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07/07/15 22:50(原作時間於2003年保安宮慶成醮之間.2018/01/03補充)

會跟剪黏師父潘坤地先生認識,是因為保安宮的關係。我在保安宮學習古蹟、人文方面的知識,進而變成義工,為喜好古蹟的朋友服務。保安宮獨立整修這座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老建築,請來八方從事古蹟修復的匠師,有的因為施工品質無法逹到修復古蹟的目標,一再更換。經過幾番尋找篩選,潘師父才被保安宮廖先生找到。那時保安宮還在整修的困境中奮鬥,而潘師父則在台中某家廟(歷史建築)工作,半年後完成台中的工程,才到保安宮做剪黏。

到今天,保安宮正忙著慶成大典建醮事宜。(2003年保安宮慶成醮)

這三四年間,我靜靜的站在地上,透過工程圍籬縫隙看他們以精巧嫺熟的技術,為保安宮美化天際線。因去年古蹟解說義工讀書會,變更讀書會研讀方式,採各小組自定題目,本組選擇「三川殿藝術賞析」,涉及剪黏藝術,才有機會向潘師父請教。

潘坤地先生,師承洪坤福一派,其師徐俊三,師公姚自來。姚自來為洪坤福得意門生──五虎將之一。洪坤福在日據時代大正年間,保安宮重修時留下珍貴的作品,至今仍可在保安宮找到,比較大件的作品在正殿龍虎堵。

來自屏東的潘師父,黝黑的皮膚、精瘦的身材,是常年處在太陽下勞作的成績。憨厚老實言談中,透露出傳統社會裡樸實的個性。古蹟想來還是要古意的人才做得來吧。

看來大約五十出頭吧。和他一起工作的師父給人的感覺也是一樣,靜靜的花匙在手中塑出一尊尊傳奇故事,服飾、動作無一不美。天上飛的神龍彩鳳、地上跑的珍禽瑞獸。文人武將,想來沒一項逃得出他們的手掌心。這些傳奇、吉祥、野趣在他們心中成形,由手中塑出。不管是修復古物,或是按主人家交付的圖案,都可透過靈巧的手中浮現。然而如此精湛的技術,也必需面對現實生活考驗。

潘師父說:「他們跟時下許多傳統技術一樣,也走過玻璃剪黏和「淋湯」時代的矛盾。」(訪談中他提到台北阿美飯店的剪黏也是他們的作品)

民國五六零年代,經濟快速成長,許多寺廟一有錢就藝大廟。但對於傳統技術卻未加于重視。傳統建築工法面對鋼筋水泥衝擊之下,一幢幢仿古建築的大廟佔據土木架構的古蹟,讓原本就經歷天災人禍的建築幾近消失。剪黏這門技術也在同一時期,從水泥、玻璃的現代素材中,退化到用模子翻成小零件再施以釉葯的淋湯剪「黏」。傳統工法費時費料,匠師們不得不變通方法面對同業的惡性競爭。

令人欣慰的是,從潘坤地的師父手中退化的傳統剪黏,再從洪坤福弟子──「洪派」傳人手中給救回來。最讓潘師父感到得意的是,這門技術在廖先生主持之下,讓他在保安宮把技術推到最頂峰。

在與潘師父聊天當中,最讓人感到舒服的是那種傳統的敦厚,幾次相談給人的感覺就像跟一位家鄉的鄰居談天一樣。

(下方附圖是轅門斬子.潘坤地修復。其中楊宗保的偶頭是老件)

轅門斬子2007台北市保安宮 (22).JPG

一場輕鬆的下午茶,我們從古早談到現代,由鄉村聊到都市,直到今天,彷彿那盞茶香還淡淡的飄在空氣中舒展我的筋骨。

arrow
arrow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