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近代工法傳統廟宇欣賞

2010/03/02 19:35

水泥鋼筋的房子在台灣廟宇建築裡,是進化中的過渡型式,約莫出現於地方上有點財力,但又不是很富有的地區,(年代約民國五六零年代,最早可追查到四零年代,最晚有七零年初。)算是折衷式的廟宇建築。

有的把原先的棟架置入,保留某個程度的古味,有的以水泥灌模方式用正反相做出托木〔插角,或稱雀替〕,三川殿前簷廊間,水泥堆塑出石獅,龍柱,龍虎堵,雙獅戲球等裝飾圖案,在早期個人尋訪古廟時,大都被我忽略,只拍彩繪部份。

今天再回頭看這些作品時才發現,像這類的廟宇,大半是角頭公廟。由眾善信集資而成。其情可敬,其風可追。

近年來又興起舊廟重建的風潮,除了〔傳統古廟〕面臨重建的一級危機外,這些〔前期作品〕,以個人觀察發現,其實是最容易被拆掉的〔前期時代工法廟宇〕。細看了才知道它的意義與時代之美。

這類的廟宇,正面臨拆除危機,一則非木石構造,不列古蹟風華,二年代不是很久遠,若遇上崇尚大就是美的主事者,加上有心人士強力遊說之下,就被判出局,一座或為三四十年的廟宇,在一夕之間,返老還童,年資從零開始算起。其實個人覺得,在這個失業人口不斷增加的時代,實在不宜過度改建角頭公廟增加信徒的負擔。

這類的建築雖然少了木石構造,但裡面有時可以看到不錯的彩繪,交趾陶,剪黏作品。有些還是名家之作。有些許非名家,但作工精美,值得細賞。以下介紹兩座代表性的作品。

 



 

雲林縣林內鄉進雄宮,過渡時期,折衷式的傳統建築。

 

 

 

雲林縣林內鄉奉天宮,過渡時期傳統廟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