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分類:雲林古廟特輯

2007/07/15 23:15

口湖蚵寮順天宮.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28).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30).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34).JPG

雲林找古廟之十五 口湖蚵寮順天宮
建廟已一百七十六年的蚵寮順天宮,主祀李府千歲,同時也供奉玄天上帝及港口宮天上聖母。這座廟的主祀神明李府是林姓祖先自唐山(福建漳州府東門外下尾社)迎奉渡台而來。(雲林縣志稿勝蹟篇記錄)順天宮在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由林茶發起重建,合祀嚴府元帥。

會讓我停下腳步,是廟裡棟架結構仍充滿傳統建築之美。三川殿的步口通樑造型優美;剪黏工法不俗,保有古典之美。三川殿秀面木製的格扇門木雕花窗──螭虎團爐中可見忠孝圖:孔明夜進出師表和狄仁傑望雲思親,讓人想起主事者和匠師彼時的情感思維。

出師表對望雲思親雲林口湖蚵寮順天宮 (73).JPG

出師表對望雲思親雲林口湖蚵寮順天宮 (76).JPG


近三十年來社會快速變遷,一座廟能走過「經濟奇蹟」也真的不容易。不管這背後是哪種因素所形成的,能在這個超速的社會脈動中,堅持某些理念,就讓人願意為他讚譽幾句。

口湖蚵寮順天宮 (1).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11).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23).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36).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68).JPG

口湖蚵寮順天宮 (69).JPG

現今主體建築重建於民國五十年,到今天也有四十六年了。(那些木作可能是那個時期的作品。)
彩繪雖然已呈龜裂狀,但仍有古風,且筆意娟秀。看落款的歲次是辛酉(民國七十年)初夏重修,屋頂為玻璃剪黏泥塑的龍柱、石獅和回首麒麟堵。剪黏在這次重修也有動到,在比對雲林縣志稿勝蹟篇的圖片所發現;所幸仍留古風。
廟裡還有一張木製的供桌,是在大正十三年由新港街弟子林何氏合所捐。
從舊圖片中發現,這座廟本來有廣場,現已變成拜亭。
總之,在蚵寮順天宮裡能看到好幾個時期的作品。

 

附註:口湖也是以「牽 車藏」名聞於世的地方,在蚶仔寮和金湖的萬爺廟;另外下寮的挑飯擔所在地。這幾個村落在每年六月初七或初八日所祭拜的萬善爺,都是以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六月七日,所發生的大水災造成數千人同赴龍宮的事件。今年(西元二OO七年)在7-11超商有簡介發行,行銷這個活動。
(圖片為蚵寮順天宮的洩水孔,以龍頭造型呈現。)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雲林古廟特輯

2007/07/15 23:17


雲林找古廟之三 西螺之二 崇遠堂 張廖家廟

西螺臨二崙鄉的邊界,有一座全國最大的家廟,崇遠堂。裡面石雕、木雕、彩繪……等都非常精美。

尤其是座落在平原之中,四邊沒有建築物,更加顯出閩南建築之特有風情。

崇遠堂也叫張廖家廟,原創於清道光年間,西元一九二八年,日據昭和三年移建現址(有說民國十七年)。目前所見建築為民國四十四年重修的成果。正門為五開間,屋頂採斷簷生箭口的形式,中間推縮成凹壽,以一對龍柱與石獅形成中央視覺焦點,正殿以三開間軒廷拜殿結合,為主要祭祀空間。

三川門左邊石獅胸前彩帶古錢有著昭和三年字樣,可看出施作年代。內外棟架粗大,雕工細緻,為不可多得的珍品,吉瑞動物斗抱造型生動,值得再三品味。彩繪更值得大家專程帶望眼鏡來欣賞,出自鹿港名師柯煥章的手筆,精彩,昭和十三到十四年之間(民國二十七、八年)左右的作品。落款常見,柯煥章、笑雲、磺溪……等等。

(2013/12/20註,整修中)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雲林古廟特輯

2007/07/15 23:19


雲林找古廟之三 西螺之三 振文書院

清朝時期,雲林地區有四所著名的書院。分別是:龍門書院、奎文書院、修文書院及振文書院。其中又以西螺早期的文風最興盛,擁有修文,振文兩書院,出了多位秀才、舉人、進士等,這些成果都應該歸功於這些老書院。

振文書院建於清嘉慶二年(西元一七九七年),嘉慶十七年時,振文社王有成等人倡議成立書院,經廖澄河等熱心人士捐資興建,翌年完成,樑上懸有「千秋書祖」古匾。當時也因此文風鼎盛。民國七十四年,行政院內政部將此列為三級古蹟,書院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為雲林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振文書院,格局只有兩進,將講堂與祭祀的空間合併,只有正殿與拜殿,拜殿圍牆為現存唯一民國十年以前的建築物,山門是民國七十四年,政府將之列為三級古蹟時編列預算增建的。而正殿與廂房為土角磚推砌而成,於日據大正十年(民國十年,西元一九二一年)改為清水磚造的建築。

振文書院的石柱,有光緒壬辰年,由首事廖震成所捐,此乃研究地方文史,珍貴的線索。裡面的彩繪落款為歲次乙亥年(猜測可能是第一個乙亥年),若無誤,則時間在日據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到今天已有七十三年的歷史。穎川雪樵(或雲樵)陳登科筆。(雲林某鄉的村子裡的民宅,有落款歲次癸丑年的畫作,記得該屋主人說那房子已建超過七十年了。而這樣的風潮在民國七十二年便已少見。且該屋主人說,那是他時候就有了,他已經快八十歲了。)如此說來,振文書院某些彩繪應也有七十多年了吧。

振文書院的建築藝術可從石雕,木雕,剪黏,彩繪與書法等方面欣賞。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雲林古廟特輯

2007/07/15 23:20


雲林找古廟之十七 二崙賜福宮之土地公還在古廟裡


無意貶新褒舊,我只想找一個可以讓阿公講古給孫子聽的古早廟,在二崙。


二崙鄉田尾村賜福宮,近年已建新廟。


所幸,舊廟沒被拆掉,所以,……老土地公還可以每天聞到杉木的香氣,還可以看到當年那些在祂廟埕揮汗的匠師,所精心雕造的作品;在舊廟裡,散發出那股有感情棟架及雕刻……。棟架依舊,香煙依舊。只是當年執事的棟樑老得老,歸仙的歸仙了。以前,常可以看到公帶孫到廟裡講古,婆婆領媳婦到面前燒香。現在,少了。大家都到新廟去了。好是好,都是老人家的家。只是……只是……,也好,老人家從古早開始,不也是一個人靜靜的巡著莊子,顧著眾弟子嗎?……再說,偶而幾個老東西不是偶而會,來這裡靜靜的坐在樹蔭下,坐在椅條上一整個下午,或上午……,就算是沒說上半句話,就簡單的坐著,坐著;兩個老人一起坐著,強過一個人獨自在家打瞌睡或給電視看,年輕人不愛回家,在家裡就是一個老人,來陪陪土地公,也不錯。

 

二崙田尾賜福宮,本來叫福德正神廟。民國二十一年(昭和七年)受池魚之災,一把火燒了土地公廟,經善心人士廖才皇、廖代、廖明臘(去掉月字邊)……等人發起重建;原在道光年間,自北港朝天宮分靈天上聖母坐鎮田尾村;觀世音菩薩源出斗六湖山岩,……近年將舊廟後移另建閩南宮殿式大廟(民國八十二年動工開始興建……),土地公也在裡面,鎮殿。廟史可追到乾隆八年(西元一七四三年);乾隆十八年修建一次,光緒二十四年受風雨摧折再修,然後就到民國二十一年那次了。民國五十九年補修廟庭,油漆廟貌。現在所看到的彩繪是民國八十六年由劍峰所畫(以上講的都是以舊廟為主角)。

 

本來忘了二崙田尾還有這間老廟,雖然被新廟所遮,但還保存的很完整。文章初段即以這種心情寫的。二崙也有一座古廟耶!(我在興奮什麼啊!?……管他的,反正就是喜歡。)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類:雲林古廟特輯

2007/07/15 23:20


雲林找古廟之十七 二崙鄉之二 八角亭復興宮


之前看過不少昔日建築圖像的著作,對這樣的風格一直存著幻想;初見八角亭復興宮,被他的外觀給震懾了。那天專程跑去調查,想說那麼古樸的建築,至少有數十年的歷史吧!內外看了幾遍之後,說真的心裡有點小小的失落。。。


剛再翻出檔案……,該不會是自已「中毒太深」了吧!怎麼美成這樣(請原諒我這麼形容)。

 

在一片雨後的翠綠中,一座古廟立於藍天白雲之前。心,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那還是午後逆光哪!要是早上順光應會更棒。

 

復興宮供奉伏魔大帝,鍾馗。


有張匾額是民國六十五年立的,「伏魔大帝」歲次丙辰重修某人立;另一張匾額「復興宮」民國七十六年安香紀念,八角亭眾弟子敬獻。


不過在廟中石碑有民國七十六年重修,及民國九十四年,兩個台帳石碑說明復興宮曾經走過的痕跡。那之前呢?


正門門扇上木紋說明此座廟宇年代已久,那是風化的結果。洗石子的柱子,裡面木架構不多,結構看似磚造或鋼筋水泥,但從外觀牆壁來看是磚造的。屋頂剪黏有些是煵煻作品,有些則是玻璃。

 

整體而言,八角亭復興宮是怎麼看怎麼舒服,拍婚紗或沙龍照應該不錯。


因為外觀及整體空間感都棒,加上那木製隔扇門風化木紋加分,所以列入雲鏡古風雲林找古廟的老廟之一.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