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民俗的反思和個人對自家民俗的觀察

龍山佛具店的神將團.JPG
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殊的人事潮流,不同的時局民情,會有不同的流行陣頭和各式因應的組織出現。隨著歲月和人事的重組,不管是增減或人心的改變。之前曾經出現的組識和陣頭,都會被時代所監督而有所變異。適合眾人期望的,會被留下來。違反人心想望的,會被檢討。有時群眾的聲音會被一時的權威壓抑與反抗。有可能就會受到眾人的抵制。
哨角隊,轎班,旗隊,隨駕團,將軍團等等,個人誠然相信成立之初必然是單純的為神明,為地方的榮景和保護民俗信仰而成就的。
然而,人多勢成眾。有了眾人之氣,自然會吸引有心人士,想借使可能的威力,達到特定的目的。
(如果連人民都不能燒香燒金紙的民俗活動,卻讓特定人士進入壇域請神明安座,團拜。會不會激發更大的民怨?這點也許在今年開始於各地政府和環保局處大力推行禁煙減香的行為之後,被激化成社會問題?這也是個人想到的大哉問。)
當一個團體被少數人當作個人目的加以威權化之後,自然會排擠原來在民間信仰的云云眾生。那時,衝突就可能被放大。而背後的私心,很容易被眾生看在眼裡。
這些事情看在眼裡,從各方的討論;不管是自省還是批評,其實如海水退潮,很容易被發現誰沒穿褲子。只是,某些人以為,群眾是盲目的?
當個人的目的遍離一般信徒的期望,違反民俗本身的核心價值時,是很容易被發覺。只有他自以為穩穩,成功在我。
(真的嗎?當私心被眾人窺知之後,他可曾想過,自己之前建立的誠信,已如水傾之勢。很可能一發就無法收拾。)
殷鑑不遠。前車輪痕猶在。君子豈是無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