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廟口講古百場宏願
第四十一場 台藝大古蹟系演講.(陳敦仁老師拍攝提供)
今天比較特殊的地方是,一開始給了每位同學一張便利貼.然後說:
以第一志願進這個科系的同學可以寫上名字.
剩下的,在聽完這個課之後,你覺得這個科系是你真心想唸的,也可以填上.
當然,我們不敢說單單一兩個小時,就能改變大家的心態.至少,希望能給大家多個思考的方向~
今天這堂課是老師幫忙才進教室和大家分享的.本來課程目的,希望能給同學們對未來方向有點啟發的作用.也因為如此,我把百場講古的核心價值,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這些提問,上一場在新北市圖書館中和分館第一次發表,這次是第二次.稍微帶點〔理論〕的意思.所有的強調只有〔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前面得加上〔自我,或在地〕.
以下,請大家批評指正~
文化是什麼,藝術又是什麼?
我們可以花很多錢,搭飛機去看外國人的寺廟~教堂。
我們到故宮、博物館、美術館,用朝聖的心,跟著一堆人擠來擠去?
回家還要寫學習心得。
米蘭大教堂、故宮博物館院、萬里長城、金字塔…..。
米開郎基羅~創世神話/維娜斯/大衛…..。
范寛/黃筌/懷素/文徵明/王羲之….。
溪山行旅圖/金碧山水/自敍帖/蘭亭序….。
麥加朝聖/巴西嘉年華會/日本的文化祭….。
這數不完的都是文化,都是偉大的藝術、古物、古蹟。
在台灣~
神明,民俗,民間信仰,當然夠久,夠老。
我們的民俗,民間的慶典,元宵,清明,中元,冬至,王船祭..。
少說多講,了不起,兩三百~四百多年。
美國兩百多年,都可以為了他們的西部開發史留幾個〔史詩般〕的電影.
台北市中正紀念堂都可以被列為古蹟!?
為什麼不能接受我們說:
台灣的漢人歷史四百年,夠老,夠久...
〔當朝者對原住民的漠視,更不必談了.那些,可能也是統治者一直不敢去面對的區塊.以至於能拆能移除的,恨不得立刻使它消失,惠來遺址..也許,小惠該去找那個,不替他張貼公告的那個人,算那筆帳.〕
我們拿香拜的觀音,地藏王,有人說那不是正信。
我們我們的民間信仰,被說成迷信,浪費,汙染。
我們遇到他教,未必會那般失禮的嘲笑他們,清明不回家=背祖。
但是我們卻被人家指著鼻子說,你們拜的都是偶像。
八家將、陣頭被寫成中輟生的代名詞。
可是我們生活周邊,至少一庄一土地,一鄉一境主(各地另有主神,本處借意),那些寺廟除了安定人心,是此地無形的司法和安撫人心的場域,還是一座座多功能的博物館,美術館,歷史文化教育館.
我們的文化、藝術、歷史就在生活週遭。
可是,我們的「自我文化認同」為什麼凝聚不起來?
我們台灣任何的一個角落,應有的「地方文化自信」到哪裡去?
人家一句話,就可以輕易讓我們一座七八十年的老廟,拆掉。
很抱歉,到現在還有很多的寺廟和老建築正被人虎視眈眈的準備把它們拆掉,拿地去賣錢.很抱歉,花你的錢,你不一定願意去使用那一座座的蚊子館.有沒有人賺去吃,失禮,你吃不到.可是卻有可能是你父執輩自己去代替眾人簽下〔拆除同意書〕的.
(這裡沒有影射任何地方或任何人,勿需對號入座.勉強擠進來者概不負責.)
不管各位同不同意。以上舉的這些例子,說的這些’那些,都是事實。
我們的文化和藝術被長期的漠視,忽視,甚至於鄙視。
以致於經過了幾百年,我們依然沒有一份最起碼的文化自信。
我們甚至於不敢告訴子女們說:
這把鋤頭是你父祖輩留下來的,是我們家的珍寶,你要好好保管,維護,然後一代一代往下傳。
註:那張便利貼到最後,我並沒有收回來.我希望同學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屬於自己該有的那份對家鄉乃自家庭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個人想像,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不管你學什麼,做什麼,都會覺得〔卡卡〕.
今天同學們有錄影,可是我連光碟也沒辦法讀了,改天拿去請朋友幫忙讀出來再和大家分享了.先借用敦仁老師幫忙拍的照片,當本場的影像記錄.
哦,今天也遇到我生命中的貴人,徐永賢大哥,是他引見我到台藝大才認識劉淑音老師和王慶臺主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