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部落裡的公眾事務,在家庭的教育觀念裡邊,也許這個情形是一種常態?!

由長者持家的小孩(其實也是長大獨立了)還有部落公事需要開會時,老人家偶而會事前提醒,公眾事得謹慎以對。莫要意見太多;且以[開嘴損角]警戒子弟,意即提意見者需要多花錢,能不講話就不要多言。

這種事情經過數年,老人家依然慈愛。小孩卻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

遠的事不說,單以村子裡的民俗慶典為例。今年元宵燈節迎請神明遶境,在年前廿九日就透過村子裡的廣播系統召開庄民大會。說是大會,其實也就幾個頭家,和一個爐主,一個義意袐書會來參加而已。其他的,藏龍。

村子裡一年的吉凶休咎,端賴聖母出巡遶境本庄過程有無順暢。常發生車禍的路口需要洗路。重安五營。兵馬要犒兵賞將。金銀紙帛要派多少。以往有老乩伯公仔替神明為庄裡辦事。伯公走了以後,出了幾個乩手,惜哉。有的平時言行難服眾意。有的因為工作性質偏黑空,鄉人不喜。有的因為老父不喜他太過熱心庄事。偶有回鄉也常是匆匆來去,像做賊一樣。

兩年前那次的普渡,七旋八折最後拍版定案,以八處分棚大普。聽說更早之前村人曾經為了此事互有指責。某甲譏諷提議者錢太多。某丁說某甲自己怕花錢還管到別人家吃什麼?一言不合~就這麼來上一腳。幸好沒大事發生。

神興,會出名牌,真有威名。但村子裡的事,怎麼做才能出現鄰里敦親?卻不見聖母降駕賜喻。神,沒人不興。像這麼聽話的小孩,應該能生智慧圓融兩者之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