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民俗探索

2012/03/28 00:04

 

 

大甲媽進香一角


 

與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完全不同感受的大甲媽新港進香,在這裡除卻官方說法之後,單純的與來自各地的信眾走一段路會發現,人們跟著從年輕到長大以後的習慣,彷彿那也是一種傳統;跟著婆仔走一趟路.

 

我開始想像,那句曾在童年電視劇中的開場白(或許是我記錯了,但沒關係.)〔會過西螺溪,不過虎尾溪.台語〕(能過西螺溪,難過虎尾溪.國語)我會想成另一種解讀;〔會過西螺溪,但是不會經過虎尾溪〕,來給大甲早年往北港進香的歷史下地理位置的註腳.從大甲往南走,來到彼時的西螺溪到了西螺,沿著西螺大路走到土庫再轉往西邊走,也許只會經過新虎尾溪,不必過(舊)虎尾溪就可以到北港.

 

不管大甲媽到北港還是到新港,(跟著婆仔走一段路的隨香客們)一如節氣運行般,在春天田間剛播上青綠的秧苗之後,聚集大甲街上,在鎮瀾宮裡向婆仔燒上一路香稟明家居地址,個人身份,奉上貢品和起馬金,再把去年結在進香旗上的平安符拆下結上新的,然後恭敬地將令旗在香爐過一下,把剛剛解下的符紙連同起馬金(金紙)拿到金爐裡化給神明,回到廟裡把剛才奉給媽祖的貢單裝入包袱,點上一支大箍香連同令旗,隨身帶著,等待子時,發炮,啟程.

 

從午後開始,人潮慢慢湧入鎮瀾宮,到了路燈點亮以後,想擠進廟裡已經顯得困難.擠不進去的香客,只好在媽祖大轎出門以後,再入廟燒香,燒完香立刻追上〔浩浩蕩蕩〕的陣頭,往水尾橋前進.那是大甲媽每年行進的道路.

 

我在人群的外圍,因此看到的不會是台上的那些人物.人群中,有的香旗明顯老舊.二十年,三四十年都有.移動的人群只聽到鑼聲鼓聲,鞭炮聲.寸寸移動,真的,是一寸一寸的往前移動.從廟前走到水尾橋,幾公里我不知道,但,感覺並不累.

 

白天本來還有三十度的高溫,但入夜之後春寒又來,一下子降了十幾度.大甲臨海,更冷.那次跟白沙屯媽祖走了一段路,來過大甲,那天,比今晚更冷.

 

媽祖的神轎有人說已經過了水尾橋,也有人說還沒.但是,橋上有水舞,橋下放煙火.人群都停下腳步,連車子也靜止不動了.都在看煙火.哇,好大,好美!驚呼連連.煙火結束,與朋友會合,晚上還要趕回家,明天再採收蒜頭.

 

利用空檔時間,在西螺又待到大甲媽.駐駕福興宮.太晚了,沒等到媽祖入廟.因為明早還有工作.繼續採收蒜頭.回到家,十二點半.父親中午見到人還是一句,太晚了.與前兩天早二個鐘頭到家.

 

大甲媽在土庫鎮順天宮有沒有停轎我不曉得,我在送修農藥噴霧器去修理的時候,大甲媽正往元長那個方向前進.往北港的那條路,從二十幾年前,大甲媽就不往那裡去了.但土庫商工的樂儀隊,在校門口以鮮艷的制服和宏亮的進行曲,迎送大甲媽,讚助婆仔的光彩.

 

不管白天或晚上,不管在轎前與轎後,有的孤身隻影,有的三兩成群,經過兩三天的旅程,這群隨香的香客,一步一顯,好像連抬腳的力氣都快沒了.是誰在他背後支撐著.有善心人士開著車子逄落單的香客就問,要載你一程嗎?好像大家都在跟自己的意志力挑戰似的.謝謝,一聲婉拒.旗子在風中飃動,在移動的韻律下擺盪.風太大,移動的速度太快,進香旗上的那支香,看不到裊裊的煙.夜晚,春天的寒風中,除了快速閃爍的警示小燈和反光飾片,看不到前方跳動的是一個人.等到靠近的時候,才感受到他的背包裡,進香旗上那根燃燒的香傳出的香氣.至於身上沒帶小燈的旅人,讓我想到泛黃的舊報紙上所寫的進香配備裡,小燈籠的用途.

 

參與進香的陣頭都有貨卡車接駁.神將,鋒旗隊,執事團,將軍班,神轎班......等等,雖然類,但最累的還是這些跟著婆仔前後的隨香客.尤其在經過人煙稀少的路上時,相信有婆仔給他們當靠山.不管是經過西螺溪還要經過虎尾溪.走路還是騎車.相信婆仔都和我在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