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地的文化自信,從地方對老舊建物陪伴人們走過歲月的足跡有無情感反應出來。
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
老建物,特別是公共造產建築,它承載人們一同走過的日子。除了情還是情。
那份對歲月,物事的感懷,有很多向面會藉由街景,建築渲染出來。
在這向面之外,包括建築構件和建造工法。
老建築,不止記錄人與人之間共記憶,同時也是建構型式風貌的欣賞。
和提供給今天的我們以及後人,一個能夠見習歷史,和已然無可回復的建構方法。
就算整棟建築因為人為傷害而消失,但被人以原地原樣重建的房舍。都具備歷史意義和教育價值。
地方人文水平,在於人們有那份胸襟,有一份傳承教育社會,教育子弟的心思和能力。
那個文化古蹟,不止可以用來[行銷]做為觀光促進經濟之外,還是富足人心的文化財。
而文化財,必需具備人文教育水準和智慧才會擁有。
更重要的是~那個地方會被人尊重,尊敬。這樣子,也是一種富足社會的表現。
我們看過拆除老舊房舍的政府單位,民間團體被罵翻。被嘲諷。
那些已被改建的,只能從老舊照片看到的舊觀~被惋惜。
如果是新不如舊,套句時下流行的網路用語~被打臉了。誰的名字在建物上面,誰被打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