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同與自信
百場講古第四十八場(按接洽順序;但是以登場時序來說確是第五十場).在2013/02/27日中午十二點半到一點半,在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正式開講.
這場能成功主要是周院長對喜斌的支持與照顧,周院長是看過拙作覺得有意思,又從書裡的個人簡介從網路得知百場講古這個活動,但因為時間和地點無法配合,起而邀請喜斌到他們學校和同學們分享心得.
我與周院長素未謀面,卻一見如故,周院長像個長者對喜斌關愛有加,對於台灣本土藝術與在地文化非常關心,也曾多次邀請本地的藝術工作者像歌仔戲演員和布袋戲大師到校和同學們演講.
這場講古原先本來只想和同學們介紹一些台中在地廟宇裡的〔戲文出相〕作品,可是在整理簡報的過程中,思考過去演講說書的經驗之後,最後決定給同學一道比較重口味的料理,(這道菜在台灣藝術大學和同學講過),這次再加料.
我想從稍微基本的理論著手(雖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覺得如果能從根本思想帶起,或許同學們能藉著學術科的學習過程中,有觸類旁通的思考~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剛好前兩天媒體報導李安導演獲得奧斯卡大獎.我沒看到轉播,也不清楚李安導演有沒有感謝他的父母.可是我安排了最後一段的簡報內容.想告訴同學們,你的母土文化是你必需勇敢去接受和面對的.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勇敢的放眼世界.也只有如此,你才會願意回頭學習你的母土文化,不至於學了新的知識之後,反過來輕視自已的文化.~~~~~
以下是這次簡報裡的大哉問~
我們可以花很多錢搭飛機去看外國人的廟~教堂
我們的學生為了學習搭車到博物館,美術館各大展場用朝聖的心
跟著一堆人擠來擠去?回家還要寫心得報告。
-
米蘭大教堂
-
故宮博物館院
-
萬里長城
-
金字塔
-
米開郎基羅
-
創世神話/維娜斯/大衛
-
范寛/黃筌/懷素/文徵明/王羲之
-
溪山行旅圖/金碧山水/自敍帖/蘭亭序
-
麥加朝聖/巴西嘉年華會/日本的文化祭
這都是文化,都是藝術。
可是
為什麼面對家鄉的土地公廟(住家附近的廟宇)卻不當一回事?
嫌它老舊,拆!
嫌它跟不上流行,拆!
台灣的神明,信仰民俗?當然夠久,夠老。
少說多講,也有數百年。
可是,我們卻找不到一座百年歷史的老廟。
我們的民俗,民間的慶典,元宵,清明,中元,冬至,王船祭..。
曾被說成迷信,浪費,汙染...
八家將遊藝陣頭被說成低俗的代名詞..
然而
我們的文化藝術就在生活週遭
它可能不怎麼美,可是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
我們把報答神恩的奉獻,當成理所當然
奉獻之後
便不再過問
在傳統社會裡,人性的單純,讓我們習慣之後的發展
台灣不是沒有歷史,
也不是沒有文化.
我們的文化以多元融合著稱。
漢文化從古早古早之前,
被祖先從唐山(今天的中國)帶過來。
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才有今天的面貌。
可是我們[自我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到哪裡去了?
假想今天我就是上台領獎的大導演,
我的父母可能沒有名流的身份,他們或許還只是一個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
在這個鎂光燈對我閃爍的一刻,我是否有那個勇氣介紹他們給大家認識?
他們有可能曾經對我家暴.也許,.......
不管怎樣,我都不可能改變我是他們的小孩的事實.
他們是我的生命史的一部份...
再醜,再壞,他們都是我的父母.
我可以努力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術,學會欣賞或者創作,
我可以努力擠進百千萬人夢寐以求的地位,爭取財富功名.
但我總有一天還是得把自己的過去,和前人所走過的腳印,
告訴我的下一代.儘管他們可能不是我的小孩.
就算我做不到,我也沒有權利破壞前人留下的文化和歷史,剝奪後人的文化遺產.
還有
不管前人留下什麼?
不管他們曾經做過什麼?
我們都必須概括承受.
然後提起勇氣去面對.並且記錄下來傳給後代.
我說這樣的動作,叫做[自我文化的認同]
這樣的勇氣,叫做[自我文化的自信]......
我簡稱這個叫做
[自我文化認同]和[自我文化自信].
請容喜斌再一次感謝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全校師生和周院長的支持愛護,感謝林祕書安排課程和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