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多年來看也看了,聽也聽了,連自己也曾都在裡面進出幾回和鄉親一同關顧屬於自已家鄉的文化資產。面對,抗爭,斡旋。不管是內部不同的意見或是來自外在的壓力。都從眼耳口舌身意盤旋再經由意念轉出或消散。

一個地方本來就是由不同的人士所聚而成為部落,庄境。站在一地的公廟就像一艘船來說。不管分成幾派,有幾種不同的意見和想法。除去自利的私心之外。相信所提出的方法和建言都是為了庄境吉凶平安在設想的。

一座老屋舊廟經過數十年的風雨歲月;從新建之初所用的材料建築形式和工法建築而成。不是斑斑老矣,不然也是丹青落去不再是一座富麗莊嚴的宮廟。拆舊建新還是修復續用。大家想的應該都是一樣的目標。要一座莊嚴肅穆的庄境宮廟替奉祀的主公尊神增添神威,為地方的門面榮耀人心。

也許是一方先生出拆建的提議,促發另一群人的關注文化藝術的熱情。(好像都是從這樣的情形才讓人們關心自己家鄉那座[民間藝術舘]的。)兩邊的人士一開始私下號召志同而道合的加入陣容,想做一番大事。接著,試力說服另一方。各有各的想法和理由。先禮,後面的兵力卻被情勢激化而成。到後來越演越烈。轉而對外尋求聲援和外力試圖讓對方臣服。

成功取得主導權的,經過這些年來細心的追蹤和後續的觀察發現,他們並沒有獲得勝利的笑容。而心情失落的一方(我不說失敗,因為可能從此他們對屬於自己家鄉的文化藝術的公廟,不再關心,甚至交代後人不准再進公事殿堂。)一庄一境才幾十戶或百戶莊頭,原本有百個熱心雞婆者,一下子只剩五十。影響的還不止五十個人,往後年年還是要歲時節慶拜拜舉行慶典。原有的全庄之力,搞到只剩半庄的人在做事。這種情境怎麼不叫人心生感傷?

出庄迎神回去巡安賜福,外庄人一看~彼庄不合啦。被白眼,被冷淡。都只能往肚裡吞。

初衷還是最美的。

我看過對立的雙方在互對互敵互信互諒之後,讓不同意見但當時未能取得主導權的另一邊,願意進入團隊變成[校正]方向和提醒與監督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