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有廟要翻修屋頂的消息時,總會讓我替那地方的人們感到一份憂心。
你也許會問:為什麼?
從各地看過上千座新舊宮廟屋頂的我來說。真要講一句實話。
以三十年前所翻修或新建的宮廟做為基準。
越老的越有內涵。故事,左右對應。就算出現幾組特殊典故的作品,大致上還不致於讓人太過[無感]。
(沒人在看)就個人的觀察來講,說這話的人,還算是一句真心話。
但是連主事者也無關緊要,任由匠司[自由發揮]。
像這樣子,從諸多角度來看思考,觀想。唯一能浮起的一個結論是,人文水平漸次退落。除此之外,幾乎沒有第二句話好想的。
呼籲嗎?
我不想再做一個不受歡迎的烏鴉。
但也不會刻意去討人觀心騙頓飯來麻醉自己。敬謹的向你們的神明稱許一聲,神威顯赫,人親風光美,是我能講出口的真心話。。餘者不用多言。
公告版位
- Nov 02 Mon 2015 20:18
漸次退落
- Nov 01 Sun 2015 12:18
萬聖節與民俗慶典
這幾天剛好是萬聖節瘋傳。有些朋友以商業角度切入探討西方國家的慶祝和台灣民俗的訐格?有些則以校園活動民俗祭典衝突在討論。
小時候,對聖誕節互寄聖誕卡向人家祝福最感趣味。收到賀年卡或聖誕卡,預告年關將近,過年快到了。有新衣服可以穿,還有紅包可以拿。過年那幾天可不必放牛羊下田幫忙農事,整天玩耍大人也不會罵人。但萬聖節在我們鄉下地方,其實是無感的。就算到今天,我還是搞不清楚萬聖節是哪一天,為什麼可以不給糖就作怪?
學校的社團搭配萬聖節辦活動,某些社區鄉鎮也時興辦些和小朋友同樂的踩街活動。於是,有些人開始思考,怎麼都是外國的鬼怪呢?難不成外國的吸血鬼漂洋來台定居了僕!?
跟據個人不正不經多年觀察心得來說,在台灣民俗來說,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歲時節慶祈福謝天,有其一定。雖然不是嚴格必需如此那般,但春祈,秋報;清明祭祖,中元普渡(普渡不一定只在農曆七月才有。有些地方需要建醮叩答天地,在祭天禮地之後,也要普渡幽冥)。住在這裡的,信奉聚落庄主神明的家庭,時間一到就會自動奉獻菓品貢物款拜諸天神明。那種嚴謹,那種誠敬,不是一般看熱鬧的人能夠體會得來的。能開玩笑嗎?小孩不懂事私下做做還好,被老人家看到多少要惹來幾聲訓斥。
人家外國人文明,可以扮吸血鬼遊街,叫什麼嘉年華會,怎麼我們的不可以?小孩子不服氣的細聲回嘴了。老人家氣的講不出話來。神明的事豈能戲耍?後面那句他沒講出來。我替他說了:萬一惹惱好兄弟們(孤魂野鬼),做了怪,人丁不安,就枉費眾人花那麼多的精神財力辦了這場酬神慶典了。開神明的玩笑,簡直拿著白花花的血汗錢過不去。
這些,那些?就不能活潑一點嗎?可以。只要不是拿眾人的吉凶禍福當兒戲,你們怎麼玩都可以。老人家平了氣緩了聲對小輩說起貼心話來了。他也怕。怕什麼?他怕小孩從此不回來參加慶典。他更怕一年看不到兒孫兩三回。
- Oct 31 Sat 2015 17:59
:[拜鬼?]
在鄉下我們那個地方,只要遇到周日,當需要說出[國語今天是星期幾?]的時候,就很自然的講出:[禮拜]。
而星期一就是[拜一],星期二[拜二].....後面以此類推,直到星期六的[拜六]。
至於[禮拜幾?]也沒什麼人在講,直接問句:[拜鬼?]
你們說今天拜鬼?我們是不會把它想成今天要拜好兄弟仔的[拜鬼]。
對了,鄉下對阿飃並不稱祂們為鬼的。頂多叫祂們[歹物仔],另外[魔神仔]會捉弄生人。一般人也不太會去講他們的。
有衝犯到造成身體異樣,就會去收驚,或到廟裡拜拜求神明保佑平安。
近幾十年來,偶有[頭燒面熱]身體不適時,可能到診所看看醫生,或是藥房捉個藥回來吃吃。
- Oct 27 Tue 2015 02:05
良知與團隊
- Oct 26 Mon 2015 00:08
依樣畫葫蘆
這幾天為了準備下個月在故事館講古,要送給小朋友的[著
才發現,原來代誌不是[憨人所想的那簡單]。
可以經由原形到去色,再到掌握人物肢體動作的線條,雖然
這個著色卡,主要在推動[在地的文化藝術認同教育]。希
會講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