獅,或許還有道光、咸豐、同治等等的柱石碑文可看。

 

只是在十幾二十年前,出現整座重建的風潮,那時流行找來怪手〔一筆勾消〕,將幾代人的心血全部清光,蓋一座超不實用的大大廟。就一個小村庄,蓋一座七門開、九門開、十一門開〔全球或全亞洲最大的什麼廟什麼宮〕。有的重建到今天好幾個年過去了,還會看到幾多處未完工的硬體建物。香火增加了沒?我們說真的,還真不知道,只曉得冬天偶而路過,轉進參香,前看後看,發現神比人多。如果把那些看架上的豎材人物加進來,恐怕會比庄裡的弟子多上好幾倍。建議大家,最好不要一個一個仔細去對照,不然你可能會不小心在神明面對譙出三字經。幾千個幾百個豎材人物,竟然用幾十個葫蘆去描出來,真不知要說是誰的問題比較大。

 

近年來出現幾座修復後爭議性較大的廟宇,列為古蹟的老廟,應該被監督,在這些暫時不談。我想聊的是那些沒被列入古蹟,由鄉人自動以〔修復思維〕整修的老廟。先不說修得好不好,光是保留先人心血這一項,就夠讓人為他鼓掌。(其實有些還修得比政府團隊監造的還沒爭議)

 

古蹟修復,可分好多面向觀察,工法,材料,匠師專業度還參與者的用心與否。最重要的是主其事者會不會適材適用,監督工程師會不會帶人,夠不夠用心。高層有沒有亂搞,某某機構和某某包商,就是在說你們,證據!現場可見的作品就是,還要什麼證據,欺負鄉人不懂嗎?

 

古蹟修復的經費大得驚人,比蓋一棟新廟還多好多。但留一座古廟給後世懷念,其實是最正確的。像我阿祖留在土庫順天宮石碑上的名字,就讓我找到好多故事。感謝雲林縣土庫順天宮沒把老廟弄到讓我認不出來。

 

時下的大廟全長得一個樣,華麗的交趾陶,壯碩又細膩的青斗石或泉州白石石雕,木雕兩種色系,一是原木色上亮光漆,另一種,金光閃閃,閃到你眼睛睜不開。除了神明之外,你找不到某某劇團的小生或小旦;那些裝飾人物,你感覺不到匠師的溫度。

 

這次看到嘉義配天宮的修復,我又對台灣的古蹟修復有點信心,從各路信徒捐獻的修復基金,我感受出來,原來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人希望留下古廟,很多人願意拿血汗錢出來幫神明修理房子。配天宮這次也做了一些示範(因工地危險並不接受進內參觀),廟方將工程進行中的影像請人拍下影片,在臨時行館播放,讓來訪的香客知道修復進度。有眾人關心的目光,相信工程團隊會更用心做好他們該做的事。這個團隊需要配天宮這場來扳回聲譽,個人衷心期望他們做得到。集十方血汗錢,該受十方監督。在此祝福配天宮工程順利。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10/03/11 21:19

近日有網友寫信給我,其中談及某地的一座古廟,從他所拍的相片看來,確有古味。問及是否列入古蹟,他表示民國五零年代曾修過門面(但主棟架未被破壞),不知道這樣夠不夠格列入古蹟。

 

其實若是地方人士念及先人恩德,善加愛護公眾財產的公廟,列不列入古蹟並沒多大關係。

 

可是,當一地廟宇或老建築面臨拆除危機的時候,列入古蹟立刻變成守護先人心血,最後的一道城牆。沒錯,這樣的事情凡有志之士皆義不容辭。但不該是他們來守這道城牆,他們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協助地方發展文化推動與教育,包括地方史的搜補和登錄......等等。

 

這幾天台中清水楊家古茨,被拆了一棟,還有兩棟是吧!?產權移轉,怪手到了門口才開始呼救,說真的有點晚,做來非常吃力。能不救嗎?心裡說不過去。台中張慶興堂也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但私人產業,除了祖上積德,德蔭後人,後人無缺衣食,自然不隨便將先人遺物賣給外人。但是,除了私家廟宇例外,地方角頭公廟,不該讓少數人為所欲為。

 

一座廟宇有沒有歷史藝術文化等等價值,不是專家說了算。尤其是公眾集成聚落公廟。當一地廟宇隨時有人前往參拜(參觀禮拜)香油錢就會進來。廟宇是提供民俗祭典的空間,如何讓一座民俗空間恢復過往同時有集會、教化功能等等有機能的利用。鄉村廟宇要多大呢?看這主神庇蔭的戶數多少再去加減乘除。很多地方的廟宇,其實都太大間了,大到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今天去拍了士林惠濟宮,查了資料得知,惠濟宮是三級古蹟,裡面建物構件認真看來,也是多次翻整的。若以這為標桿的話,台灣還有很多地方的廟宇,可以被列入古蹟加以保護。

 

列不列入古蹟,對廟務運作並不會造成困擾。相反的,不列入古蹟,很容易在一夕之間被拆掉。甚至於當廟宇組織面對外力介入時,某些地方被修掉,將有歷史又有藝術價值的古董換成菜籃作品,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PS,其實我也可以接受新的事物,只要用心做,也會有好東西的。老東西有些也不見強過舊的,但情感這類大都需要老東西襯托才顯得出味道。安全至上倒是真的,所以必需時時留意建築物的安全性。該修就要修,不能等到出問題了,才說,早知道就......。欲知無好話,要講好佳哉!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10/02/27 00:52

 

後山依然保有後山的味道,濃濃的宜蘭腔仍保留在老人的身上。以前到宜蘭沒用上半天,肯定到不了。想到宜蘭一趟,早出晚歸,中間還不能停留太長的時間,不然,就算回得了台北,公車的末班車開走了,不再花點錢叫計程車,就得露宿街頭了。以前,想到宜蘭一般都有過夜的打算。

 

雪山隧道通了之後,來去宜蘭變成一日行程。是誰說的,打通中央山脈(還是雪山山脈?)讓台北宜蘭一小時到達會促進宜蘭繁榮。那時聽人說,打通中央山脈,等於打通宜蘭的任督二脈。但此行,朋友卻讓我學到一句話,他說:打通雪山隧道同時,也打斷了宜蘭的任督二脈。有沒有道理?朋友可自行體會。個人倒是很認同朋友這句話。現在,除了刻意到宜蘭辦事,旅遊,不然宜蘭是個〔北上〕的支線。環島尋寶圖,宜蘭正被〔雪隧〕給淡忘之中。〔宜蘭,將繼續保有特殊的人文景觀。〕

 

在所謂的前山從北到南的西部地區,廟宇宮殿建築雖呈現〔南北色彩〕,但在交通網路自日據時期便已開通的縱貫線之後,互為學習或滲透,讓原本只存於某處的匠師特色也跟著移動。(傳聞中彩繪匠師有麗水樣一詞)這在整個西部各鄉鎮市的角頭大小廟宇,約莫十間就有兩三間能夠看到(頗為類似)的作品。不但是戲文(戲碼)相同,有時就連構圖及人物動作,相似度沒十分像,至少也有六七分。雖說漢人文化一脈相傳,所聽聞的故事大同小異,差別的只是腔調。但〔同款不同師父〕之下,還是可能發展出某派的風格出來。也因為這個緣故,在〔聽!台灣廟宇說故事〕中,才會出現不算少數的〔許連成作品〕。原因無化,只為了他的個人風格太濃烈了。用色濃郁,人物動作簡單到木刻版畫裡走下來的樣子。這個情形根據個人觀察,只在某地出現超強的匠師群組,且有強烈的古蹟文化保存意識地區,才會出現。如鹿港和某些客家聚落的鄉鎮等地。而宜蘭之於前面所說的,獨特的半封閉地理特色,我也在猜測,應該也有宜蘭地區特有的〔味道〕。這些猜測,就在前方等著我。

 

十一點多才搭到車,十二點半我就站在宜蘭火車站前了。望了一眼宜蘭火車站,轉走車站正前的大馬路。路兩旁宮燈高掛,花燈沿路懸著,隨微風擺動。才過年不久,天公生剛過,元宵還沒到。哦!原來是車上不斷重複的宣傳影片所推銷的宜蘭年系列活動擺出來的迎賓花燈。難怪一入蘭陽平原就感受到元宵節的氣氛。讓人不禁想起家鄉,不知道往來於雲林台北之間的大巴士,有沒有幫雲林活動拍些類似類的影片行銷雲林?

 

走進派出所問了路,才知道第一座目標〔昭應宮〕就在路的盡頭右轉兩百公尺處。不遠嘛,走得到。冬日暖暖的陽光,加上春風徐徐,漫步在春光之間,感覺還頗為浪漫的。路上行人不多,但也朝氣十足。

 

昭應宮,三川殿前,我被定住了腳。簷下垂花吊籃間的小員光滿滿一排,整整齊齊一列到底。裡面有花鳥吉瑞圖,也有戲文人物作品。再往正殿裡看,龍柱,青斗石龍柱,在其他地區,像這種綠得發亮的青斗石龍柱,我幾乎沒看過。年代沒說得太誇張,清道光年間作品。但體態屬於傳說中的〔老龍柱〕;龍身緊緊綑住柱身,柱身幾以素平處理,與三川殿泉州白龍柱相仿,也是古態龍柱。但此作以蝙蝠飾紋,頗有抬頭見福或福在眼前的喻意存在。只因蝙蝠的位置剛好在觀者目光平視的線上。當然像王建民那樣,只能叫福在身上了。

 

正在拍攝三川棟架之間,忽然電話鈴響,接起電話才知是網友打來的。那是我在前一夜做網路功課時初識的朋友,朋友聽說我要到宜蘭田調,想要拿書給我簽名,於是留下手機在他的留言版中。還以為他可能會因為事情忙,或其他因素,不會真得有機會見面,沒想到正要按下快門的手接起電話,竟是朋友真得打電話來,且說人已經在廟前了。我在裡面,他在廟外,移動,往外看,一個年輕人講手機,手機裡的聲音和現場聽到的音頻完全一樣。兩個聲音合在一起,真的是〔朋友〕現身眼前。朋友很興奮,我很激動。原來簽名的感覺是這樣的。有點醉哦!又拍照,又聽朋友介紹昭應宮的故事。我一邊聽一邊拍,拍到認得出來的作品,就跟朋友聊故事內容或點題要件。朋友還告訴我,宜蘭昭應宮有三個老爺,特別帶我到後殿二樓拍攝。拍了一會兒,怕朋友還有事要忙,相詢之後才知他事情剛忙完,下午有空可以介紹幾座廟宇和宜蘭故事。可是安全帽只有一頂。朋友果真設想周到,連安全帽都準備好了。上車,去城隍廟。

 

又是整排小員光,宜蘭人古早蓋廟都這麼華麗又有內涵嗎?故事多元,人物造型有特色,不論是木雕或是石雕,剪黏,泥塑,彩繪都不同於西部的風格,連門神都有不同的感覺。同樣是許連成的作品,在這裡看到的真與台北看的不一樣。(吃宜蘭水連畫〔作〕出來的人物都比較美?)城隍廟的三川殿幾根石柱用花蓮大理石打造,朋友說是當年因為地理環境的因素,才出現這些作品的。

 

據說在宜蘭留有台北保安宮交趾陶對場勝出者的作品。這點容我暫時保留,等進一步研究之後再和大家分享。

 

專篇介紹敬請期待,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經由研究,了解,進而愛護,保護。台灣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需要有人出錢出力來保護它,不然只靠少數人的力量,抵擋不了進化的腳步所帶來的壓力。感謝朋友昨天協助,祝朋友,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喜開郎 2010/02/27(未細修)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學心得摘要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11/05/22 15:27

台灣的廟宇.

台灣自古以來不管是從原鄉帶來,或本地發展出來的廟宇,不因建構工法的改變而把原有的精神拋棄。忠孝節義,傳奇故事遍及廟宇內外。

 

這些匠師在各個時期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卻未被一般百姓以至於忠實的信徒認識,許多珍貴的藝術被無知摧毀;台灣的廟宇,本來有足夠的硬體資本,可以像世界級,國寶級的文化美術博物相提並論,為這塊土地在時代的腳步中,為這裡的人民,在任何機會,像米開蘭基羅壁畫的大教堂,聞名世界;或像世界各地的古老遺址,被當成文化藝術的觀光勝地。

透過「說物講古」的,把廟宇裡面各個人物故事做一個梗概的認識,經由說書人的介紹,讓更多人知道隱藏在廟裡高高低低的戲碼作品,是在扮演那個朝代的典故,和作品施作年代與匠師或其時代的背景;經由一層,一層的學習,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家鄉之美〕,以充實文化的自我認同,或是文化自信心的復活。

希望..為台灣還沒被拆掉的老廟,因為被研究,被認識能夠繼續矗立它存在的地方,為建造他的先人們所期許的一樣,萬年不斷,再也不會因為某任主事的無知而被拆除。也為已經被無知改建的「新厝古神」的廟宇,經由認識〈孔明夜進出師〉表彰顯其忠,〈狄仁傑望雲思親〉教其孝……,等作品的認識,重新替已經被拆毁的文化自信,再度撿拾回來。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西兩顆閃亮之星
海口生活館、活力海岸旅人小店主辦
~103年度【志工研習 + 導覽培訓】

 

文史紀錄:觀察技巧和紀錄

 

1.觀察技巧紀錄重點

 

2.調查資料建檔撰寫與內容描述

 

生活無非吃穿.

 

人們以何維生?

 

 

 

只要找到重點,自然就是此處的特色.

 

接下來就是求個心靈的安頓.

 

信仰,幾代相傳下來的,便成一地共同依靠的大事.我們稱為民俗.

 

台西靠海,此地居民的生活,自然與海洋生態有關.

 

 

 

養殖和捕撈漁業自然是這裡最大的共相.

 

但海有潮汐,他們作業起居是否也要和自然配合

 

 

 

如果你要把這個當做你的私房景點,需不需要配合漁民的作息

 

1、人,,,,物最好完整.

 

2、歷史發展的進程要排序.

 

3、口述和史料的引用.

 

4、尊重歷史,尊重在地.

 

 

 

哪些需要被調查書寫?

 

1、街屋,老房,棄用的產業遺跡

 

只要跟這塊土地的發展有關的

 

都需要被知道,被記錄.

 

首先,你要給自己一個自信的理由

 

動機

 

台灣,三天兩頭在變,變化的過程當中,能被留下來的並不多。我們從留下的物件,一個一個去翻看,希望找到幾個故事當成時光膠囊,保護著。留給後來的人,一些可以訴說前人故事的文物。

 

 一座城市會因為有一座古蹟被重視而偉大;我說:一個地方要被人尊重,只因為擁有一座古蹟。還有人說:因為家鄉有座古蹟,讓人厚實胸膛,有人說那叫文化自信

 

因此,重新認識家鄉古廟,讓鄉人再次審視古廟的人文與藝術之美,建立文化自信。把古廟風華結合濱海特有的農漁產業資源,重塑台西海濱特有的文化風貌,給四方遊客有個真正的海口風情可以品味;讓外界知道,台灣或許不能沒有石化工廠,但雲林不必有六輕、八輕,一樣能過得很快樂、很幸福,有自信。

 

歷史定位

台西歷史風情

 

五條港,現在叫五港村。滄海桑田,今天只剩座安西府幫它保存這個地名。歷史的過去,真如鄉人口中所說,曾是個港口?因為五條溪流匯集而成,是個通商運補的港埠?

 

想想百多年前,在廟前廣場往西邊望去八百公尺遠,在四五十年前是一片潮間帶。海埔新生地,原以為是教科書的名詞,其實台西五港村這邊就是其中的一部份,從日治時期到民國六十幾年才完成的。今天,如果碰到刮大風下大雨再加上滿潮,記者有的時候要滑橡皮艇來採訪拍照。但水褪之後,漁農一樣上工下海工作,養蚵、文蛤、鰻魚等等。安西府前面簡陋的棚子是蚵農剝牡蠣的地方。而文蚵則在西邊漁塭裡面,當然野生的文蛤價格高些。

 

 

1、從個人家族史找起,訓練文獻的閱讀能力.(戶政和地政)

 

2、再從聚落裡的[公廟](或公佛)開始.

 

     圖書館找出地方志和耆老訪談紀錄.

 

     雲林采訪冊”,”全國鄉鎮耆老訪談錄”,”台南州祠廟名鑑”..

 

3、交叉比對.

 

4、舊報紙.(日治時期和戰後)

 

5、在地私人收藏的老照片和文件.

 

一座廟的最高讚美?

金碧輝煌
古色古香
富麗堂皇
宏偉壯觀

細看之下仍能看出它文化藝術的才叫偉大.
但是,首先要能看懂它.
解讀其中的意含和美感.
以安西府為例..

 

 

從一座廟開始

 

 

1、主神供奉的歷史.(口述和文獻)

 

2、建廟的沿革演進.(口述和文獻)

 

3、慶典紀錄.(口述和文獻)

 

4、有沒有應請到各家庄看戲?(田調)

 

5、建築匠藝歷史和藝術作品拍攝解讀.

 

 

 

其他類的重點:

 

1.做什麼用的?

 

2.誰的?

 

3.和這塊土地的關係?

 

4.你想它的未來是怎樣的發展再利用?

 

安西府歷史回顧

建物年表:

清乾隆六十年建草寮於海豐島。日治時期又稱佐佐木島。現在叫外傘頂洲

嘉慶十一年遷祀現址。

道光年元年麥寮楊長利號召募建廟。

道光三十年豎左旗桿。

民國三十七年重建,三十九年竣工。

民國五十四年改建廟府中殿。

民國六十三年改建前殿,此次升重簷。左旗桿座在此次有整修。

民國六十八年改建正殿,將正殿的屋頂棟架取下,以鋼筋混泥土建升二樓當凌霄寶殿。

民國七十三年竣工安座。一樓正殿保持原樣仍祀王爺。

民國七十四年地藏王殿和註生娘娘殿相繼完工安座。

民國七十五年,太歲殿植福殿完成安座。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廟前拜埕完工。

(上述年表依安西府沿革製作)

 

建築概觀

安西府,依類分別有木作,石作,剪黏,煵塘,彩繪等等。作品風格匠師流派多樣化。

 

台灣廟宇建築風格粗分,大木,漳州派,泉州派,潮州風,客家風。台西鄉安西府,雖然外觀不若其他寺廟古味十足,但裡邊構件還保存得十分完備,石雕,木雕,剪黏深具古風,彩繪也不差。有些作品還有時代特色,如果能把相關歷史補齊,或許可以提供廟方或台西地區,中小學生當藝術的戶外教學使用。更或者,若能找出幾位匠師的和當時負責重建的主事者人名,也許可以當成補充雲林傳統建築資料的不足。

 

殿宇匠藝之美 石雕

石雕以惠安崇武峰前村最普遍,但各人風格略異。可是,按年代或材料分,有清初期,清中期,清末期,這三類以龍柱和石獅最豐富。再來就是日治時期的作品,很華麗也很漂亮。後面是戰後作品,有些佳作還可見到日治時期的味道。電動工具出現以後,作品稍嫌粗糙,但勉強算是台灣工末代風情了。石雕材料有泉州白,青斗石或叫青草石,礱石,觀音石,民國六十年代之後十年,也出現大理石作品。

 

台西位處海濱,風害嚴重,在三川殿的石雕,守當其衝,風化情形特別嚴重。

 

三川殿前的對看堵石雕,兩個武將各帶童子,一個持旗拿球,一個執戟帶磬,替人們祈求吉慶

 

台西安西府的石雕有部份是唐山師蔣九的作品。蔣九,在雲林地區有不少座廟都做過,如麥寮拱範宮雲林縣定古蹟,土庫順天宮,水林順天宮,崙背奉天宮,斗南順安宮,北港朝天宮也有他的作品。後期修建的大理石石雕是麻豆永豐石材行製作,採用台南畫師蔡草如的畫稿。

 

一.安西府石雕從風格上接近蔣九的作品。

二.鄉人流傳下來的故事。

三.匠師後人訪得。 

 

木雕 木作之神龕

 

安西府正殿的神龕相當精美。遠看華麗無比,近觀又可看到非常精緻又深具古意的戲文作品。神龕上方的斗栱細作有兩層。根據廟方工作人員表示,當時升二樓時為了補神龕與天花板間的空隙才增設上面那一層的。不管原因為何,我們今天看到上下兩層的頂棚樣式有著明顥的差異。

 

華麗的神龕,動物人物斗抱與廟裡棟架間的非常相似。上層也有飛天力士,也有八仙拱壽,戲文出相,花鳥吉瑞圖;間以龍柱和花鳥柱及楹聯柱飾之。風格有點泉州溪底派的味道。上方的元辰燈,也是一件精彩的作品。把張李莫和眾位正神拱成眾星拱月的莊嚴威儀。

 

彩繪

這次在台西安西府的調查,有幾個重大發現。我們找到台南名師陳玉峰的落款出現在樑枋之間--天然軒。另外也看到比南軒主人落款--陳壽彝(比南齋主人)。(陳玉峰~1900-1964)因此推算,廟裡三川殿前簷廊裡天然軒,應該不會是陳玉峰的作品。而陳壽彝卻有在那段時間前去作畫。(20241208補充.造成參考引用者誤會,敬請見諒.)

在這裡也可以找到蔡草如畫稿施作的石雕。

 

 林繼文,王瑞瑜,蘇天福,等人的名字也出現其中。目前看來,除了林繼文和蔡欣憬是雲林人外,其他的彩繪師都是台南來的。

 

蔡草如這個名字,如果不小心讓他掉在地上,恐怕會發出轟隆如雷響的聲音。這件水磨沉花陰刻作品,上面落款的名字即是蔡草如。

 

在民國六十二年(西元1973)歲次癸丑仲夏畫的。至於是受石雕匠師委託所作,或是石雕匠師自行翻製,不得而知。雲林縣草如仙的作品很少,至少到目前為止,個人尚未發其他。如果有,應該請求縣府單位立刻將該廟列入重點古蹟保存。因為,蔡草如畫師不止是民俗畫的彩繪師,他也是一位德藝兼備的畫家,藝術家。

 

剪黏

有些東西因為時代的進步,製作的工法也跟著改變。譬如,廟裡的剪黏作品。古早可能以廢物利用,將百姓用於日常生活中的碗盤在不小心打破之後,保留下來,提供匠師做為材料,在匠師的巧手之下,完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將之變成一齣齣的戲文。後來,從渡海來台的唐山師父手中,又學來交趾陶和玻璃剪黏的技術。交趾陶,那時以露天起窯的方式燒起作品,低溫陶,俗稱的交趾陶,在嘉義一帶有稱為嘉義燒。顏色溫婉,色彩豐富,讓有百看不厭。 

 

在台西安西府裡的三川殿裡,還有幾件前期的玻璃剪黏。它們被擠在小小的水車堵裡。雖然偶頭也是從工廠出來的,但是戲碼勉強猜得出來。

 

(這是簡報的內容,特別上傳給大家參考用的.)2014/01/09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