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兩顆閃亮之星
海口生活館、活力海岸旅人小店主辦
~103年度【志工研習 + 導覽培訓】
文史紀錄:觀察技巧和紀錄
1.觀察技巧及紀錄重點
2.調查資料建檔及撰寫與內容描述
生活無非吃穿.
人們以何維生?
只要找到重點,自然就是此處的特色.
接下來就是求個心靈的安頓.
信仰,幾代相傳下來的,便成一地共同依靠的大事.我們稱為民俗.
台西靠海,此地居民的生活,自然與海洋生態有關.
養殖和捕撈漁業自然是這裡最大的共相.
但海有潮汐,他們作業起居是否也要和自然配合
如果你要把這個當做你的私房景點,需不需要配合漁民的作息
1、人,事,時,地,物最好完整.
2、歷史發展的進程要排序.
3、口述和史料的引用.
4、尊重歷史,尊重在地.
哪些需要被調查書寫?
1、街屋,老房,棄用的產業遺跡
只要跟這塊土地的發展有關的
都需要被知道,被記錄.
首先,你要給自己一個自信的理由
動機
台灣,三天兩頭在變,變化的過程當中,能被留下來的並不多。我們從留下的物件,一個一個去翻看,希望找到幾個故事當成時光膠囊,保護著。留給後來的人,一些可以訴說前人故事的文物。
一座城市會因為有一座古蹟被重視而偉大;我說:一個地方要被人尊重,只因為擁有一座古蹟。還有人說:因為家鄉有座古蹟,讓人厚實胸膛,有人說那叫「文化自信」。
因此,重新認識家鄉古廟,讓鄉人再次審視古廟的人文與藝術之美,建立文化自信。把古廟風華結合濱海特有的農漁產業資源,重塑台西海濱特有的文化風貌,給四方遊客有個真正的【海口風情】可以品味;讓外界知道,台灣或許不能沒有石化工廠,但雲林不必有六輕、八輕,一樣能過得很快樂、很幸福,有自信。
歷史定位
台西歷史風情
五條港,現在叫五港村。滄海桑田,今天只剩座安西府幫它保存這個〔地名〕。歷史的過去,真如鄉人口中所說,曾是個港口?因為五條溪流匯集而成,是個通商運補的港埠?
想想百多年前,在廟前廣場往西邊望去八百公尺遠,在四五十年前是一片潮間帶。海埔新生地,原以為是教科書的名詞,其實台西五港村這邊就是其中的一部份,從日治時期到民國六十幾年才完成的。今天,如果碰到刮大風下大雨再加上滿潮,記者有的時候要滑橡皮艇來採訪拍照。但水褪之後,漁農一樣上工下海工作,養蚵、文蛤、鰻魚等等。安西府前面簡陋的棚子是蚵農剝牡蠣的地方。而文蚵則在西邊漁塭裡面,當然野生的文蛤價格高些。
1、從個人家族史找起,訓練文獻的閱讀能力.(戶政和地政)
2、再從聚落裡的[公廟](或公佛)開始.
圖書館找出地方志和耆老訪談紀錄.
“雲林采訪冊”,”全國鄉鎮耆老訪談錄”,”台南州祠廟名鑑”..
3、交叉比對.
4、舊報紙.(日治時期和戰後)
5、在地私人收藏的老照片和文件.
一座廟的最高讚美?
金碧輝煌
古色古香
富麗堂皇
宏偉壯觀
細看之下仍能看出它文化藝術的才叫偉大.
但是,首先要能看懂它.
解讀其中的意含和美感.
以安西府為例..
從一座廟開始
1、主神供奉的歷史.(口述和文獻)
2、建廟的沿革演進.(口述和文獻)
3、慶典紀錄.(口述和文獻)
4、有沒有應請到各家庄看戲?(田調)
5、建築匠藝歷史和藝術作品拍攝解讀.
其他類的重點:
1.做什麼用的?
2.誰的?
3.和這塊土地的關係?
4.你想它的未來是怎樣的發展再利用?
安西府歷史回顧
建物年表:
清乾隆六十年建草寮於海豐島。日治時期又稱佐佐木島。現在叫外傘頂洲
嘉慶十一年遷祀現址。
道光年元年麥寮楊長利號召募建廟。
道光三十年豎左旗桿。
民國三十七年重建,三十九年竣工。
民國五十四年改建廟府中殿。
民國六十三年改建前殿,此次升重簷。左旗桿座在此次有整修。
民國六十八年改建正殿,將正殿的屋頂棟架取下,以鋼筋混泥土建升二樓當凌霄寶殿。
民國七十三年竣工安座。一樓正殿保持原樣仍祀王爺。
民國七十四年地藏王殿和註生娘娘殿相繼完工安座。
民國七十五年,太歲殿植福殿完成安座。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廟前拜埕完工。
(上述年表依安西府沿革製作)
建築概觀
安西府,依類分別有木作,石作,剪黏,煵塘,彩繪等等。作品風格匠師流派多樣化。
台灣廟宇建築風格粗分,大木,漳州派,泉州派,潮州風,客家風。台西鄉安西府,雖然外觀不若其他寺廟古味十足,但裡邊構件還保存得十分完備,石雕,木雕,剪黏深具古風,彩繪也不差。有些作品還有時代特色,如果能把相關歷史補齊,或許可以提供廟方或台西地區,中小學生當藝術的戶外教學使用。更或者,若能找出幾位匠師的和當時負責重建的主事者人名,也許可以當成補充雲林傳統建築資料的不足。
殿宇匠藝之美 石雕
石雕以惠安崇武峰前村最普遍,但各人風格略異。可是,按年代或材料分,有清初期,清中期,清末期,這三類以龍柱和石獅最豐富。再來就是日治時期的作品,很華麗也很漂亮。後面是戰後作品,有些佳作還可見到日治時期的味道。電動工具出現以後,作品稍嫌粗糙,但勉強算是台灣工末代風情了。石雕材料有泉州白,青斗石〔或叫青草石〕,礱石,觀音石,民國六十年代之後十年,也出現大理石作品。
台西位處海濱,風害嚴重,在三川殿的石雕,守當其衝,風化情形特別嚴重。
三川殿前的對看堵石雕,兩個武將各帶童子,一個持旗拿球,一個執戟帶磬,替人們〔祈求吉慶〕。
台西安西府的石雕有部份是唐山師蔣九的作品。蔣九,在雲林地區有不少座廟都做過,如麥寮拱範宮〔雲林縣定古蹟〕,土庫順天宮,水林順天宮,崙背奉天宮,斗南順安宮,北港朝天宮也有他的作品。後期修建的大理石石雕是麻豆永豐石材行製作,採用台南畫師蔡草如的畫稿。
一.安西府石雕從風格上接近蔣九的作品。
二.鄉人流傳下來的故事。
三.匠師後人訪得。
木雕 木作之神龕
安西府正殿的神龕相當精美。遠看華麗無比,近觀又可看到非常精緻又深具古意的戲文作品。神龕上方的斗栱細作有兩層。根據廟方工作人員表示,當時升二樓時為了補神龕與天花板間的空隙才增設上面那一層的。不管原因為何,我們今天看到上下兩層的〔頂棚〕樣式有著明顥的差異。
華麗的神龕,動物人物斗抱與廟裡棟架間的非常相似。上層也有飛天力士,也有八仙拱壽,戲文出相,花鳥吉瑞圖;間以龍柱和花鳥柱及楹聯柱飾之。風格有點泉州溪底派的味道。上方的元辰燈,也是一件精彩的作品。把張李莫和眾位正神拱成眾星拱月的莊嚴威儀。
彩繪
這次在台西安西府的調查,有幾個重大發現。我們找到台南名師陳玉峰的落款出現在樑枋之間--〔天然軒〕。另外也看到〔比南軒主人〕落款--陳壽彝(比南齋主人)。(陳玉峰~1900-1964)因此推算,廟裡三川殿前簷廊裡天然軒,應該不會是陳玉峰的作品。而陳壽彝卻有在那段時間前去作畫。(20241208補充.造成參考引用者誤會,敬請見諒.)
在這裡也可以找到蔡草如畫稿施作的石雕。
林繼文,王瑞瑜,蘇天福,等人的名字也出現其中。目前看來,除了林繼文和蔡欣憬是雲林人外,其他的彩繪師都是台南來的。
蔡草如這個名字,如果不小心讓他掉在地上,恐怕會發出轟隆如雷響的聲音。這件水磨沉花陰刻作品,上面落款的名字即是蔡草如。
在民國六十二年(西元1973年)歲次癸丑仲夏畫的。至於是受石雕匠師委託所作,或是石雕匠師自行翻製,不得而知。雲林縣草如仙的作品很少,至少到目前為止,個人尚未發其他。如果有,應該請求縣府單位立刻將該廟列入重點古蹟保存。因為,蔡草如畫師不止是民俗畫的彩繪師,他也是一位德藝兼備的畫家,藝術家。
剪黏
有些東西因為時代的進步,製作的工法也跟著改變。譬如,廟裡的剪黏作品。古早可能以廢物利用,將百姓用於日常生活中的碗盤在不小心打破之後,保留下來,提供匠師做為材料,在匠師的巧手之下,完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將之變成一齣齣的戲文。後來,從渡海來台的唐山師父手中,又學來交趾陶和玻璃剪黏的技術。交趾陶,那時以露天起窯的方式燒起作品,低溫陶,俗稱的交趾陶,在嘉義一帶有稱為嘉義燒。顏色溫婉,色彩豐富,讓有百看不厭。
在台西安西府裡的三川殿裡,還有幾件前期的玻璃剪黏。它們被擠在小小的水車堵裡。雖然偶頭也是從工廠出來的,但是戲碼勉強猜得出來。
(這是簡報的內容,特別上傳給大家參考用的.)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