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樣的方式不一定適合每個地方,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場合與時間。


在經過一番內部的鄉土調查之後,鄉親們開始對外發聲,跑學術機構,拜訪學者與匠師的傳人。接著,主動出面邀請彼此熟悉的友人社團,請他們專程前來交流。一來讓到訪的客人們看到家鄉文化藝術之美,二來,讓鄉親由外客前來參訪的舉動中,感受老建築本身的藝術人文價值。當然,會有人忍不住而跳腳。但此時要有人能站出來稍稍擋一下那種情緒的衝動。至於上層,看到鄉親之間互有拉扯的情況,便不至於強渡阿里山。但彼仍不會那樣就死了心。他還會繼續努力,直到完全無望之後,就會改弦易轍,從善如流。因為那些熱心的鄉親真的只想做事,替家鄉留點文化與藝術,至於功勞,沒人會去搶,也甘於做球給頭人。


但這樣邀請四方佳賓的活動,不能停。當然這種活動並不需要花到廟裡的錢。至少這群朋友到來,回去還會介紹其他的朋友過來。香油錢嘛~肯定不會太多。但不至於讓廟方貼錢就是了。(或者說,不會貼大家的出席費。)


而前來參訪的嘉賓會拿到小冊子的沿革,和鄉親精心製作的藝術冊子作紀念。


身為雲林人的一份子,替鄉親跟這群遠道而來的伙伴們說聲:[台北市保安宮文史工作團隊們的伙伴],感謝您們;因為你們的幫忙,才有後面一連串的故事與大家分享。(另一批是三重文史工作協會的伙伴,謝謝您們,再緊要關頭補上一刀~哦,不是啦,補上一句關鍵。留下來是寶,拆掉成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