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08/04/22 02:26

 


 

金瓜石勸濟堂說的故事

九份,很多人都知道的觀光景點。電影以它特有的山形地貌和曾經的繁華當場景,廣告片看中她復古的風味提煉出獨特的咖啡香,日本人也用五番坑口封閉後的神秘感和熱鬧街坊當成考驗千尋少女的誘惑。這就不能怪那些遠從千里而來的旅人,把小小的九份擠成熱烘烘黃金爐了。也許吧!每個人都想來找尋屬於他心目中的寶物,那可能是一段青春勃發的往事,也可能是一趟陪著家人,追溯清苦歲月的緬懷。然而我看到那一張張燦爛的笑容裡,似乎只像某種青春的儀式,一種類似成年禮的儀式。只要在店家小鋪買幾包「地方小吃」,拍幾張昇平戲院當背景的紀念照,然後,被後面的人推著踩著前人的腳印擠上巴士,回頭望著流水般的人群,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這也許就是旅行,(旅行需要像上課一樣──那麼嚴肅嗎?或許這是導遊該給遊客知的樂趣。又假如你參加了旅行團,那這些故事應該是導遊說給你聽。)

也許吧!九份或金瓜石與我特別有緣。已經不止一次的描寫、拍攝、記錄這個地方了。前幾次算是初訪吧!寫的大半是旅人的心情。這次,想用一座廟當主題,以人文和曾經的風情與傳說,來介紹這個關於這個山城的故事。

金瓜石的勸濟堂--祀奉關老爺的廟宇。以前也曾經讀過它,關於勸濟堂的一些故事;據說,傳統木雕師父黃龜理的作品仍完好的保留在廟裡。之前也曾經路過;研究古蹟、保存傳統建築,不是一個需要工作賺錢才能過活的中年人可以享受的。可是,我還是受不了這樣的誘惑。

利用一個沒有帶團的日子,(我說過我的職業是導遊嗎?如果還沒有,現在告訴你。現在我可以當成充電、進修來看待這種事情,導遊這項工作好像需要懂很多,這對面對不同客人時,可以派得上用場。只是無法專精。)搭上巴士往山城出發。同樣踩著前人的足跡走進輕便路,又轉向豎崎路。接著又把自己塞進通往金瓜石的客運巴士,司機為了先把趕時間的客人,送到陰陽海停車場後才轉回勸濟堂,我和幾位旅客在勸濟堂左邊的公車招呼站下車。下了車抬頭就看到那尊大大的關公銅像,手裡拿了一本書,知道的人都會說那是一部春秋,據說是孔夫子的大作。但是吸引我的是廟前的那對石燈籠,細細的腰上深刻著奉獻兩個漢字。那是七十多年前所雕琢的作品。九份、金瓜石則在更早就有了人煙。據說九份不是因為那裡住了九戶人家,而是和樟腦寮有關。但很多人都告訴遊客說:那時賣東西的生意人,每次都準備九份給這裡的居民。

據說勸濟堂緣自護佑鄉民的神壇,後因神威顯赫受到信徒景仰,在清光緒二十六年仲秋,奉玉旨扶鸞濟世活人無數。日據明治三十五年(民前十一年)帝君恩主公,親自駕輦卜擇吉地建廟,日據昭和六年(民國二十一年)在原址附近重建,歷時四年成就今日規模。民國四十一年到六十三年間續有修建,然無損古風,至今仍可找到昔日所建構的匠藝心曲。參與麥寮拱範宮木雕工事,黃龜理匠師在勸濟堂裡有相仿的作品出現。(那時南北交通應已無礙了吧?!雲林縣麥寮拱範宮也在這段時間重建成今日面貌。)彰化傳統彩繪大師郭佛賜在這裡還留下一些樑枋畫作。這些還沒有讓我動心,讓我注意的是裡面的石雕作品。仔細觀察發現,作品裡似有所指,把掘金礦工最深的祈望刻在牆壁上。像「此君日日報平安」水磨沉花花鳥作品;顯示匠師替深入礦坑冒著生命危險的礦工們量身打造。還有一首與金瓜石產金有關的詩句:「神威長赫赫,廟貎一番新,富貴何常定,黃金賜福人。」除此之外在三川殿右邊牆角下的石構件上,還有兩件作品也與祀奉關聖帝君關聯的裝飾圖案,一是雕著大刀的櫃檯腳,另一是一支關刀的柱珠。大刀可斬妖除魔,關刀一出鬼魅無所遁形,求平安才有福氣享受天地精華──黃金財寶。這在其他廟宇以吉祥喻意的佛教八寶、八駿馬,或者花鳥瑞獸、萬字紋飾等等不同。這些作品幾乎都出現在虎邊,顯然有對場較勁的意思在裡面。

細觀前後作品之後,心裡產生更多的疑問,於是轉向辦公室向廟中耆老請教,果然頗符猜想。根據老人家說明,當時有來自浙江的石雕匠師蔣崇益和張華水分左右對場,蔣崇益負責龍邊,張華水以當地人文特色為創發抗衡。

三川殿的石獅和龍柱,雙方造型相差無多,不仔細觀察還無法分出兩者差別,像虎邊龍柱上的人物臉形較為俊美,龍邊的人物表情就較為粗獷。在壁堵上的圖案也出現差異,尤以線條的處理相較,兩邊明顯不同。在裡面的花鳥人物柱,雙方各顯其能。不論是架勢或雕琢的工夫,好像拼了力在上面表現。枝葉、線形,戲曲內涵有別於一般。像昭君出塞、西湖借傘,吹簫引鳯、漁樵問答……等等,巧佈於百鳥朝凰枝葉之間。至於常見的三國演義,封神榜等神話故事,勸濟堂裡外也有。既是石雕是對場作,那裡面有沒有之前介紹過的「真獅破假獅」呢?有的,在虎邊有一件哪吒鬧東海。龍王在封神演義中被李哪吒鬧得天翻地覆,當然代表西邊的張華水師父不會忘了有這則故事可用,雖然是君子之爭,(老先生說是相約較量工夫,不是惡鬥的拼場。)不顯顯技能好像也對不起自己。

在廟旁山坡花園小路旁有尊石雕像,據說是日本人二宮金次郎童年苦學的全身石雕像。只看他背著柴,手裡捧著一本書,全神灌注的讀著。老先生說這位二宮金次郎首重「誠信與互助」,他以此勉勵年輕人和公司員工。老先生說:「常有日本人到這裡看日本人哦。」老先生的口氣讓人感覺上好像這個日本人也到過台灣似的。

勸濟堂這座廟裡的建築裝飾記錄了九份曾經輝煌的過去,但遊客鮮少刻意造訪,就算走進廟裡也不見得知道這些故事。金瓜石產金,得金的礦工可能一夜之間就把黃澄澄的金子投進九份那個溫柔鄉。造就了日據時期九份有了小香港的封號,也因此讓九份這個山城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可是在九份想找些屬於這個山城最初的感動的事物並不容易,所幸在金瓜石勸濟堂還有點殘餘的風華讓人懷古、想像。

站著勸濟堂廟前遠眺,黃金神社的鳥居,遺址在望,石獅子巨石在山巔伏著,雞籠山還是頂著高高的藍天。我知道下一次再帶客人遊九份時,會有更多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讓更多客人帶著屬於他自已關於台灣,關於九份的感動回家。

 

  

 

兩邊的聯對造形不同。

 

 

此君日日報平安石雕

 


 

黃金賜福人五言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