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類:民俗探索

2011/08/30 17:04

 

〔某鄉有間寺廟每年農曆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都會舉行普渡法會,結束後,供品開放民眾免費索取,因為前幾年實在搶的太兇,廟方今年特別要求信徒別用搶的,不過根本沒人理會,643桌供品照樣被秒殺清空。〕

 

雖然記者並未下個人情緒註腳,但讓觀眾看完報導之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有的暗指那個地方的人沒有愛心,怎麼不把那些供品捐給一些愛心團體?等等.

 

這樣的報導,不是不好,而是叫人覺得對被報導的這個地方的人們,有點不公平.(當人都有些不勞而獲的天性,但也不好從這樣的民俗行為,就當成貪心的人性.)

 

在這篇報導之後,個人曾在臉書上貼了一小則短文回應:

 

〔這則鄉土新聞發的不好,如果是廟方發出的新聞稿,應該是打錯算盤,雖然是民俗傳統,但以今天的社會觀感來說,對〔搶孤〕一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其實這樣的傳統,在古早應該有其美善的一面,可惜沒被挖掘出來和讀者分享..〕

 

今天又有網友回應,於是在下又回應了一篇:

 

〔像這類,搶孤~宜蘭和恒春的搶孤具有民間信仰祈求的精神在裡頭,但這種搶孤,便具有實質上的賑濟行為.

 

個人覺得,像這類的風俗,應該回頭看看過去的歷史發展,才能想通其中的緣由.台灣,不是一下就有今天這種人人有衣穿,家家有飯吃的光景.過去的台灣,曾經是,到處都有缺衣少食的羅漢腳和一些吃不飽和穿不暖的貧戶人家,每年到了七月普渡的時候,他們不必像平常向人哈腰鞠躬說好話,到處乞食才有飯吃.因為到處都有拜拜,〔長工望落雨,乞食望普渡〕的俗語不是憑空製造出來的.有些地方的民情可能會是:當普渡結束之後,參加普渡的人家,會告訴那些孤苦人家的小孩,或四處流浪的羅漢腳:不用客氣,桌上的供品都可以拿去吃;或者是讓他們帶回去給家裡的人吃.

 

另一層意思又有,〔這些窮困的艱苦人,可是比你們這些〔好兄弟仔〕(無祀的孤魂野鬼)還兇哦,剛剛祭拜時你們已經吃飽了,現在輪到陽世間的兄弟吃,再不識相離開本境,被那些流浪的羅漢腳不小心打到,可別來找我〕的意思.

 

這樣的習俗流傳到今天,人民富裕了,乞丐也少見了,但普渡之後〔不收回供品〕的風俗卻留傳下來了.能吃的東西丟掉老天爺會生氣,會叫雷公霹人的.但不收回家,又沒有流浪的羅漢腳〔處理的話〕怎麼辦,自然是由庄裡的人〔自由選取〕,帶回家吃平安.

 

但這則消息似乎只讓我們看到後半段,前半段的緣由和典故並沒有把它寫出來.如此,就讓人覺得是這個地方的人沒有愛心,秒殺,在這裡成了一句不好聽的話,〔搶孤的風俗〕變成〔鄉民搶食〕,讓閱聽者產生不一樣的觀感.

 

(不過以上這些話,只是個人的猜測,真正的緣由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要回到被報導的鄉鎮,找些老前輩請教才不會失真.也許這裡面會有另一層面的故事),以上閒聊,本文自臉書回應取回〔戲古部落〕當成一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