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依附在牆壁上的彩繪,萬一像這樣的病變,一般來說很難修復。
就像一個人病了,假如不是從身體療復做起,光從外表擦粉抹灰一樣,可能只是迴光返照,給人拍幾張驗收的遺照。也許下一刻都塵歸塵,土歸土。
建築物本身,不止是建造時。材料的選擇,工法的道地(每個地方的條不會一樣,但傳統建築的匠司,就是有辦法蓋出支撐一年三五個颱風大水的侵襲,陪人們走過一甲子的歲月。金X慈X宮不就是這樣嗎?正在整修的麥X拱X宮在整修之前遇雨則漏也是支持到假設工程的完成)。
而這些屬於皮面的裝飾修飾工程,(在土埆厝的年代;石灰打好之後,再由畫工進行彩繪。)幾乎像女子上妝一樣;她可以不畫也能有自信,面對天地日月父母子女左隣右舍(記得洗臉梳頭)。
傳統藝術,在在需要場域的傳習。它不比純藝術創作,可以幾十年等待一個伯樂。因為地方那間公廟,需要被美化,沒辦法等待。
從些超過四五十年前重修和新建的中古廟裡的作品,我們看到還存留不錯的工藝作品。它們雖然沒法像更早之前(六七十年前留下的)那麼精美。至少還不會丟地方的文化水平。那種情況,我們或許只能推給[時代的社會風氣]對待藝術還有一點起碼的尊重。若再深入一點,也可以說是對他人,對自己所背負的責任,一個尊重。
四十年,不少原本沒蓋廟的庄頭,起造新宮。四十年來,拆舊建新的也不少。可是~我們好像不容易看到所謂超越前人的作品?名列古蹟的會比較好嗎?不一定。
可是,我知道,有好的畫師還堅持在崗位上替台灣的民間藝術館留下一絲希望。
而各地公廟,宮廟的主事者,我想,他們只是還沒被喚醒,不是他們願意讓地方的人文水平向下探底。我誠然相信,如果讓他知道哪一桶是蜂蜜,哪一桶是米田共,他們肯定不會捧始糊面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