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些存於民間的匠藝美術,即便是粗細雅俗互為交融,
但整個來說它們的作品還是有人的情感和溫度的......
但自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進入工廠製造化後.
便品,取代匠司現場工作的機會.價廉(物不一定是美的),
於是一頭速交貨唱演不來一台戲.有的還出現明顯的怪樣.
張冠李戴替那庄那廟的人等唱著讓人聽也聽不懂的曲調.
這又讓人想起某些地方的公廟,在非主神的神明慶典,
由各交陪宮廟前來祝壽的誦經團和文館子弟,各團吹拉自己的調.
喇叭放送頭開比大聲的.看他們每個人額頭冒汗.可真是辛苦了.
心想~經典或許有些相同的,怎麼不來個"共同誦讀一部經典",
或許會讓整個祝壽的氣氛和諧一點......(這又是題外話了)
裝飾,無非增加人文藝術氣息為目的.當然有人是為了炫富.
可是那有被某些小朋友一語直白~"國王沒穿衣服"的危險.
這事,我在國中時曾犯過一次.
某天撿到了兩個小小的"紀念章"(一種可釘在衣服或領帶上的小飾物),
金金亮亮的,看來是步槍和指揮刀交叉的圖案.
就這樣連著三四天都把它別在領尖上,左右各一顆.神氣的不得了.
一天,班導師下課後把我叫到旁邊跟我說:
那個東西你不能戴.取下來.
只記得當時我的臉紅熱的不得了.
老師又說:那個不適合你戴.
第二天,老師拿了兩個不一樣的徽章給我,叫我別在書包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