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間信仰中的宮廟,要走企業行銷,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台語說「窮家惡岸,少米惡爛」(更雞餓岸,少米餓爛=台語音譯)也是這個意思。
特別是在今天的鄉下或是過去以行郊苦力集成的宮廟,面對年輕一輩外流,剩下幾個老人顧守所謂的傳統。丁錢緣金收來只能應付該次酬神演戲之用,平時水電香燭費用,再怎麼撙節開銷,都顯得捉襟見肘。看看友宮人潮如雨後的流水,幾將廟門都快擠爆?怎不令人即羨又妒,恨不得劃一道無形的匝門,分點雨露。然而,人潮香客屬於心甘情願,哪裡的神明靈驗就往哪拜。 再不然來個新鮮話題,請媒體記者寫篇報導,增加點閱率,打個知名度,都能助力些許。只是,如果本身不具「長效資源」,單靠「活動」,恐怕續航力不足,更讓人為之擔憂的是,如有「矯造的情形」,或被查覺偽造歷史,輕慢文化藝術者流,更會讓人心生反感。如此一來,恐怕連神明威信也要受到拖累。
個人年輕時對民俗一事只是「攑香隊拜」,對於宮廟之於民間信仰,只有看看熱鬧而已。但是,自從參加台北市保安宮古蹟解說培訓之後,一方面學習新知,一方面反思社會中那從小看慣的咚咚鏘,從人文,習俗,藝術,歷史等多方面的交叉比對,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宮廟要「發展宮務,壯大香火」,其實有幾個資源可用。很多人以為是民間信仰中的神威顯赫?話是沒錯,但是宗教信仰本身就具備「不理性」的特質,信之則有,不信者無。靈驗與否?也在一心之念。看大家都去拜,好像自己不拜,好運就不會降臨?
一座宮廟能有什麼資源可用?
第一,當然是民俗信仰,神威顯赫嗎?前面說過,那之於個人觀感。我要說的是,存在於主神香火境中,各庄會在「年節祭典」前來迎請的過程之中。(管委會會和友宮交陪往來,怎麼自己境內庄頭前來迎神明回去祈福,這個寶貴的時機,竟然無法派個代表,送點心意過去表示一下?嫌棄庄腳郎散赤是否?我實不敢誑言亂猜。
第二,宮廟本身的人文歷史,在在可用。這裡不是要你們去假造歷史,這裡反而要地方面對歷史。找到了,可以當地方人文水平抬升發佈出來。 人心不古的時代,這個有社會教育意義。(君子可見,偶而苦兒孝行力爭上游的報導會受歡迎,讚美,道理相通。) 因此,如何找出自己的長項加以發揮,就成為必要的課題了。
第三,也就是在下念玆在玆的區塊。廟本身的建築,有歷史的用歷史(但請儘量延用舊物。只有那些舊物才能證明廟的歷史。才有說服力。)有藝術作品的用藝術。您不要說四五十年的不具保存價值,在下直接告訴您,這話講出來,連廟前那群流浪狗都會笑您~[不識字兼無衛生]。
第四,萬一您們的廟,剛好被重蓋,而且被裝上「不忠不孝不廉無恥」還有那些「無人看有」的速交貨,請不要逃避它,更不要訓斥遊客和鄉親「不要亂講」,如果您這樣說,對您說老實話,連麻雀(厝鳥)都要嘲笑您了。
要不然該怎麼辦?個人的看法,不然就學今年台北燈會那顆主燈「福祿猴」,你們笑,我跟你們一齊笑,笑完,請聽我說。將身說法,面對錯誤,然後把正面的也一起向社會表達。到時一堆人排隊來看「張飛打岳飛」。
臺灣人到底善良,入廟不拜一下,不要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都在駕前了還敢放肆嗎?這麼說起來,好像錯越多,上版面的機會也越多?(完全離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