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0731石雕 (26)

台灣一種觀念已經形成,想蓋廟的,事前急著找蓋廟的包商。找到了,還沒看到[裝飾設計圖細節]就簽約。再來全部聽從建商的意見,文字有錯,沒得改;要圖,沒有。

到後面,主事者反過來替包商講話,置信徒和莊人的意見為無物。
這種把自己臉皮雙手奉上公錢,請人在地方門面抺屎的事情,一直出現,一直出現。那些人,有的可能是熱心青年的父母長輩,他們有時連晚輩跟他講都沒用。這才讓人感到身為他們子孫的無言之痛.......

廟堂除了是拜拜祈福的空間,本身有這些[可裝可不裝,卻又被裝上的東西]就具備了博物館美術館的功能。我知道每個小孩都有受教育的義務和權利。這些故事,不管是從學校還是家裡電玩,都有機會獲得。

建商不懂,但一庄一境之地,我想也會出幾個[家婆](雞婆性的熱心鄉親),我天真的以為,只要在廟裡出入的鄉親願意大方張開雙手,歡迎進出的人們在廟口,廟埕說說看看。讓廟變成各項活動的場所。有朝一日,應該能止退為進。

建商不懂,但主事者卻不能推卸責任。他們有心挑擔,自然有責任替鄉親做好把關的事情。不懂就放任建商替庄廟亂裝?那樣的思考有欠圓滿。

不懂,要走出門去問,廟裡的[四聘],可能是古早那些工匠要對主事者說的話~不要不懂裝懂。

要虛心尋找孔明,伊尹,姜子牙來幫忙。這才是正確的作法。匠師他們也在等待好業主,只有好業主,才能激發他們下好工夫,讓大家都有機會發揮一下才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