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民俗探索

2011/06/16 23:39

從臉書取回的留言回應.. 

廟會,曾幾何時也被正視為民俗文化?不但被補助,還被地方政府廣為宣傳. 

迎王,請媽祖,你們當官的怎麼說,怎麼管,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千秋日還是得請台戲給神明過過壽. 

村民們一付牲禮還是免不了. 

在市集聽到的對話:

那個誰啊,用素的去拜,不要殺生~

X你Y的!你拜你的X,管人家公媽怎麼拜;吃什麼東西,還是脫不了七情交欲,管人家那麼多.

XX十八禁,消音;這人今天吃炸藥了. 

政府,新聞局,縣官老爺怎麼勸,怎麼講,說我們迷信,說我們浪費,反正只要過得去,給神明燒個香,不會妨礙生活,不會妨礙治安,你們講什麼,都沒關係.反倒是,得失土地公會飼無雞.到時縣官老爺~你賠我嗎? 

前幾天經過寧夏路,那天剛好是城隍老爺暗訪的日子.路邊有壇場正在迎駕,鑼鼓聲是歡樂的.在我前面迸出幾聲稚氣的童音,〔吵!吵什麼吵,不會小聲一點哦!)斷斷續續的,從他們的穿著看來,應該是學生.三四個嘻嘻鬧鬧的我身邊走過,那是罵街,不是爭吵;壇場沒人聽到他們不台不中的台詞. 

那是誰的問題?民俗廟會,變成影響生活的噪音. 

是人們遷徙,對客居地的民俗,不尊重?或是在地人對異鄉客的排斥感?這兩造的矛盾?曾經存在嗎?像這類罵街的小孩,在鄉下廟會,我沒聽過.相反的,都是投入且尊重,更是不敢造次的恭敬.但在都市,我感受不到那種親切和溫暖. 

那天在陣頭遶境結束之後,聽城隍廟裡的人說,因為廟會活動逾時,吃了環保局的罰單.如果此事當真,我深深為這個社會的民俗活動感到,憂心.要辦一場圓滿而完美的民俗活動,不是三兩個人就能達成的,如果連台北迎城隍這個指標性的地方廟會都會被開環保罰單的話,我不知道這個社會,還有什麼事情,能被保留下來,當〔無形文化〕或〔文化遺產〕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