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台灣古廟行腳

2008/09/12 02:34

一地有一地之美,這是我恒久以來的觀念。不管現實環境變遷到怎樣的境地,那些存在於生活週遭美好的事物,會永遠存在;不論塵囂如何混濁,這些美麗的事物或計只會被掩蓋,但它不會消失。

蘆洲保和宮,主祀大道真人保生大帝吳夲,座落於蘆洲泳蓮寺廟後的保和宮。根據廟裡石雕作品落款年份和坊間著作得知,保和宮創建於民國前一年(實際為民前二年1910年)歲次庚戌年。雖然不清楚匠師名號,但從石雕作品風格看來,應該是座石雕對場作品。從石材色澤紋理看來,似乎是從附近觀音山取得的觀音山石,兩頭石獅公母長相差異性頗大。再從對看堵比對,左右兩件裙堵作品,一是西湖六月景,一是萬字不斷柿蒂紋,龍虎堵和人物雕的圖邊線框等處對照,應可佐證上述推論。

再說木雕作品,三川殿簷前托木,人物雕刻風格與他處相較,造型古樸;人物頭身比例約五比一或四比一。肢體動作甚俱拙趣,故事題材除了幾件可辨識之外,大半屬於個人目前尚在追查一類的作品風格。(這在個人田調經驗中這算是較為獨特的。)

正殿因為終年香火鼎盛,煙燻嚴重,加上現場光線不足不容易拍攝,(連目視都有困難)這點等待他日再介紹。

屋頂的交趾陶作品從風格和色澤來看,比較像萬華龍山寺三川殿左右護龍屋頂上的作品,(民國六零年代重修時的馬桶窯燒作品,屬二次燒,第一次先素燒然後上釉再燒第二次,年代久遠外層色澤腿去之後形成類以素燒的白色)。這些作品較能從人物造型猜出是那幾齣碼,似乎有天水關、狄青對刀、單刀赴會、狄青戰八寶公主等等。正脊有八仙,但沒有出現南極仙翁,這是比較特別的(這些作品顏色較為完整)。至於剪黏方面,在墀頭部位出現一對獅子的玻璃剪黏,作工精美是剪黏中的佳作。殿內過水廊有幾件花卉作品,像極日治時期碗片色彩風味。彩繪方面則有許連成他們那一派的畫風,目前也因拍攝困難尚未全面普查。

保和宮,也許創廟年代不若他處,開口就是兩三百年,但就其匠作風格來說匠藝地位不容忽視。

想想建廟年代於日治初期,其背後艱辛自不可一般,再則以現有的作品而言,相信保和宮保存了日治時期「大正期以前」那古樸格調的作品。這對有心研究台灣傳統建築匠師風格演變的朋友來說,無疑提供了一處完整的實例。話說回來,要研究一座寺廟的建築歷史不是那麼容易,那要諸多條件方能達成。

美感,需要抛開一些執著才能發現,今天我用一個遊者的心情走了這趟蘆洲保和宮,看到一座心目中的天堂。不過在抛開那些執著之前我需要先認同自己生活的土地。朋友,你想不想重新認識你居住的地方,告訴我,希望我有這個機會與你一同走進你心目中那美麗的家鄉之美。當然以完美的角度來說,想要看到更多讓人舒服的東西,不過剛才說過,得先抛開一些執著才能發現。(蘆洲保和宮今年準備籌建百年大醮,相信在地方人士的努力和保生大帝神威顯赫的保佑之下,一定能讓保和宮更俱藝術人文民俗之美,進而帶動地方繁榮。)

 

保養蒼生大哉唯帝(由右至左<--)

 

 

對看裙堵之西湖六月景(左邊)

 

對看裙堵之萬字不斷柿蒂紋(右邊)


 

仔細看,就是八仙
 

 

能看懂的不多,這是少數看得出來的愛蓮


 

明治四十三年,1910,民國前二年,宣統二年。

 

 

這裡也有專諸刺王僚,看到這件作品我就知道這趟收獲滿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