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省繪型二版拷貝

20160731石雕 (16)

20160731石雕 (22)

2016年11月7日二崙三和協天宮螺陽迎太平2 (137).jpg

2016年11月7日土庫新庄仔奉祈宮螺陽迎太平 (197).JPG

2016年11月7日土庫新庄仔慶安宮螺陽迎太平 (199).JPG

 

 

這些東西本來就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和目的。


在生活只能維持一份溫飽的時代,它們只是一條花紅的紅綾,為了喜慶的日子而出現的佈置。但在經濟稍可的時代,它們就可以往上提昇一點,讓它們具備內涵,抬昇一地文化藝術水平,做為表彰地方的人文形像。


那個有就好的年代,我們也許可以說~我們走過來了。期許未來,如果準備蓋廟,或即將修復的公廟。希望能請他們做幾齣[有內涵,有故事,有吉瑞意思的東西]為自己擁有一個被真心讚美的藝作。它同時也是準備傳留給下一代的[文化資產]。

 

[說小孩子不懂啦,你懂那麼多那麼厲害喔,那你來做啊! 哪有可能錯那麼久的東西都沒人發現,不要以為你自己很厲害。] (借朋友一句話的延伸文)
在台灣社會的民情中,有些地方的確存在這樣的情形。
 
也許有人在家裡也同樣有這種矛盾的情形;一方面望子成龍,另一方面卻不願承認小孩也會長大,也會有自己的思考。 雖然不見得事事以[被挑戰的父權],而產生的戰鬥力,以權威去壓抑晚輩。然而現實中,卻是父老子成。
 
歲月的變化,父者終有衰老的一天。他們的體能和智力,隨著無情的時間而日漸退化。這時身為兒子的,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需面對他們。
當管家的父者不再聰慧理性,身為晚輩的,就不能不採取一些措施。因為一個家族等同於一艘船,為了不讓這艘船去撞冰山,不管甘不甘願,當兒子的都必需取而代之。
 
萬一沒辦法時,為了族群的延續,萬不得已的時候,該跳船時,也要那麼做。
但個人的想法是~不能放著已然衰老的父者自生自滅,適當的距離觀護著他們。做好隨時抛出救生圈的人。再怎樣總是自己的父母,沒有他們的結合,就沒有子女這一身活到現在。 (感性之語~莫以勸世文章看我~)
 
註:文中所討論的是業主,對於匠藝和製作生產的工廠,不是本文主題。請師父們不必對號入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