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搶救文化參考範本

2011/03/28 00:03

這篇文章是民國九十四年末寫給縣長的一封信,此事個人視為修業的重要印記,當時未有經驗,有的只是一腔熱誠,慶幸的是終於把這座媽祖廟留下來了,今天回首看到這些文章感觸頗深. 

雖然經過五年,到今天,個人還在講麥寮拱範宮的搶救事件,可以說沒什麼長進.只是看到今天的台灣還有很多地方還在為了古老建築的存留而感到苦惱.或許,這個經驗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的方向.文中所敍匠師,都是經由鄉親一起研究調查而來,不是個人完成;一地古廟如果沒有鄉親支持,不可能出現搶救的支點;再說單靠神明還做不來.也要神,也要人...(字體和間距我不會調,請忍耐閱讀.) 

本文開始

麥寮拱範宮

是的,此事關乎一地文化古蹟的存廢。如果有人發現在雲林六輕設廠的所在地,有一間自前清康熙年間即已受到百姓奉祀的媽祖廟,雖然歷經滄海桑田、河道更迭,走過皇民化運動拆廟的危機,也經歷經濟奇蹟改建仍保有傳統建築的格局架構,相信縣府相關單位和學術專家會感興趣的。

在麥寮有一座名為拱範宮的媽祖廟,迄今已三百二十一年的歷史,雖少見於媒體熱乎乎的報導關於古蹟建築藝術之美的報導,但它默默的接受十方香火,靜靜的座落在雲林的西北邊。它自日據昭和初年修建至今,走過七十餘年,其中不論木石棟架雕刻均保存的相當完好。有泉州溪底派在台灣為數少見,露中脊的八卦藻井,有漳泉兩派和惠安崇武石匠精美的雕刻。最為重要的,裡面保留了民族藝師薪傳獎,木雕匠師黃龜理──他是日據時期整修北港朝天宮大木匠師陳應彬的徒弟,年輕時的作品。(台北縣文化局特闢專室展覽他的作品,並有學術單位專案研究);同是陳應彬的徒弟,陳專琳(煌司)──年輕初出洞門完成第一支中脊的地方。同時也有參與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二級古蹟,近年剛完成修復,據報導,總統陳水篇先生還參與其開工典禮。)日據時期和陳豆生對場文趾陶剪黏,勝方之洪坤福的徒弟,他派下五虎將之一的陳天乞早期傳統窯燒的文趾陶作品;還有名交趾陶剪黏匠師,九五高齡姚自來先生的作品。此外,還有也是民族藝師薪傳獎得主,傳統彩繪師台南春源畫室潘麗水的父親──潘春源的作品。(雖被香火燻黑,有朝一日或許能有重見世人。)這些不論哪一項都是台灣地少有的作品。連台北二級古蹟保安宮和台北三級古蹟先嗇宮的文史工作團隊的成員都再讚嘆,在台灣怎有如此廟字還能保存的這麼完整。

拱範宮雖然在民國六、七零年代三川殿被增高為重簷太子樓(其做工仍為傳統斗拱雕刻工法),但內裡結構並未受到破壞;今天,我們還是可以從其八卦藻井及網目斗栱和精美的雕刻,看出當年,溪底派(對岸而來)和漳派(北方而來)的精彩對場作品。從鄉野訪談得知,在麥寮地區竟留有當年參與其事的一支傳統建築彩繪匠師名為林干桀。在日據時期有能力和台南畫師潘春源(民族藝師彩繪類潘麗水的父親在一九三七年的畫作,這是台灣發現潘氏最早的廟字彩繪,在潘氏故鄉目前只發現一九四七年的畫作)對場的林干傑,他的後人林居萬先生對於干傑師生平事蹟仍可侃侃而談。當年建構拱範宮的唐山匠師,有的落戶於該鄉的橋頭(建新竹城隍廟的王火艾)。

對於這樣的一座廟宇,沒被列入古蹟,不知要說是鄉人無知或是前政府主管機關忙碌,經過多年拱範宮仍未列入古蹟,受到保護。我們知道古蹟保存的相關法令是不會侵犯百姓的權益的,如果業主或管理委員會等不同意,官方是不能「逕行」強制宣佈通過古蹟保存的。但之於古蹟建築為世人的公共文化財產,相信每個人都有「關心的」權利。據「小民」在這段時間於麥寮調查發現,麥寮鄉親不是不知道拱範宮是座寶庫,只是限於某些因素,而無法形成共識。聽當地的朋友說,連媽祖都曾降旨表示,只修屋頂不必重建。 

小民心想,如果能在縣長任內,讓拱範宮名列古蹟,加上整體歸劃,讓麥寮拱範宮的重修成功,促進雲林文化升格,結合歌仔戲拱樂社原鄉為號召,加上土庫媽祖廟順天宮和北港朝天宮,帶動雲林海線為文化觀光產業。相信必然能夠吸引外流的雲林子弟回到雲林發展。 

縣長除了農業首都的政見得以實現,文化之都必也隨之而起。 

之前也曾和廟方基層人員走訪台南文資所,他們也覺得拱範宮確有其保存價值,只是經過時日迭盪,尚未見具體行動。主張拆廟的一方又不斷四處宣講拆廟。對於拱範宮的未來實是令人擔憂。 

當然我們在麥寮從事調查訪談,不敢過於招搖,若應請求,還請保留個人身份,權以保護。 

最後敬祝 縣長 家庭平安幸福 2005年十二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開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